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魯豫皖交界處是什麼民系?

窮哥與眾不同


祖籍安徽碭山,河南夏邑出生,現居淮北。對這片沃土和山水既眷戀也瞭解!談一點認識:歷史上屬於黃泛區,這是“窮根”。所以出現造反起義等歷史故事,語言屬北方方言,語調較直和重,日常生活表達傾字少簡單。風俗大同小異,喜排場講面子,歷史上賣地葬父母盡孝常有。砸鍋賣鐵供讀書,賣屋當地去治病,出門窮家富路,有災全家共患難,死也死在一起!有碗“糊塗”喝都不造反。吃麵食、多是勞動人民故食量偏大,不愛吃零食。飲茶愛抽菸喝酒(多指男性),喜穿寬鬆大方,不受緊衣約束。住房愛寬厰高大,尤其農村喜廠門通風,這也是城裡老年人偏愛一樓有院的原因。行求方便快捷,這也是公園綠化帶踩小道的根源。愛扎堆看熱鬧要人氣,受孔聖人禮教影響較大,家族意識較重。老輩追求“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孑熱炕頭”的生活理念。總之,屬性直口快重情義,小富即安的文化傳承。

屬中原地區民系黃淮片區。




學民思考


我老家處在蘇魯豫皖(指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交界處,屬於安徽(皖)一邊的一個村子,距離河南僅僅一里路,田地都相互交錯,距離山東有約四五里,距離江蘇稍微遠一點,有很多朋友是江蘇的,家裡有很多親戚是河南,山東的,在地圖上看,四省交界與一點。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的四個縣分別是江蘇豐縣、山東單縣、河南虞城、安徽碭山。

由於地理位置的相近,四省交界區,民風、習俗、建築、歷史、氣候相似,種植農作物相似,主要是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紅薯,以麵食為主,民風較為淳樸。但是歷史上民風較為彪悍,包括歷史上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和淮海戰役。

徐州和商丘屬於這個區域重要的兩個城市,不管在歷史上還是現在。都扮演者重要角色,以安徽碭山縣為例,春秋時期屬於宋國,戰國時期齊國滅宋,又歸屬齊國,三國時期又屬於魏國,近代屬於江蘇徐州,後又歸屬於安徽宿州,不斷在山東、河南、江蘇、安徽間變動,

歷史上這塊地方本屬於一個區域,有著相似的歷史和人文,只是人為的把他劃分到四個省,


朱斌888


我是徐州人應當具有發言權,江蘇徐州位處蘇魯豫皖交界,也是網上熱議的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城市中心。縱觀歷史,在這片土地上王侯輩出、將相如雲,我們的民系廣義上說是中原民系,狹義上指黃淮民系。


蘇魯豫皖四省無論是在方言上還是飲食習俗上都有很大的相似度,這是個歷史遺存現象。由於歷史上黃河氾濫嚴重,所以這片地方不被重視發展,所以導致了這裡相對的經濟落後,人口激增、 教育缺失,由於兩極分化嚴重,所以在歷史上經常發生動亂,後來被分省而治。

其實蘇魯豫皖交界地帶是一塊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這裡位於中國南北交界交通便利,擁有大量自然資源,還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如果被重視起來,發展潛力很大。

尤其是徐州被國務院定位為淮海經濟圈中心城市後,網上“淮海省”的呼聲較為強烈。畢竟蘇北、魯南、豫東、皖北在各自省內發展偏弱,與其看著和人家的差距擴大,倒不如幾個窮哥們自己搭夥幹,還不用被別人瞧不起,近幾年徐州的快速發展註定要肩負起引領淮海經濟區發展的重任,不只是省政府這樣要求,國家也給予了支持。

既然我們淮海經濟區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理應順勢而為合作互助,為淮海經濟圈的振興而奮鬥。

(配圖來自網絡)我是納蘭軒若,歡迎關注互動。


納蘭談史


我們看圖說話。

如果這張圖看得還不夠清楚的話,我們再來一張:

看了這兩張圖,大家就可以得出結論了,蘇魯豫皖交接的 地方,以徐州為中心,說的都是中原官話。河南山東乃至安徽的情況都比較清楚,最大的疑惑往往是在江蘇。

可見說江淮官話的江淮民系,實際上根本就與蘇魯邊界沒有任何關係。兩個民系的交界線跟清代的行政區劃線反而非常接近。有兩條同言線束與明清時期的行政區劃界線部分重合:連雲港南部型西側同言線與清代海州跟淮安府、徐州府的界線一致;入聲(有入聲為江淮官話,無入聲為中原官話)分界部分重合型西南部界線與明代鳳陽府、淮安府的界線一致,也與清代泗州、淮安府的界線一致。

