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釘釘“新校招”的一些產品思考

(1)

6月24日,釘釘在深圳召開2018春夏新品發佈會,發佈一攬子產品升級及硬件新品,其中軟件升級包括推出釘釘新校招、新商業套件等,由於長期對校園市場的關注,談一些自己對於“新校招”產品的想法,也期待跟大家的探討。

首先,個人認為,釘釘對於校招市場,的確做了足夠多的研究,比如發佈會上舉例,一箇中小企業招到一個應屆生,所花費的差旅、物料、人員成本在3000元左右;而普通大學生,學校裡一年的大型招聘會數量只有一兩次等等,這些都是真實的現狀。

對於釘釘“新校招”的一些產品思考

並且,目前在校招市場裡,頭部招聘平臺服務的都是大型企業、政府客戶為主,而這類客戶主要落地於985、211高校,去年開始“雙一流”成為新的標籤,普通高校落地涉及的較少。

關於中小企業、普通大學生的雙方需求,真實存在,去年開始,智聯招聘的推出的空中雙選會產品,已在做此方面的嘗試,釘釘對於“雙非”大學生的切入點非常準確。

另外,釘釘主打的“視頻簡歷”功能,雖然此前看到不少創業公司有做嘗試,但今年隨著抖音、微視的熱度,短視頻無論在技術上,還是用戶接受度上,已經得到95後、00後人群的高度認可,因此這也是一大亮點,而對於求職者的信息保護,也相當有必要。

對於釘釘“新校招”的一些產品思考

對於釘釘“新校招”的一些產品思考

對於釘釘“新校招”的一些產品思考

對於釘釘“新校招”的一些產品思考

對於釘釘“新校招”的一些產品思考

(2)

我們在外部分析釘釘切入校招的主要意圖,個人認為主要兩點:

1.促進企業用戶活躍。

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釘釘的活躍用戶數排名第一,這次公佈的企業用戶數已到700萬家,並且據可查的數據,我國企業的數量總數為4300萬家,700萬家的佔比已經相當大。接下來,釘釘的一個重心則在於企業端的用戶活躍,而不僅僅是一個數字。

而目前市場上有校招需求的客戶,大概在600萬家左右,增加校招功能,可以極好的提升釘釘企業用戶的粘性。

對於釘釘“新校招”的一些產品思考

2.提升C端用戶的數量。

在招聘領域,一直以來的一個打法就是,依靠職位吸引求職者,而釘釘如今龐大的企業用戶數,為其最大的依靠,可以產生較大數量級的崗位數量,這對求職者,無疑有巨大的誘惑力。

2018年大學畢業生數量達到820萬人,在流量紅利不斷下滑的今天,這無疑是巨大的C端用戶數量,而且未來每年,還將持續,一旦釘釘上擁有足夠多的學生崗位,將可輕易的獲取這部分即將進入職場的學生人士。

對於釘釘“新校招”的一些產品思考

(3)

在找了多名學生,進行測試之後,釘釘校招產品,目前形態還極不完善,崗位數量少、學生認證信息失敗均是較大問題,個人感覺這次的發佈會,對於釘釘而言,更多是勢能上的提升與品牌曝光,提前搶佔2019屆校招吸引力,其產品在接下來兩月,應該會快速迭代,9月校招旺季來臨之前,才能完善體驗。

由於本人剛好跟支付寶校園團隊合作過兩年,支付寶確實擁有幾乎全國大學生的相關數據,並且通過校內食堂飯卡、熱水充值等功能,並和學信網打通,讓諸多學生進行學籍認證,從而有高質量的學生信息。

對於釘釘“新校招”的一些產品思考

但今年三月,支付寶裡的“校園工作”入口,又改回“校園生活”,並且這個模塊一直由螞蟻金服和趣店集團的合資公司贛州趣校園進行運營,筆者獲悉該合資公司今年主要目標為營收,因此直接與釘釘對接的可能性不大,支付寶應該只是給予釘釘提供學生學籍的認證功能,並不進行C端學生的導入。(即使導入,按照阿里內部的風格,也有不低的費用)

可見釘釘的新校招,一樣存在學生用戶流量困境,需要阿里系產品進行導流,或者進行線上線下品牌覆蓋,吸引學生用戶註冊,做後續的簡歷投遞動作,而短視頻簡歷,形式新穎,也存在較大侷限。

對於釘釘“新校招”的一些產品思考

(4)

校園招聘領域,近幾年雖不斷有線上產品出現,在2018年智聯招聘校園推介會上,更是隆重介紹了空中雙選會、空中宣講會、空中面試一系列“空中系列”產品,但目前主流的還是停留在二十多年前擺地攤的方式。

正所謂存在即有理,線下的模式,雖然感覺比較low,被釘釘描述為“耗時,費力,低效”,但另外一面,大量企業通過線下招聘會,較大的擴大了僱主品牌效應。一場線下宣講會,跟HR的面對面接觸,對於求職者的感觸而言,絕對超過看一段幾分鐘的企業宣傳短片。

對於釘釘“新校招”的一些產品思考

並且釘釘校招主打的“簡單、高效、靠譜“對於校招企業而言,在我看來,並不是核心痛點,能否招到合適的人,或許才是關鍵。企業也不會因為簡歷從紙質變成視頻,而放棄對名校學生的偏愛。因此,短期釘釘對於現有校園招聘格局,並不會造成較大影響。

但切入普通高校、中小企業這個大規模,但鮮有企業涉及的長尾求職招聘群體,釘釘如果真的投入大量資源,對於招聘市場格局,或產生較大影響。

釘釘新校招,讓新工作方式,從踏出校園的那一刻,開始起步。如果你畢業後,第一份工作通過釘釘尋找到的;進入職場後,每天使用釘釘;下次想更換工作了,使用的第一個渠道,不是釘釘又能是誰呢?

心智佔領,最為致命。

作者孫凌,多年校園市場創業者,關注創新與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