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中韓茶文化:透過《茶經》,聊聊中韓之間的茶道文化交流

茶,在國內最早是作為一種藥物來服用的,陸羽在《茶經》

中記載,茶起源於神農時代,《神農·食經》中有記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但陸羽尊為茶聖,為了推廣茶道文化,用上古時期的名人來作為宣傳也並無不可。實際上從有考究的史書中追溯出,茶的傳播在秦朝。巴蜀自戰國時期便已形成初具規模的茶區,並且把茶作為貢品

中韓茶文化:透過《茶經》,聊聊中韓之間的茶道文化交流

對於其他國家,印度和非洲也有過飲茶的歷史,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英國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一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認定印度是茶的發源地。但究其根本,與中國的茶道文化相比已經不值一提。

一、中韓茶道的形成因素探析

亞洲的中、日、韓三國都是飲茶大國,三國都有自己獨特的茶文化。總的說來,日本和韓國的茶文化最早都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但日韓兩國經過時間和各自國家的文化融合以後,又都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茶道。

1.中國茶道的形成及發展過程

中國的茶有記載的歷史起源於周代,《華陽國志·巴志》中記載武王攻克巴蜀後,茶曾被當做貢品獻給周天子。而據西漢時王褒的《僮約》中記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則說明在

西漢時期已經有了齊全的烹茶的茶具,茶在當時已作為一種商品在市場上流通。

及至兩晉時期,南京是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在士大夫和貴族的影響下,南方地區飲茶之風盛行,荊漢地區的茶業已有超過巴蜀之勢。到了唐代,中原地區和西北少數民族已經嗜茶如俗了,長江中下游製茶技術和茶葉產量大幅提高,儼然成為了茶業的生產和技術中心。

唐代的陸羽花費二十多年編著的《茶經》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關於茶葉的著作,《茶經》詳細的介紹了茶的起源、煮茶器具、製茶方法、煮茶過程、飲茶風俗、茶的功效、茶區的分佈、製茶的環境和茶的傳播方法等十類內容

中韓茶文化:透過《茶經》,聊聊中韓之間的茶道文化交流

《茶經》奠定了陸羽的“茶聖地位”,此後陸陸續續的有關於茶的作品問世,比如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明代錢椿年的《茶譜》和清代劉源長的《茶史》等等。經過與傳統文化的融合,逐漸形成並完善了中國的飲茶文化。在平民也接受了茶文化後,茶館、茶樓等店鋪如雨後春筍一般大量湧出,功夫茶等斟茶方式也發展迅速起來。

2.韓國茶道的形成及發展過程

韓國早期茶道的流行與中國的影響有很大關係,韓國的三國時期茶道由僧人傳入高句麗,韓國的《三國史記》記載善德女王時期(公元632-647年),新羅已有了茶。這個時期茶的主要消費者是皇室、僧侶和貴族,平民百姓一般喝不到茶的

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統一後,經濟逐漸繁榮起來,高麗的國教是佛教。而備受僧侶推崇的茶道也興盛起來,而且這個時期的僧人主張把茶禮與日常修行結合起來,來提高自己的道行,皇室也把茶禮作為重要場合禮儀的一部分,在重要節日會向釋迦佛和神明敬茶以示敬意。

朝鮮初期,受到“崇儒反佛”的政策影響,作為禪茶主流的僧侶層逐漸失去了茶道的主導地位。茶道受到儒道“簡約”理念的影響,茶文化由奢入儉,被作為日常飲用品推行到了平民層,普通民眾得以接觸茶文化。朝鮮後期儒生和佛家僧人交流逐漸增多,對於茶文化的積極交流也使茶道得到了發展。

中韓茶文化:透過《茶經》,聊聊中韓之間的茶道文化交流

二十世紀清朝滅亡後,中國茶文化跌入低谷。韓國的茶文化卻一直在發展,不僅創辦了自己國家的茶道大學和《世界的茶》雜誌,還創立了很多茶文化團體便於交流茶道,使具有韓國特色的茶道文化發展到了新高度。

二、中韓茶道的文化交流

雖然韓國茶道源於中國,但是在漫長的歷史中已形成自己獨有的茶文化,在過去的時代和當代,兩國的茶道文化交流一直持續著,共同推動茶道的發展與繁榮

1.中韓茶道觀的區別

眾所周知,禪宗對茶的傳播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無論是韓國還是日本,都是因為僧人自唐朝時期來中國學習中原文化的時候帶回去的飲茶文化,才促進了他們國內茶道的產生和發展。

而茶道的文化和儒釋道三家思想是分不開的,各國的側重點不同就導致了兩國的茶道觀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中韓茶文化:透過《茶經》,聊聊中韓之間的茶道文化交流

