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他真的仅仅是刘备的保镖,其正史中的地位很不堪?

三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又纷乱的时代,本应该是一段不会让人有太多关注的历史。但明代一位叫罗贯中的小说家的一本《三国演义》使这个不起眼的时期成为了老百姓最耳熟能详的时代。

最初,人们因为受到小说的深刻影响,认为小说即正史,直到后来易中天教授带我们重读三国后,才知道陈寿的《三国志》才是真正的历史。现在,很多人已经跳出了小说的渲染,转而研究《三国志》,于是,很多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得到了很多颠覆性的评价。甚至很多正面色彩的人物受到了过分的诋毁和攻击。

三国风云:他真的仅仅是刘备的保镖,其正史中的地位很不堪?

赵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三国演义》里长坂坡七进七出的大英雄,在《三国志》中只有寥寥数语,更像是一份生平简历。长坂坡被轻描淡写的带过,有没有发生战斗都不得而知。即使后来有裴松之引用的《云别传》为赵云做正面形象的补充,也未能补救大众的失望之情。

于是衍生出了一系列奇怪的论调,其中,赵云保镖论流传甚广。甚至很多电视节目也有引用。

三国风云:他真的仅仅是刘备的保镖,其正史中的地位很不堪?

那么,赵云究竟是不是保镖呢?

看一个人是不是保镖,只需要看两点就够了。

1、就要到历史上去找对应的官职。

正史中,赵云在刘备那获得的第一个官职就是主骑。

对于主骑这一职,一直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为备主骑兵”就是掌管骑兵的意思,也就是说赵云是骑兵指挥官,显然这一解释没有保镖的意思,

另一种有人认为是“主要骑兵”这种说法,其实和保镖也不沾边,在那个年代马匹极为珍贵,尤其像刘备这种落魄的皇叔,骑兵对于他来讲更像是撑场面的仪仗队,主要的仪仗队队员,显然也并不完全具有保卫的功效。

紧接着长坂坡之后,赵云因为救助刘备妻儿有功,被升为牙门将军。这个官职之前不见史载,为刘备首创官职,很多人认为牙门指营门,所以牙门将军就是看护营长的将军,所以,赵云是保镖。那么跳过赵云不论,后来蜀汉还有位名将做过牙门将军,那就是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魏延因为有战功,所以刘备提拔他看门?可见这个解释并不通顺,牙门将军也不是保镖的意思。

后来,赵云任职偏将军兼任过桂阳太守,这两个显然不是。

刘备后来取西川时,赵云留守公安,做了留营司马,这个职位也没有争议。

接下来,成都既定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翊”通“翼”有辅佐的意思,这个官职还是刘备首创,翊军应该是辅助军队的意思,显然不是保镖。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病逝永安宫。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

最后,第一次北伐失败,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后面的这些官职都不是保镖。

由此可以得出赵云确实没做过保镖这种职务。

三国风云:他真的仅仅是刘备的保镖,其正史中的地位很不堪?

2、保镖应该是和主公形影不离,贴身保护的。但是赵云离开刘备的时间也不少,比如拿下荆州四郡后,赵云做过桂阳太守,这明显是一个地方官。后来刘备入西川时,赵云没有跟去,而是留守大本营。

有了这两点理由,这种保镖论的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赵云的地位问题,他到底得不得刘备的重视。

三国风云:他真的仅仅是刘备的保镖,其正史中的地位很不堪?

这里为节省读者时间,只挑重点说。刘备在入西川之前,除了让赵云担任留营司马外,还给了赵云一个特别的职位,叫做掌内事。当时刘备的孙夫人从东吴带来了一批士兵,这批士兵在刘备的地盘上胡作非为,但是刘备碍于孙夫人的面子,不好加以管束。于是临行前,嘱咐赵云去整顿他们,这里引用《云别传》原文。“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刘备看好了赵云的管理才能,让赵云去掌管他的家务事。在古代社会,两个男人之间的终极信任就是“托妻献子”。一方面正如后来姜维所述,赵云为人“执事有班”做事很讲究分寸,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刘备对赵云是及其信任和看好的,一点也不次于当阳那句:“子龙不弃我走也。”还有赵云所担任过的官职:牙门将军,留营司马,翊军将军。都是刘备为赵云首创特设的官职,这足以证明刘备对赵云的格外恩宠。

三国风云:他真的仅仅是刘备的保镖,其正史中的地位很不堪?

最后,《三国志》作者陈寿将关张马黄赵并做一传,说明这几个人的身份地位应该差不太多,如果真如网上所传赵云的地位比前后左右四将军低很多的话,陈寿没有必要把赵云加进来强行凑数,只做四人的传记就可以了。在这“五虎”之中,赵云当时即没有“关张万人敌”的称呼,也没有马超那高高在上的出身优势,更没有黄忠刀斩夏侯渊的辉煌业绩,而能与他们同传,本身就是先主与后主特此的殊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