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風雲:他真的僅僅是劉備的保鏢,其正史中的地位很不堪?

三國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短暫又紛亂的時代,本應該是一段不會讓人有太多關注的歷史。但明代一位叫羅貫中的小說家的一本《三國演義》使這個不起眼的時期成為了老百姓最耳熟能詳的時代。

最初,人們因為受到小說的深刻影響,認為小說即正史,直到後來易中天教授帶我們重讀三國後,才知道陳壽的《三國志》才是真正的歷史。現在,很多人已經跳出了小說的渲染,轉而研究《三國志》,於是,很多小說中的歷史人物得到了很多顛覆性的評價。甚至很多正面色彩的人物受到了過分的詆譭和攻擊。

三國風雲:他真的僅僅是劉備的保鏢,其正史中的地位很不堪?

趙雲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三國演義》里長坂坡七進七出的大英雄,在《三國志》中只有寥寥數語,更像是一份生平簡歷。長坂坡被輕描淡寫的帶過,有沒有發生戰鬥都不得而知。即使後來有裴松之引用的《雲別傳》為趙雲做正面形象的補充,也未能補救大眾的失望之情。

於是衍生出了一系列奇怪的論調,其中,趙雲保鏢論流傳甚廣。甚至很多電視節目也有引用。

三國風雲:他真的僅僅是劉備的保鏢,其正史中的地位很不堪?

那麼,趙雲究竟是不是保鏢呢?

看一個人是不是保鏢,只需要看兩點就夠了。

1、就要到歷史上去找對應的官職。

正史中,趙雲在劉備那獲得的第一個官職就是主騎。

對於主騎這一職,一直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為備主騎兵”就是掌管騎兵的意思,也就是說趙雲是騎兵指揮官,顯然這一解釋沒有保鏢的意思,

另一種有人認為是“主要騎兵”這種說法,其實和保鏢也不沾邊,在那個年代馬匹極為珍貴,尤其像劉備這種落魄的皇叔,騎兵對於他來講更像是撐場面的儀仗隊,主要的儀仗隊隊員,顯然也並不完全具有保衛的功效。

緊接著長坂坡之後,趙雲因為救助劉備妻兒有功,被升為牙門將軍。這個官職之前不見史載,為劉備首創官職,很多人認為牙門指營門,所以牙門將軍就是看護營長的將軍,所以,趙雲是保鏢。那麼跳過趙雲不論,後來蜀漢還有位名將做過牙門將軍,那就是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魏延因為有戰功,所以劉備提拔他看門?可見這個解釋並不通順,牙門將軍也不是保鏢的意思。

後來,趙雲任職偏將軍兼任過桂陽太守,這兩個顯然不是。

劉備後來取西川時,趙雲留守公安,做了留營司馬,這個職位也沒有爭議。

接下來,成都既定後,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翊”通“翼”有輔佐的意思,這個官職還是劉備首創,翊軍應該是輔助軍隊的意思,顯然不是保鏢。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永安宮。後主劉禪繼位,趙雲由中護軍、徵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

最後,第一次北伐失敗,趙雲被貶為鎮軍將軍。後面的這些官職都不是保鏢。

由此可以得出趙雲確實沒做過保鏢這種職務。

三國風雲:他真的僅僅是劉備的保鏢,其正史中的地位很不堪?

2、保鏢應該是和主公形影不離,貼身保護的。但是趙雲離開劉備的時間也不少,比如拿下荊州四郡後,趙雲做過桂陽太守,這明顯是一個地方官。後來劉備入西川時,趙雲沒有跟去,而是留守大本營。

有了這兩點理由,這種保鏢論的謠言就不攻自破了。

接下來我們來談一談趙雲的地位問題,他到底得不得劉備的重視。

三國風雲:他真的僅僅是劉備的保鏢,其正史中的地位很不堪?

這裡為節省讀者時間,只挑重點說。劉備在入西川之前,除了讓趙雲擔任留營司馬外,還給了趙雲一個特別的職位,叫做掌內事。當時劉備的孫夫人從東吳帶來了一批士兵,這批士兵在劉備的地盤上胡作非為,但是劉備礙於孫夫人的面子,不好加以管束。於是臨行前,囑咐趙雲去整頓他們,這裡引用《雲別傳》原文。“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

劉備看好了趙雲的管理才能,讓趙雲去掌管他的家務事。在古代社會,兩個男人之間的終極信任就是“託妻獻子”。一方面正如後來姜維所述,趙雲為人“執事有班”做事很講究分寸,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劉備對趙雲是及其信任和看好的,一點也不次於當陽那句:“子龍不棄我走也。”還有趙雲所擔任過的官職:牙門將軍,留營司馬,翊軍將軍。都是劉備為趙雲首創特設的官職,這足以證明劉備對趙雲的格外恩寵。

三國風雲:他真的僅僅是劉備的保鏢,其正史中的地位很不堪?

最後,《三國志》作者陳壽將關張馬黃趙並做一傳,說明這幾個人的身份地位應該差不太多,如果真如網上所傳趙雲的地位比前後左右四將軍低很多的話,陳壽沒有必要把趙雲加進來強行湊數,只做四人的傳記就可以了。在這“五虎”之中,趙雲當時即沒有“關張萬人敵”的稱呼,也沒有馬超那高高在上的出身優勢,更沒有黃忠刀斬夏侯淵的輝煌業績,而能與他們同傳,本身就是先主與後主特此的殊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