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直接滅了東漢,三國時代的揭幕戰

題記:東漢末年,各地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史稱黃巾之亂。為了鎮壓這場起義,東漢皇帝給了地方諸侯軍很大的權限,比如將籌集糧草的權限下放給了州牧郡守,自此,各地諸侯便不再聽從中央號令,紛紛都擁兵自重。

黃巾起義,又稱黃巾之亂,黃巾之禍,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鉅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在初平三年(192年),董卓死,山東黃巾作亂,漢獻帝一紙聖旨發往山東曹操處,另曹操起兵征討。為何要特別提及曹操這個人,因為曹操是平黃巾之亂的首功能臣。在早年追隨皇甫嵩的時候,曹操通過錢權交易買到了個騎都尉的官並參與了平叛黃巾的戰爭中。在戰爭中,曹操便得以展露其軍事才能,那就是避實擊虛,以少勝多。

黃巾軍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黃巾軍更像是一支流浪部隊,這支部隊不僅有青壯的戰士還有拖家帶口的老弱婦孺。他們這些人一同行動,不從事生產,卻是以掠奪為生。所到一處,攻城略地,燒殺掠奪。所以被視為黃禍。所以,黃巾軍是一個時代的特殊組織,往往,一夥黃巾軍搶奪了一個城池之後,把這個城池的其他人也都變成了黃巾軍,但是卻互相不統屬,所以,黃巾起義一直不斷,只要當地沒有足夠的錢糧供給百姓,百姓就會以這種方式表達其生存的要求。這對當時的東漢政權影響巨大,飢餓大軍幾乎席捲整個東漢帝國。比如,東漢名將朱儁曾經對黃巾軍極為輕視,將他們視為烏合之眾,統帥朝廷正規軍與之交戰,卻是幾乎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只因為,黃巾軍人多,黃巾軍多青壯,黃巾軍悍不懼死,因此,朝廷的正規軍雖然訓練有素,在同等兵力條件下不佔下風,但卻淹沒於黃巾軍的人海戰術當中。

這時候卻冒出了一個曹操,倒不是說曹操在平定黃巾之亂的過程中被封賞多,只是因為曹操看破了一件事,而這件事對漢軍對待黃巾軍的整體戰略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曹操認為,黃巾軍的戰鬥力極強,因為黃巾軍自從起義後便一直以打仗為生,因此,黃巾軍的戰鬥力極為驚人,憑著戰場經驗豐富,黃巾軍在與朝廷的正規軍交戰中並不會落於下風。但是,黃巾軍拖家帶口的作戰卻是等於給朝廷軍隊帶了一大群的“人質”。只要朝廷的軍隊攻下並俘虜這些人質,那麼黃巾軍就會土崩瓦解。而俘虜這些人質也很簡單,因為黃巾軍是拖家帶口遷移的,他們露營的時候必須藉助於木頭搭建的簡易房屋營帳,而這些東西都是火攻的重要助力。在早期平定黃巾叛亂的時候,曹操多次以火攻敵,劫糧劫人質,最終在與黃巾的多次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

優己/著 收錄 《紛爭》

學漢語讀歷史,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

這場戰爭直接滅了東漢,三國時代的揭幕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