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產品和傳統網際網路產品差異——產品

區塊鏈產品和傳統互聯網產品差異——產品

區塊鏈作為對現有生產關係的革命,雖然發展於互聯網,但是區塊鏈項目的模式和傳統的互聯網項目有著巨大的差異,包括競爭模式、產品模式、運營模式、融資模式、商業模式等等,都完全不一樣。其中非常明顯的差異還是產品模式。

互聯網產品講究快速試錯、快速迭代

互聯網思維這個詞,這麼多年大家聽得都煩了,但是其實很多搞互聯網的,並沒有互聯網思維。很多人做產品,會去揣測用戶需求,以為自己是喬布斯、張小龍,我以為的就是用戶需要的,如果做出來用戶不用,或者不買賬,那是用戶傻逼沒水平。(閉嘴,你吵到我用TNT了!)事實上,想象的用戶痛點和真實的用戶痛點有偏差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精益”是互聯網產品非常重要的一個思維,精益的本質,其實是節省成本。對於一個傳統互聯網產品來說,最大的成本不是時間成本、不是人力成本、不是開發成本、不是營銷成本,而是花巨大精力做出來的東西別人不願意用。而找用戶的真需求最關鍵的不是抱著頭想(雖然分析很重要),不是做問卷調研,甚至不是做訪談,而是去驗證,看用戶的實際行為,用戶說的不一定是用戶想要的,但是做的一定是。所謂精益,就是低成本驗證用戶的真需求。從項目的立項到每一次迭代升級,究竟是驗證過的用戶的真需求,還是悶頭做著自己抱著腦袋想出來的自以為的用戶需求。

需求是所有商業模式的根基,是第一性原理,如果找到的是一個偽需求,或是解決方案不對,產品、運營、營銷所有的努力都事倍功不半。可“精益”也是互聯網產品和傳統制造行業最大的區別,這也是為什麼小米作為被視為有互聯網思維的原因,不僅是因為用了互聯網的方式銷售,也因為早期產品迭代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精益的思維。

精益思維甚至還衍生出了一門專門的運營方向,就是增長黑客,不僅需求可以精益驗證,增長模型也可以。最近在研究這個東西,發現很有意思,。未來除了投資區塊鏈項目這一塊,我還想做的,是把增長黑客的思維用到區塊鏈項目,讓真正好的項目能被更多人知道和接納,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有機會再說。

扯了一堆,其實就一句話:傳統互聯網產品可以通過精益的方式快速驗證需求,快速升級迭代。

區塊鏈項目,迭代升級則沒那麼容易。

我們知道區塊鏈其實是一個分佈式的數據庫,被大多數節點認可的,才算是有效。而代碼也是寫在鏈上的,這意味著代碼也有不可篡改的特性,主網上線之後,你想更新代碼也需要得到大多數節點的認可一起更新才有效,不是說想升級就能隨意升級的。如果經濟模型(包括邏輯和數值)設計不合理,或是代碼出現bug,又無法升級,很可能是致命的,之前美鏈被人發現漏洞,盜走了9999--中間不知道多少個9--9999個幣之後,瞬間就歸零了。

而如果在升級和不升級,以及如何升級之間出現多派無法達成共識,就會產生分叉。比特幣分叉出了BCH和一堆肯定要完的其他分叉幣,以太坊分叉出了ETH和ETC,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區塊鏈項目需要在主網上線前儘可能的把一切都規劃好並測試完成,儘量少在推進的過程中邊驗證邊迭代,這是很難的。不過EOS提供了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思路,用降低去中心化程度的方式降低了絕對去中心化治理的難度,但是也被很多人吐槽過於中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