安倍經濟學五周年回顧

Silvia Merler/文李笑然/編譯

本文摘自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全球智庫半月談》

導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2年上任,並提出了“安倍經濟學”,至今已經過去5年了。所謂“安倍經濟學”,即基於貨幣寬鬆、財政刺激和結構性改革的“三支箭”(three arrows)。5年過後,“安倍經濟學”效果如何?我們整理了最近的一些觀點。


《經濟學人》指出,5年過後,日元貶值30%左右(以美元為準,與2012年11月相比),日經225指數上漲150%以上。這刺激了經濟增長,日本的GDP連續7個季度保持正增長,這是日本16年以來最長的一次連續增長。其中,出口的貢獻最大,而私人投資在過去5年間的增長也超過了18%。同時,儘管人口方面的趨勢並不樂觀,但就業仍增長了2.7個點。不過,通貨膨脹並未得到改善:消費者價格(生鮮食品除外)增幅僅為0.7%(截至2017年9月)。通貨膨脹疲弱的一個原因是,工資的上漲速度不如預期那樣快,而這一定程度上和日本的大部分工人是終身制的,且工資結算主要依據生活成本而定有關。第二個原因是,勞動力在增加。越來越多的女性、老年人和外國勞動者加入勞動力市場。此外,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升高,一些公司也開始通過投資勞動節約型技術的方法提高生產率。

安倍經濟學五週年回顧

支持貨幣幻覺學說的學者Scott Sumner認為,“安倍經濟學”最重要的影響在於名義GDP,而名義GDP在安倍選舉之前一直呈下降趨勢。根據貨幣主義理論,名義GDP走強有助於解決兩方面的問題:過高的債務負擔和週期性失業。“安倍經濟學”成功的解決的這兩方面的問題。失業率降至23年來的最低水平(2.7%),公共債務佔GDP的比重趨於平穩(此前近幾十年的時間持續飆升)。價格增速在過去5年中的表現也強於安倍執政前,不過遠低於2%的目標(圖2)。

安倍經濟學五週年回顧

此外,Sumner還指出,1%的水平太低,日本央行(BOJ)應進一步放鬆銀根,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日本官方的通脹目標是2%,官方的通脹目標一旦設定,其貨幣政策就需要保證這一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否則可能會導致未來的潛在危機)。第二,Sumner認為,日本央行將利率作為政策工具的做法是愚蠢的,因為即使2%的通脹率,在日本也並不高到足以避免經濟衰退期間的零利率下限。因此,日本的情況很奇怪,它並不需要貨幣政策刺激,但日本央行卻必須採取貨幣政策刺激。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日本央行一旦失去信譽,日本可能隨時陷入經濟衰退。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Erik Norland認為安倍經濟學“革命尚未成功”。2012年以來,日本經濟已經有所改善,但在2015年初開始放緩,而日本央行關於短期負利率的嘗試似乎並未取得成功(Norland認為負利率阻礙了日本回到正通脹水平)。2013-2014年間約一半左右的暫時性通脹飆升可以歸因於增值稅的增長(從5%增長到8%),儘管這不是主旋律。關鍵的問題在於增值稅從8%提升至10%,雖然這將增加預購買活動,但可以到暫時緩解通脹飆升的作用。安倍競選時迴避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核能問題。安倍政府已經允許部分恢復核能的使用,這會限制日本的預算赤字,並減少日本對原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增長。目前,受益於良好的國際環境,日本實現了2007年以來首次與全球同步增長。未來,主要的風險來自中國——日本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佔總出口的比例高達25%,從而積累了鉅額債務。Norland認為,儘管可以改善經濟表現,但日本的高債務水平可能會拉低短期利率。

安倍經濟學五週年回顧

Lechevalier 和 Monfort認為,在過去的5年裡,安倍政府的積極主動的政策是扭轉日本經濟放緩的關鍵因素。但距離政策目標還有差距,主要體現在價格走勢和GDP增速兩方面。長期看,作者認為無法對日本在未來20年的經濟增長模式給出清晰定義。由於缺乏結構性改革,因此當前政策對於提高國家增長潛力的作用有限,因此“安倍經濟學”最終可能失敗。

Shaori Shibata持有相似的觀點。他認為構成“安倍經濟學”的那些凱恩斯式的補救措施未能解決日本的長期需求疲弱問題,尤其是在私人消費方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安倍經濟學”的自由化措施,而這些措施與奉行的凱恩斯主義藥方不相容。儘管“安倍經濟學”有潛力(至少在短期內)提高日本企業的盈利能力,但在沒有相應舉措將企業財富重新分配給工人情況下,“安倍經濟學”也對日本未來的經濟增長構成了威脅。

Heizo Takenaka認為,這些發展背後反映了安倍政府制定政策的幾個特點。有許多政策可以成為本屆政府的潛在遺產——對社會保障體系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以防範社會分化;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基礎設施——個人身份識別系統的重大改革;加強特許計劃以滿足新的基礎設施需求。不過,Takenaka認為,儘管經濟已經明顯改善,但仍存在許多嚴峻的挑戰。財政整頓和振興區域經濟的努力依然遲緩;收入差距的擴大沒有得到解決;儘管經濟有所改善,日本在世界上的競爭力卻進一步惡化;而日本大學的國際排名一直在下降。總體而言,最主要的是,儘管“安倍經濟學”已大幅提振了經濟,但它仍未充分應對全球其它地區正在發生的快速變化。因此,Takenaka預計,政府將為子孫後代展開更大膽的經濟改革。

本文原題名為“Abenomics, Five Years In”。本文作者Silvia Merler為Bruegel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國際宏觀、金融經濟學、中央銀行和歐盟機構政策制定。本文於2018年1月刊於Bruegel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