下面是清代徐州府的轄境。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雖然都在蘇北,實際上徐州跟淮安連雲港的民系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後者往往把徐州人叫做侉子,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民系不是截然區分的。相對於蘇北的其它地區,泗洪全境及東海的大部分地區分佈著眾多的同言線,這種情況說明方言、民俗特徵在泗洪、東海兩地有很強的過渡性。在方言歸類於中原官話還是江淮官話上也有它的爭議,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結論可以再明確一下。

蘇魯豫皖交界處是什麼民系?

答案就是中原官話民系啦。

個人意見,歡迎拍磚


雜史譚


我認為這道題目我挺有發言權的,我的家鄉就是蘇魯豫皖交界的地方——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該地區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東連本省蕭縣,由南到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毗鄰;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相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接壤。從地圖上看,安徽省最北部突出來的那一塊就是碭山。






按照題主提供的圖片資料來看,結合我們日常生活規律,應判定該地區屬於北方語系下的中原民系,理由如下:

1、由語言看,該地區語言為中原官話,方言方音與河南大部分地區相似,雖然不同地區有所差異,但不會出現某些地區臨近村子語言不通現象。

2、由城市看,該地區靠近徐州、鄭州等大城市,徐州更是該地區日均人流量最大的地區,甚至經常出現建立淮海省或徐淮省並以徐州作為省會的傳聞。

3、由地理位置看,中原民系主要分佈在河南、山東西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等地區。

但是比較尷尬的是徐州,它是江蘇省唯一的純中原民系城市,徐州及下轄縣市均為中原系……


張木木mm


此處為淮民,黃淮民系亦或淮海民系。

淮民永不為奴!

說的便是這個地方,蓋因此處歷代必反(只要不是淮民當家做主,必反)

夏朝末期,商湯滅夏,商湯是豫東淮民,建都商丘(亳都)。

終商一朝,最大的反商集團就是商皇族的老鄉——東夷(主要是魯西南)的叛亂,商與東夷多次大戰,導致元氣大傷,後被周武王趁虛而入。

到了周朝,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後周平王遷都洛陽後,齊桓公(魯西南淮人)率先稱霸,並建立會盟霸主制度,導致東周名存實亡。

春秋戰國,秦滅六國,統一不到十五年。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吳廣(豫東淮人)反秦拉開序幕。

項羽、劉邦逐鹿中原(蘇北淮民),後劉邦奪了天下(蘇北沛縣人),西漢建立。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魯西南淮民),在位不到20年,被劉秀(豫東淮民)打敗,東漢建立,定都洛陽。

東漢末年,亂世梟雄曹操(皖北淮人)、袁紹(豫東淮人)

……

……

清末捻軍首領張樂行(皖北亳州人)

袁世凱(豫東項城人)……

看名單就知道成功率很高,難怪分化治理。

這個地方也是誕生最多聖人的地方,著名的老子、孔子淮水哺育的。

這邊的人文也很有特點,彷彿這裡的人相比其他更容易達到中國人潛力的極限,彪悍者非常彪悍(武林風冠軍這地方最多),文藝者十分文藝(四省最強高中彙集,特別是豫東鄲城一高,經濟最差卻每年培養省內最多的清華北大,簡直奇蹟)!

有些江蘇人認為徐州片的人血統上甚至上升到文化上不是漢人,認為蘇南才子佳人才是漢族正源,原因是認為徐州太侉,這點我仔細研究過發現事實可能恰恰相反,徐州人的性格特點和項羽、劉邦何其相似,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劉邦“威加海內兮歸故鄉”,他們說的話,做的事簡直不能再侉,相反,蘇南從古至今也沒有出現過類似霸氣的人物。


