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解讀——三之造

《茶經》解讀——三之造【原文】

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茶之筍者,生爛石沃土,長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採焉{1}。茶之芽者,發於藂薄之上{2},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選其中枝穎拔者採焉。其日,有雨不採,晴有云不採;晴,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

茶有千萬狀,鹵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縮然;(原注:京錐文也{3}。)犎牛臆者,廉襜然{4};(原注:犎,音朋,野牛也。)浮雲出山者,輪囷然{5};輕飆拂水者,涵淡然;有如陶家之子,羅膏土以澄泚之;(原注:謂澄泥也。)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經;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籜{6}者,枝幹堅實,艱於蒸搗,故其形籭簁然{7};有如霜荷者,莖葉凋沮,易其狀貌,故厥狀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自採至於封,七經目。自胡靴至於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佳者,斯鑑之下也。以皺黃坳垤{8}言佳者,鑑之次也。若皆言佳及皆言不佳者,鑑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皺;宿制者則黑,日成者則黃;蒸壓則平正,縱之則坳垤;此茶與草木葉一也。茶之否臧{9},存於口訣。

【註釋】

{1}若薇蕨始抽,凌露採焉:薇、蕨,都是野菜。凌,冒著。

{2}藂薄:指有灌木、雜草叢生的地方。《漢書注》:“灌木曰叢”。楊雄《甘草賦注》:“草叢生曰薄”。

{3}京錐文也:京,高大。錐,刀錐。文,同“紋”。全句意為:大鑽子刻鑽而成的花紋。

{4}臆者,廉襜然:臆,指牛胸肩部位的肉。廉,邊側。襜,帷幕。全句意為:牛胸肩部位的肉,像側邊的帷幕。

{5}輪囷:輪,車輪。囷,圓頂的倉。意為:像車輪、圓倉那樣捲曲盤屈。

{6}竹籜:竹筍的外殼。籜,讀音tuò。

{7}籭簁:兩字意思相通,讀音亦同:sì。皆為竹器。《集韻》說就是竹篩。

{8}坳垤:土地低下處叫做坳,小土堆叫做垤。形容茶餅表面的凸凹不平。

{9}否臧:否,讀音pǐ,貶,非議。臧,褒獎。

【譯文】

採摘茶葉,都是在每年農曆二月、三月、四月間。茶芽嫩得像竹筍的,大都生長在山窪石隙的肥沃土壤中,等新芽條長到四五寸的時候,就像薇蕨等野菜新發的嫩長細枝,這時要踏著早晨的露水及時採摘。茶的嫩芽,通常都生長在灌木雜草叢生的茶叢裡。抽出的嫩枝有三枝、四枝、五枝,應該選取其中主枝挺拔的採摘。下雨的時候不要採摘,多雲間晴天也不要採摘。天氣晴朗了,就採茶、蒸青、搗碎、拍壓、焙乾、串扎、包封,這樣茶餅就完全製成乾透的了。

茶餅千形萬狀。大致說,有的像胡人的靴子褶皺蹙縮;(原注:像用鑽子鑽刻的皺紋。)有的像野牛胸肩上突起的肉;有的像側面牆壁上懸掛的帷帳;有的像浮雲出山捲曲盤屈;有的如同清風吹拂的水面微波盪漾;有的如同陶工篩出的陶泥,用水澄清後,細潤光滑;(原注:澄泚,就是用水把泥澄清。)有的像新開墾的土地,遇到大雨沖刷,形成了條條溝壑。這些都是優良豐厚的好茶的形狀。有的茶如同竹筍的硬殼,枝幹堅硬,很難蒸熟搗爛,好像破竹篩一樣。還有的好像經霜打過的荷花,枝幹和花朵都衰頹凋謝,改變了原來的形態,顯得枯萎幹黃。這些都是粗老品質低的茶葉。

茶葉的製作,從採摘到封存,一共要經過七道流程。從茶餅的形態顏色看,像胡人皮靴到好似霜打的荷花,茶葉大概共有八個品種。有人認為黑澤光亮形體平整的茶餅品質好,這是不高明的鑑別品評;有人認為色澤黃褐形體多皺的茶餅品質好,這是中等眼力的鑑別品評。如果對這兩種茶餅,既能說出它的優點又能說出它的缺點,這才是鑑別品評茶葉的行家。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茶餅表面有茶汁浸潤時顏色就光潤;茶汁沒有流出而含在茶餅裡,表面就幹縮起皺,製作時間久了過了夜的茶餅顏色就黑,當天製成的茶餅顏色就黃;蒸得透、壓得緊,茶餅就平整;不認真蒸壓,茶餅就起皺凸凹不平。茶葉和其他草木葉子都是這種性質。所以鑑別品評茶葉的好壞,自有它行內的口訣,不能僅僅用“好”或“不好”來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