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當年的冤案昭雪後,李世民才如釋重負的輕舒了一口氣

劉文靜當年的冤案昭雪後,李世民才如釋重負的輕舒了一口氣

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史稱“玄武門之變”。

兩個月後,李淵被迫退位,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李淵稱為太上皇。

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解釋太上皇的意思的:“太上的意思就是無上至尊。至古以來皇的功德大於帝王,帝王皆尊稱為父皇,所以叫太上皇”。

但唐高祖李淵卻沒有體會出一絲的榮譽感,相反,心裡感到十分的沉重和壓抑。

劉文靜當年的冤案昭雪後,李世民才如釋重負的輕舒了一口氣

玄武門事變

李世民一登基,就迫不及待地要進行革故鼎新。他否定了當年高祖當政時制定的許多政策。

這其實是在用實際行動向天下人表明,太上皇當年的執政存在著很多問題和錯誤,必須及時予以揭露、批判和糾正。同時,他要和舊時代劃清界限。

這些李淵都忍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執政理念,你願意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去吧,反正自己是“無官一身輕”。

但是這並沒有完,讓他感覺到更噁心的是,公元629年,李世民又開始反攻倒算,這邊找茬痛扁自己的親信裴寂,那邊給他的鐵桿劉文靜平反這件事。這簡直就是在打他李淵的耳光!

劉文靜當年的冤案昭雪後,李世民才如釋重負的輕舒了一口氣

唐高祖李淵

過去高祖每逢外出巡幸,都要讓裴寂在家裡留守,給他看好家。麟州刺史韋雲起告發裴寂謀反,高祖讓刑部公開審理,事後對裴寂說:“我取得天下,就是你促成的。之所以把案子交給刑部公開審理,就是想讓天下的人相信你不會謀反。”

高祖置酒賜宴於含章殿,三巡過後,裴寂叩頭說:“當初陛下起兵太原,約好天下平定之後,允許老臣辭職歸田,現今四海太平,望賜骸骨回鄉。”

高祖聽了,流著眼淚說:“不能這樣,你為宗臣,我為太上皇,在一起逍遙快活於晚年,不是很好嗎?”

聽了太上皇此話,裴寂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劉文靜當年的冤案昭雪後,李世民才如釋重負的輕舒了一口氣

君臣對話

公元627年,太宗親臨郊祠,命裴寂與長孫無忌同乘金輅之車,裴寂辭讓,太宗說:“你有佐命之功,無忌盡力於王室,除了你們倆誰還有資格參乘呢?”

坐在車上,軟軟的坐墊並不能讓他感到舒適,裴寂才體會到有個成語叫“如坐針氈”了。

因為裴寂從聖上的一句話中,讀出來弦外之音。所謂的“佐命之功”,無非就是再次強調,你是我父親的人,不是我的;長孫無忌現在才是我真正的鐵桿、我可以依賴的干將!

果然,沒過多久,一個僧人因妖言獲罪,連帶上了裴寂,李世民就藉機免了他的官,命令其返回原籍。

劉文靜當年的冤案昭雪後,李世民才如釋重負的輕舒了一口氣

請求留京

唐朝時期的長安城可不是一般的都城。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京城多繁華呀。回到老家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那個窮鄉僻壤,多不方便,多沒面子。

人家都是回家光宗耀祖的,自己混了一輩子,變成了個平頭百姓,那是多難堪的一件事情!思前想後,裴寂上奏,請求留在京城。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裴寂的確沒有心機。在這件事上,李世民就是在找你的茬,要痛扁你,你還不躲得遠遠的,讓他把你忘掉,老在唐太宗眼皮下晃盪,不知哪天想起舊怨,奪取你的項上人頭,那還不是分分鐘鐘的事情?

劉文靜當年的冤案昭雪後,李世民才如釋重負的輕舒了一口氣

歸鄉

但就連這一點願望也讓唐太宗給剝奪了,嚴厲的斥責到:“要論你對朝廷的貢獻,哪能升到這樣的高位?你不過是蒙受太上皇的恩澤,僥倖在群臣中位居第一而已。武德年間,賄賂公行,朝綱紊亂,問題都出在你的身上。只因念在你是故舊,不忍心依法處置,你能活著回到家鄉,已經算是燒高香了!”