是誰矇蔽我雙眼


蘇魯豫皖實際是泛指黃淮海區域。以江蘇徐州為核心,東有臨沂,連雲港,日照等;南有宿遷,淮安,宿州,蚌埠等;西有淮北,商丘,亳州周口,阜陽等;北有棗莊,濟寧,泰安等。位於我國的華北平原,被控燕京,南達蘇杭,東出大海,西控欒洛,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儒家的孔子(濟寧曲阜),孟子(濟寧鄒城)和荀子(臨沂蘭陵),道家的老子(河南鹿邑,一說安徽渦陽)和莊子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兵家的孫臏(山東郾城)和法家的管子(安徽穎上)都出生於此地,眾家思想交匯孕育名人輩出。漢高祖劉邦,魏武皇帝曹操,明太祖朱元璋,梁太祖朱溫,宋武帝劉裕,南唐烈祖李昪等帝王,以及竹林七賢,呂尚,鮑叔牙,孟嘗君,魯班,項羽,蕭何,韓信,華佗,呂蒙,王羲之,常遇春等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更是繁星閃耀。

從隋唐到宋元,中國經濟逐漸從關中平原向黃淮轉移,於是出現了通濟渠,永濟渠,以及京杭大運河,其核心也正是這個地區,說明當時黃淮海地區的經濟發達。也正是這幾條運河的開鑿也未這裡埋下隱患。

以善淤,善決,善改,善徙著稱的黃河多次奪淮出海,將沃野千里的黃淮海變成餓殍千里,直至解放前的花園口決堤,黃淮海人民更是受盡千辛萬苦,直至今日經濟不如周邊地區,不是人民不勤勞,更多的是天災!

同樣歷史如此渾厚的地區為何沒有歷史古蹟。洪水每年都要從這裡過,再好的建築也要坍塌,這裡的人民在家待不下就要遷移,也不會在建什麼好的建築了!

1904年,張騫提議以徐州為中心建立歸德省。1940年,胡煥庸提議設立徐淮省,都未實現。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裡按照歷史轄區大致未變,分化蘇魯豫皖四省,各項政策長期達不到照顧,經濟發展都是各省的窪地。窮則思變,近年來,這個地區“報團”呼聲越來越高,其實按照這個區位(隴海和京滬的交匯地)和自身優勢(煤炭新能源,新興農業,集散物流等),經濟進去快車道應該很快。

隨著國家《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和《淮海經濟區經濟開發聯合章程》落實,相信在北面的環渤海經濟帶,西面的中原經濟帶和南面的長江經濟帶共同協助下,最終實現窪地崛起,儘快成長,形成自己獨有的黃淮風情!



花開伽藍寺


我就生活在題主說的地方,蘇魯豫皖交界處,雖然我對民系不太瞭解,但是我可以說說我生活的地方的民俗風情。

我早先住在安徽亳州和阜陽交界處,同時也和河南交界,離河南省5公里,離亳州轄區4公里,離山東也不遠。

對於文化認同,我覺得皖北皖南相差太多,而亳州阜陽等皖北地區,其方言和河南商丘,周口,以及山東交界處一樣,尤其是菏澤和棗莊,我在菏澤的朋友和我說的方言基本上一樣。

早先網上曾經傳聞淮海省,徐淮省,應該也是認為這些地方文化趨同。

不僅是這些,據我的瞭解,蘇魯豫皖交界處的民俗也基本上一樣,逢年過節或者是婚慶,大家的流程基本上一樣。豫東,魯南,皖北,甚至是蘇北,都差不多。這些地方基本上是平原,一馬平川,所以現在人口眾多,單是阜陽一個地級市,就有一千多萬人,這些地區外出進城打工的人很多。

所以,我覺得蘇魯豫皖交界處應該是一個民系。

個人看法,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說不定遇到老鄉哦!


無筆史官


你提供的第三幅圖裡不是講得很清楚嗎?屬中原民系!


月色秦淮


蘇魯豫皖 黃淮地區 民風彪悍 這個地方人歷史上 只要吃不飽就一定揭杆起義 什麼陳勝吳廣大澤鄉 劉亭長逆襲 楚霸王長成記 袁大頭跟慈禧太后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之所以這個地區人文風俗口音認同感都一致 非把他們分成四個省 就是有這方面的顧慮 拿目前來看這個地區還是民風彪悍 尚武精神強 比如自由搏擊張開印 方便 邱建良 等等都來自這片 說實話把這片成立一個省 徐州省會 對四個省都有好處 也是四個省包括黃泛區都願意的事 拿河南來說人口變7500萬 GDP41000左右 這樣的話河南更容易發展 皖北蘇北劃到淮海省的話 江蘇安徽會發展更快 而淮海省難兄難弟會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發展也會得到有效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