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隱居地到底是河南南陽還是湖北襄陽?爭了幾百年,誰能一錘定音?

用戶65958255574

個人認為諸葛亮的躬耕地是在是南陽郡鄧縣之隆中,現在在湖北襄陽,而不是在宛城臥龍崗,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南陽市的臥龍崗,我有以下幾點理由,歡迎大家討論。

一,諸葛亮的出師表裡面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裡面的南陽是南陽郡,而並非宛城,因為在三國志裡面,但凡說南陽的,基本都是說南陽郡,而不是宛城,如果是宛城,會直接用宛城,而不會用南陽來代指。

二,三國時期的南陽郡與現在的河南省南陽市是兩個地域概念,不能完全等同,雖然名字是一樣的,但是以前在南陽郡,不意味著,現在也在南陽郡,同樣的在現在的南陽市,也不意味著以前是在南陽郡。

三,習鑿齒的漢晉春秋記載,諸葛亮的家在南陽郡的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外,當時叫做隆中,這個是諸葛亮躬耕地最早的記載,而臥龍崗這個名字,是很晚才出現的。

四,晉書習鑿齒傳有麼一句,習鑿齒回到襄陽,“西望隆中,想臥龍之吟;”這個就說明諸葛亮的隆中就是襄陽的西側。

五,有些人說漢水是南郡與南陽郡的分界線,這個只能說是大概並非絕對,因為這個分界是秦昭襄王三十五年,那是什麼時候呢,公元前272年,而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是,公元207年,也就意味著相差了四百八十年。

六,秦始皇的時候也只有三十六個郡,而到了西漢的時候有一百零幾個,東漢末年的時候也差不多這個數目,可以想象,增加了那麼多郡國,原來的分界極有可能是做了調整。

七,很多人會說為什麼隆中這塊飛地明明在漢水對面,還歸屬於南陽郡,但事實上只有這塊飛地嗎?事實上,當時有武當縣,陰縣,築陰縣,山都縣,酇縣都是橫跨過漢水的,那麼南陽郡鄧縣跨過漢水而擁有隆中,又有什麼奇怪呢?

八,諸葛亮是跟自己的叔叔諸葛玄投奔劉表的,而劉表是在襄陽,而不是在宛城,那麼諸葛亮住在襄陽附近的隆中,也更加的合理,而且諸葛亮的親戚,好友,都在襄陽,如果住在宛城臥龍崗,那麼來往多麼麻煩,住得那麼遠,都沒人找你。

九,宛城之戰後,張繡再次投降曹操,那麼宛城已在曹操之手,而劉備為劉表抵禦曹操,是駐紮在新野的,劉備怎麼可能跑到宛城附近去三顧茅廬呢?另外,隆中對裡面說兵向宛洛,也只有身在隆中,才能這樣說。另外,再補一句,劉秀也是在湖北襄陽市棗陽市,也不在南陽市。


歷史簡單說

好像80年代初,襄樊有些學者來南陽臥龍崗參觀學習。把南陽臥龍崗的石碑上的文字都拓片走了,仿造南陽臥龍崗又見個古隆重,南陽那時的人不太注重文物保護,就沒有在意這個事,時直今日讓襄樊再文化旅遊上大作文章,宣傳硬是把教科書都該了,也是下了本錢的。


上善若水5859230

答:只有一個人——諸葛亮!!!

因為諸葛亮言“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襄樊普遍認為此“南陽”是南陽郡,而《後漢書-郡國四》記載“南陽郡,雒陽南七百里(漢制,約今500裡)”。所以躬耕地在“雒陽南七百里”,即躬耕地在“洛陽南500裡”之宛(今南陽)。因此,躬耕地和襄樊無任何關係。

一、從“南陽”可以指宛來看。

1、諸葛亮自己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所以,躬耕地是“南陽”,“南陽”不是南郡,也不是襄陽,更不是隆中。