中國的茶道可以用一個“儉”字體現,陸羽的《茶經》就體現了“儉”的思想。中國的茶文化以道家的“道法自然”為主,注重的品茶的藝術,不拘泥形式,自然、簡樸、率性而為,

飲茶只為喜歡品茶中的清香和淡雅。

韓國的茶道則是以儒家為主,故更加註重禮儀,也就是茶藝。韓國的茶道融合了儒家的禮、敬、和等思想。所以韓國茶道中特別重視飲茶的禮儀和形式,這一點從茶道前期一直只在皇宮和貴族之間流傳就可以看出。而禪宗又將茶和修行關聯在一起,也是比較注重飲茶的形式的。

中國的茶文化還包括關於茶的詩詞、文學作品、歷史故事等等。自唐朝的《茶經》開始,有關茶的有名著作就不下十餘部。關於茶的歷史典故更是數不勝數,如神農得茶而解毒,雖然真實性難以考證,但是茶的奇聞異事倒是不少

2.中韓茶藝的區別

作為茶道文化的發源地,中國的茶藝有煎茶、點茶和泡茶。早在唐朝以前,經歷了生煮茶葉和曬乾煮食後,煎茶成為了最主流的飲茶方式

,以壺倒水泡入磨碎的茶葉,再加以蔥姜和鹽調味,一系列複雜的工藝後才是能喝的茶水。這種煎茶方式在《茶經》中有詳細的描述,煎茶的營養價值較高,在當時很受追捧。

中韓茶文化:透過《茶經》,聊聊中韓之間的茶道文化交流

唐朝時期中原茶道傳入韓國,後傳入日本。當中國發展為泡茶主流後,現在煎茶的茶藝已經基本消失,但在韓國還保留著一些煎茶茶藝。點茶茶藝也是如此,點茶茶藝在朝鮮李朝時期傳入韓國,點茶茶藝和煎茶茶藝都成為了韓國的基本茶藝。

中國自明代後僅流行泡茶茶藝。

韓國早期茶文化的發展受佛家思想的影響,皇室或國王在正式的儀式中會有敬茶的儀式。比如國王在燃燈會和八關會的祭祀儀式上向佛主和天神敬茶,在皇室中人出嫁、生日、冊封等儀式上也會行茶禮。高麗末期,經儒生的推廣,尋常百姓在行冠禮、婚禮、喪禮等重要場合也會行茶禮。一直流傳到現在的五行獻茶禮也是韓國參與人數眾多、規模宏大、影響廣泛的儀式。

3.中韓茶道文化的交流

我們都知道,韓國最早時期的茶道是從中國傳入的,韓國的茶道在封建時期也一直受中國的影響。比如中韓茶道都是受佛、道、儒三家的影響,不同的是兩國的側重點不一樣。中國人飲茶講究返璞歸真,喜歡品味茶中的自然之道和無拘無束的境界,因此道家在中國茶道中影響最大。儒家其次,國人講究以茶待客,向父母敬茶以表孝道,向師長敬茶表示感恩。以茶會客、以茶賠禮,

這都是受儒家“和”、“禮”的影響。以至於佛家的以茶修行反倒是影響最小的了。

韓國茶道中儒家思想影響最大,韓國注重的是飲茶的禮儀。韓國飲茶源於三國時期,但發揚與高麗時期。高麗時期受儒家思想影響,國內政治以儒治國為主,連高麗的法典也是以中國唐朝的《唐律疏議》為主要參考對象。儒家的朱子家禮被韓國普遍接受,因此,韓國的茶道主要指的是茶禮,體現的也是儒家禮儀。而佛教徒對韓國茶道前期在皇室以及貴族中的推廣,因此佛家思想也在韓國茶禮中產生著影響,相比儒家和佛家思想對茶道的影響,道家思想反倒不怎麼體現了。

中韓茶文化:透過《茶經》,聊聊中韓之間的茶道文化交流

在中國唐朝至宋朝的期間,陶瓷業發展迅速,茶具的種類增多、材質增多,韓國與中原比鄰而居,兩國的茶具都有了明顯的變化,材質上有陶瓷、紫砂、木魚石、漆器、搪瓷等的,用途上從煮茶的湯瓶到盛茶的茶壺,再到喝茶的茶杯,使用上更加細化。

在現代國內茶道復甦時期,韓國對中國茶道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因為韓國不像中國的茶道出現那麼久的斷層。韓國的茶道在傳承上相對保留了更多,比如在學校開設茶道課、創辦世界性的茶文化雜質。但國內的茶文化也一直是韓國茶道大家的研究對象,比如韓國的韓雄斌先生把《茶經》翻譯為朝鮮文,崔圭用先生翻譯了《茶疏》等等。

中韓茶文化:透過《茶經》,聊聊中韓之間的茶道文化交流

三、總結:

當今社會,兩國在茶道方面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對茶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茶道的復興和傳播有益於當代人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和繼承,對年輕一代的道德素養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茶道與中國傳統文化》

2、《中國茶文化發展史》

3、《中國茶文化和韓國茶文化對比》

4、《韓國茶道變遷史》

5、《茶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