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質性肺疾病從“虛”論治

間質性肺疾病從“虛”論治

間質性肺疾病的多種肺部病變導致肺泡持續性損傷及細胞外基質的反覆破壞、修復、重建和過度沉積,其病變是多種因素、多個環節參與的緩慢的錯綜複雜的過程。主要的臨床表現是氣短、進行性呼吸困難伴咳嗽等。中醫認為本病可歸屬於“肺痺”範疇,肺痺一病,其病名始見於《黃帝內經》,認為皮痺不愈,反覆感邪,內舍於肺,發為肺痺,《素問·痺論》:“皮痺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肺痺者,煩滿,喘而嘔。”“淫氣喘息,痺聚在肺”。

中醫認為肺痺由肺虛不足所引起,如《素問·五臟生成篇》:“喘而虛,名曰肺痺,寒熱,得之醉而使內也。”《素問·四時逆論》:“皮痺不已,又遇邪,則移入於肺。”間質性肺疾病的發病因素、機體的病機演變過程等均符合中醫肺痺的病因病機,固病名上間質性肺疾病為“肺痺”。

間質性肺疾病的中醫基本治法

間質性肺疾病日久,或本病失治誤治,病情發展,形成肺虛病久入腎,腎不納氣之態,臨床上見喘促氣不接續,呼多吸少,動則喘甚,汗出肢冷,小便失禁, 舌質淡,脈沉細弱等,此為病變後期邪少虛多,治宜急顧正氣,只須補肺益腎,嚴重者肺腎欲竭,陽氣將散,還當急救回陽,以復生機。正確治法為補腎納氣,益肺宣痺。

間質性肺疾病從“虛”論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