2、《後漢書》“南陽,洛陽南七百里(漢制,約今500裡)”,《南都賦》“夫南陽者,真所謂漢之舊都者也”,這說明“南陽”指宛。

3、諸葛亮在《後出師表》說“曹操……困於南陽”,這裡的“南陽”指南陽城(宛)。宛城之戰,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戰死。

二、從南陽郡逐漸遠離漢江、遠離樊城、遠離今襄陽來看。

1、東漢,南陽郡“陪京(洛陽)之南,居漢之陽(漢江以北)”(《南都賦》),所以,躬耕地在漢江以北。隆中屬南郡襄陽管轄,《資治通鑑》說“(漢獻帝建安年間)初,琅琊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

所以諸葛亮“躬耕南陽”(197年——207年)時,今隆中屬南郡襄陽管轄。

2、208年,曹操置襄陽郡,南陽郡鄧縣、山都縣被劃給襄陽郡,而劉備認命關羽為襄陽郡太守,所以諸葛亮是認可襄陽郡的。因此227年諸葛亮做《出師表》時,“南陽”不包括習鑿齒說的“鄧縣隆中”。

3、西晉置義陽郡,瞎今河南南陽的新野、鄧州、唐河、桐柏。而陳壽是用西晉初行政區劃,而陳壽不對“南陽”註釋,這說明“南陽”是西晉初南陽國(在新野以北)因此躬耕地必在南陽(宛)。

三、從“草廬”看躬耕地。

諸葛亮說三顧“草廬”,而今隆中歷史記載是宅院,即磚瓦房,所以隆中不可能是躬耕地。襄樊說諸葛亮自謙,即“草廬”實為宅院——那麼今隆中草廬怎麼回事?事實上,隆中歷史上沒草廬。1980年後,襄陽仿照南陽臥龍崗諸葛廬的樣子,改“瓦”廬為“草”廬。

四、總結。

1、諸葛亮通過《前出師表》中的“躬耕南陽”、“三顧草廬”和《後出師表》中的“困於南陽”已經把躬耕地定位在南陽城(宛),所以南陽臥龍崗是躬耕地。

2、幾個“隆中”

(1)今隆中在“襄陽西南”,屬南郡,且是宅院,即磚瓦房子,所以不可能是躬耕地。

(2)習鑿齒說的“襄陽城西二十里”之隆中屬南郡,不是躬耕地。

(3)習鑿齒說的“鄧縣隆中”是杜撰的,鄧縣不可能跨越樊城、跨越漢江、跨越萬山,管轄隆中。

3、“躬耕於南陽”是諸葛亮說的,不容篡改。

4、襄樊磚家以“躬耕隆中”為前提,論證來論證去把諸葛亮說的“躬耕於南陽”給推翻了。其實,對他們開來說,“躬耕於襄陽”豈不更好,何必繞個大彎呢??

5、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揭露襄樊磚家篡改歷史、褻瀆學術、挑戰正義的醜惡嘴臉!


斷鷹攀崖

這個問題主要有個倆個派系或者爭議的地方,第一個派系是學術派:什麼意思呢?就是專家學者考證和論證諸葛亮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個南陽,所在地在今天的湖北省襄陽市,今天的南陽在三國時期叫宛城市,此南陽非彼“南陽”,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不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宛城”的理由,因為當時的南陽,轄:今天的南陽市和襄陽市大部。另外影視界都是依據專家學者論證過的襄陽來定諸葛亮躬耕地,比如當年非常火爆的電影,高希希導演的新三國。以及今年吳秀波監製的龍嘯虎吟,提到的都是襄陽隆中出山輔助劉備,而不是說宛城的臥龍崗。再說隆中對,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南陽:郡名,今襄陽市一帶。(後爭議較大,改為今南陽或襄陽一帶,這就是下文說的,另外一個派系,民間派系)

