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經問道之《茶經》(二十二)

尋經問道之《茶經》(二十二)

八之出

【原文】

山南:以峽州上,[原注:峽州生遠安、宜都、夷陵三縣山谷。]襄州、荊州次,[原注:襄州生南漳縣山谷,荊州生江陵縣山谷。]衡州下,[原注:生衡山、茶陵二縣山谷。]金州、梁州又下[原注:金州生西城、安康二縣山谷。梁州生褒城、金牛二縣山谷。]

淮南:以光州上,[原注:生光山縣黃頭港者,與峽州同。]義陽郡、舒州次,[原注:生義陽縣鐘山者,與襄州同。舒州生太湖縣潛山者,與荊州同。]壽州下,[原注:生盛唐縣霍山者,與衡州同。]蘄州、黃州又下。[原注:蘄州生黃梅縣山谷,黃州生麻城縣山谷,並與金州、梁州同也。]

浙西:以湖州上,[原注:湖州生長城縣顧渚山谷,與峽州、光州同;若生山桑、儒師二寺、白茅山懸腳嶺,與襄州、荊州、義陽郡同;生鳳亭山伏翼閣、飛雲曲水二寺、啄木嶺,與壽州同。生安吉、武康二縣山谷,與金州、梁州同。]常州次,[原注:常州義興縣生君山懸腳嶺北峰下,與荊州、義陽君同;生圈嶺善權寺、石亭山,與舒州同。]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原注:宣州生宣城縣雅山,與蘄州同;太平縣生上睦、臨睦,與黃州同;杭州臨安、於潛二縣生天目山,與舒州同。錢塘生天竺、靈隱二寺;睦州生桐廬縣山谷;歙州生婺源山谷;與衡州同。]潤州、蘇州又下。[原注:潤州江寧縣生傲山,蘇州長洲生洞庭山,與金州、蘄州、梁州同。]

劍南:以彭州上,[原注:生九隴縣馬鞍山至德寺、堋口,與襄州同。]綿州、蜀州次,[原注:綿州龍安縣生松嶺關,與荊州同,其西昌、昌明、神泉縣西山者,並佳;有過鬆嶺者,不堪採。蜀州青城縣生八丈人山,與綿州同。青城縣有散茶、末茶。]邛州次,雅州、瀘州下,[原注:雅州百丈山、名山,瀘州瀘川者,與金州同也。]眉州、漢州又下。[原注:眉州丹稜縣生鐵山者,漢州綿竹縣生竹山者,與潤州同。]

浙東:以越州上,[原注:餘姚縣生瀑布泉嶺曰仙茗,大者殊異,小者與襄州同。]明州、婺州次,[原注:明州鄮縣生榆莢村,婺州東陽縣東白山,與荊州同。]台州下,[原注:台州始豐縣生赤城者,與歙州同。]

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

江西:生鄂州、袁州、吉州。

嶺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原注:福州生閩方山山陰(71)。]

其思、播、費、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詳,往往得之,其味極佳。

【解讀】

陸羽用他一步一個腳印繪製出一幅生動的茶地理圖,可以說這是一幅當時最全面的茶地理圖。不僅有他親自跋山涉水實踐研究的長江流域一線及江南周邊各茶葉產區的茶葉分析,還分析評判了福建、嶺南等地區的茶葉優劣。而他所羅列的優質茶葉產地,大多地區至今依然是中國優質茶葉的出產地。

中國現有茶園面積110萬公頃以上,茶區分佈遼闊,東起臺灣省東部海岸,西至西藏易貢,南自海南島榆林,北到山東省榮城縣,共有21個省(區、市)967個縣、市生產茶葉,茶葉種類多樣。共分四大茶葉產區:即西南茶區、華南茶區、江南茶區和江北茶區。

尋經問道之《茶經》(二十二)

西南茶區:又稱“高原茶區”。主要分佈在雲貴高原,為茶樹原產地中心;

尋經問道之《茶經》(二十二)

華南茶區:又稱“南嶺茶區”有喬木、小喬木、灌木等各種類型的茶樹品種。該區以生產紅茶、烏龍茶為主。還是生產烏龍茶、白茶、六堡茶、花茶等特種茶的重要生產基地;

尋經問道之《茶經》(二十二)

江南茶區:又稱“中南茶區”,種植的茶樹以灌木型為主,少數為小喬木型。茶區大多為低丘、低山,只有少數在千米以上的高山,如安徽的黃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廬山,浙江的天目山、雁蕩山、天台山、普陀山等。這些高山,既是名山勝地,又是名茶產地,黃山毛峰、武夷巖茶、廬山雲霧、天目青頂、雁蕩毛峰、普陀佛茶均產於此;

尋經問道之《茶經》(二十二)

江北茶區:又稱“中北茶區”種植的是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茶樹,生態環境和茶樹品種均適宜綠茶生產。所產綠茶具有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的特點,如信陽毛尖等。

尋經問道之《茶經》(二十二)

特別指出的是,陸羽由於時代的侷限性,所有品鑑標準都建立在當時的製茶工藝和煮茶法的基礎上。而歷史發展到現在,不僅飲茶方式多種多樣,更重要的是製茶工藝也根據產地茶葉特點,進行了別具特色改革和提高,使各產地的茶葉都有了各種獨特口味特色和品質標準。因此,陸羽在本章中對茶葉品質的評價,不宜作為現在評判茶葉的標準,我們所要學習的,是陸羽嚴謹細緻的研究探索精神。

尋經問道之《茶經》(二十二)

我國茶葉品種現分為綠茶、紅茶、 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據不完全統計, 全國名優茶多達千種, 其中獲得省級以上名茶稱號的有四百多種。在此簡要列舉一些主要省市所產優質茶葉的名錄,僅供參考。

(未完待續)

注: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請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