裴寂聽了此話,嚇出一身冷汗來。

就是自己關鍵的一句話,打動了太上皇,導致劉文靜哥倆被斬,其家也被抄沒。現在太宗也來個如法炮製,找個更重的罪名砍他的頭,甚至是抄他滿門,我裴寂不也得受著?走走走,趕快捲鋪蓋走人。

裴寂滾回老家了,這事還沒完,含冤的人還沒有昭雪呢。接下來一步,就是下詔追復了劉文靜的官爵,讓其子劉樹義承襲了魯國公的爵位,還把一位公主許配給了劉樹義。

直到這時,唐太宗才算是解決了一件心事,如釋重負的輕舒了一口氣。

劉文靜當年的冤案昭雪後,李世民才如釋重負的輕舒了一口氣

輕舒一口氣

李淵很清楚,當年太原起兵就是李世民的首功一件,自己也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在建立唐朝後,卻立了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不光是“涮”了他一下,而且後來還對他的幫派極力打壓,甚至差點終結了他的政治生命,對此段的悲催經歷李世民心中一直是念念不忘的。

現在,儘管事情已經過去這麼久了,但自己老二兒子心裡的這個結一直沒有解開。所以拿裴寂來大做文章,還替劉文靜平反,並且公然把武德政治塗抹得一團漆黑,貶低得一無是處,除了出於一定程度的報復心理之外,其主要目的就是給他施加壓力,並且向他發出強烈的暗示,別站著茅坑不拉屎,趕快遷出太極宮,我好正常的辦公呀。

看來,自己是沒有理由繼續“賴”在太極宮中了。

李淵無奈而悲涼地想,既然遲早要被人“請”出去,那還不如識相一點,主動滾蛋,免得到時候大家難堪。於是李淵終於想明白了,識時務者為俊傑,“主動”提出願意從太極宮遷往弘義宮。

公元635年五月,失意淒涼的李淵駕崩,終年七十歲。這個大唐帝國的開國之君,終於走完了最後的歷程。群臣上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同年十月,葬高祖於獻陵。

劉文靜當年的冤案昭雪後,李世民才如釋重負的輕舒了一口氣

遠望

公元636年六月,長孫皇后因病去世,十一月葬於昭陵。李世民萬分悲傷,日後也每每思念,於是在宮城的御苑中建築了一座瞭望臺,經常在此眺望,以慰思念之情。

有一天,李世民和魏徵君臣二人一同登上瞭望臺,讓魏徵和他一起眺望昭陵。

魏徵說:“臣眼花,看不見。”李世民聽了魏徵的話後感到很奇怪,魏徵老眼昏花了?

於是又指給他看了一次。魏徵忽然說:“哦,臣以為陛下看的是高祖的獻陵;如果是說昭陵,那臣早就看見了。”

李世民一怔,隨即明白過來,魏徵這個老混蛋,話裡有話呀。說好聽點這是在趁機進諫,說不好聽的就是在拐彎抹角的罵他呀!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你當皇帝的難道不明白?你一門心思的只想死去的老婆,卻把故去的老爹忘到了腦後,你如何做天下人的表率?

李世民十分尷尬,只好含淚命人拆毀了這座瞭望臺。不管昭陵還是獻陵,我乾脆什麼陵都不看總成了吧?看你們還有什麼奇談怪論!

劉文靜當年的冤案昭雪後,李世民才如釋重負的輕舒了一口氣

臣看不見

《貞觀政要》這把李世民的一舉一動寫了個仔仔細細,許多地方真是仁君的表現。但就是對老爹這個心結上,始終是解不開。

直到後來他的晚年,他的兒子們為了爭奪繼承權而鬧得不可開交,李世民煩不勝煩的時候,才理解了當年李淵的難處。都是自己的骨肉,看著他們這樣的慘殺,心裡頭是在滴血呀!

但是,已經晚了,晚了,他已經沒有時間來彌補這些遺憾了。

要不然有句俗話說得非常到位呢?天下什麼藥都能買到,就是後悔藥買不到。

是啊,李世民可以擁有一切,但就是得不到這副後悔藥,就算你是皇帝也得不到!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