第二個派系是民間派系,什麼意思呢?就是民間一些所謂的幾月河之類的“歷史學者”提出的疑問或者爭議,力爭“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的南陽就是在今天的南陽而非襄陽,南陽在漢代是大都市,有《南都賦》為證,南都賦記載當時的南陽極為昌盛是個大都市。張衡、張仲景等名垂千古的優秀人才也都是和諸葛亮同時期的人。而襄陽在當時很小,出現諸葛亮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但是啊,你別忘記了三國時期,南陽不是南陽,叫宛城啊親。諸葛亮的老婆(黃月英),岳父大人(黃承顏),老師(水鏡先生),摯友(龐統),所有接觸的襄陽上層社會圈子都是襄陽人,諸葛亮跋山涉水幾百裡去南陽的臥龍崗種幾塊地,晚上再回襄陽嗎?諸葛亮閒的,諸葛亮是長跑冠軍?諸葛亮是鍛鍊身體好一統天下?有點腦補不出來

諸葛亮躬耕地,南陽、襄陽之爭歷千年而不止。期間國家發行的“郵票”、國家出版的“教科書”事件(都是說襄陽是諸葛亮躬耕地,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查找當年的事件),那麼南陽基本都會站出來質疑。這種倆地隔空喊戰的對弈結果是雙方几乎未分高下,千年來一向如此且未停止。

怡閱荊楚

在頭條看過,悟空看過N多遍了,打嘴仗有個屁意思,諸葛亮又不是傻子,臣本布衣,躬耕於什麼陽?


寫的一清二楚,要不然你可以說這個是現在人寫的。最好的辦法,一錘定音。請道士和尚做法,把諸葛先生請上來問一下。


真不行,把打嘴仗的兩個人送下去,讓他們自己去問。


天天吵吵,有個屁意思,你們不煩我都煩。


想搞清楚自己問諸葛先生去!


行者視野


(蜀丞相諸葛亮)



(漢世祖光武帝劉秀)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今河南開封蘭考縣),東漢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新朝末年,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採取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時代,亦稱建武盛世。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於同年三月初五日,葬於原陵,上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中文名

劉秀

別 名

劉文叔、光武帝、漢光武

國 籍

漢朝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陳留郡濟陽縣(今河南開封蘭考縣)

注: 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 ---------- 57年3月29日)是漢高祖 劉邦九世孫 。


手機用戶3912036136

別爭了,諸葛亮躬耕襄陽、高臥隆中,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就是我給的一錘定音的結論,簡單明瞭,一目瞭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切切不要再爭了,沒有意思,事實就擺在那,諸葛亮就是躬耕襄陽,高臥隆中的。年年爭,月月吵,無休止,該是停一停的時候了,主流的觀點都認可隆中,所以各位噴、各位沒事找事兒說的,就不要再添亂、再擾之了。


馬櫻酒

實事明確,歷史也寫的很清,是自己的不守,他人的必爭,好像是道理,古今總存在這一現象,那只有勝者為王了,歷史的定論己有,可還是人寫的。

觀近代南陽的臥龍崗被城市包圍著是越來越小,而襄陽的隆中從一個小山頭髮展的越來越大並被國外所知,是誰要改變它?都不是讀者們的功,論爭諸葛孔明的躬耕地只能說:有證無物也不行,有物無證理不足。評:襄陽鬼,南陽惜。

這一錘響了嗎?


百河水

東漢所謂帝都、帝鄉是誰爭來的,是南陽郡蔡陽(湖北棗陽)人劉秀。真正的帝鄉是蔡陽的白水鄉(舂陵)與宛城無關。南陽郡是沾了劉秀的光,宛城是沾了南陽郡治所的光。用現代的眼光解讀是南陽市沾了湖北棗陽人的光。不然憑他一白河邊的小城能在東漢輝煌一時,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像這種不具備重要地理優勢的城市註定只是曇花一現,如今也只能屈居四線城市而己。以古南陽之名挖空心思搶奪名人,活在五聖、六聖故里的世界,編織著迷之自信。簡直可嘆可悲。


魚梁爭度

是南陽成就了諸葛亮諸葛亮不到南陽耕讀就不會三分天下也沒有三國曆史諸葛茅廬四周千年以上古柏參天南陽有長城之父楚長城南陽北南召猿人遺址漢畫像石南陽是個好地方現在的南陽市人大多是從外地落戶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