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如茶葉般清純,古代茶界巨匠陸羽及其作《茶經》

導語:茶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重要的飲食作物,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中,茶陪伴著古代人民走過了很長一段路程,雖然已經無法考證什麼時候開始飲茶了。當然,茶不僅僅是我國著名的一種飲食作物,而且早已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符號,衍生出來許多文化風俗、茶的文學以及各種各樣有關於飲茶的社交禮儀等等。

出生在唐代的陸羽對於我們後人來講,他已經成為了"茶"的代名詞。陸羽雖然有著文人的身份,但是他的志趣不在於功名利祿,而是以身許茶,並且以其著作《茶經》得以名揚天下,"茶聖"一稱名副其實。

茶界巨匠"茶聖"陸羽的簡介

唐開元二十一年,一個嬰兒被遺棄在竟陵的郊外。荒草叢生,鴻雁飛過,鮮有人煙,這樣一個環境對於一個初生嬰兒來說無疑是艱難的。又時值深秋,氣溫驟降,這個小男孩已被凍得瑟瑟發抖,幸得路過的竟陵龍蓋寺智積禪師所帶回收養。這個小男孩就是在後來成為茶界奠基之人的陸羽。

積公是唐代的著名高僧,因辭卦上說:"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並將拾得的嬰兒取名為陸羽,以鴻漸為其字。除了有名有學識之外,積公還煮的一手好茶,並經常讓少年時期的陸羽陪侍,於是陸羽自幼就習得藝茶之術。

人品如茶葉般清純,古代茶界巨匠陸羽及其作《茶經》

飛鴻

時遇棄職的飽學儒士李公于山下開辦講學,積公便讓陸羽前往李公處學習,陸羽不慕寺中佛道詩經,而對儒學深感興趣,在李公那裡得以汲取儒家之道。十二歲那年,陸羽離開了龍蓋寺,出門闖蕩。

因其相貌奇特,為謀生計,陸羽在當地的戲班子裡當過丑角演員,又憑藉其學來的知識兼任編劇和作曲;後得謫守竟陵的名臣李齊物賞識,前往火門山鄒老夫子門下授業七年,十九歲學成出山。

作為一名棄嬰,竟陵留給陸羽的是難以言說的辛酸,不僅僅是出生,而且還有在寺廟中求學、出寺後闖蕩的辛苦等,但是這些經歷也為陸羽換來的寶貴的學識、精湛的茶藝和頑強的精神意志。

後陸羽遊歷天下,遍歷長江中下游和洹河流域各地,以茶隨身,並且還考察收集了大量關於茶葉的產製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品泉鑑水的經驗,曾撰下《水品》一篇,今已不得見。陸羽遊遍產茶之地,又憑藉其高超的茶藝和豐富的學識得聞於士人中,而後他的名氣也越發被傳揚。

人品如茶葉般清純,古代茶界巨匠陸羽及其作《茶經》

陸羽與茶

陸羽的名氣也衝到了皇帝那裡,唐皇曾讓朝中百官派人尋得茶界名人陸羽,並喝到了陸羽親手蒸煮的茶水,連連稱讚,便留陸羽在宮中供職,但陸羽不慕名利,辭別不受。從皇宮中返回的陸羽繼續著他的茶之路。

唐朝上元初年,陸羽隱居於江南各地,並已撰成《茶經》三卷,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誕生。這部作品也成為陸羽"茶聖"稱號的最大詮釋。

人品如茶葉般清純,古代茶界巨匠陸羽及其作《茶經》

《茶經》與茶

《茶經》主要架構和內容為:"一之源"考證茶的起源及性狀;"二之具"記茶具;"三之造"敘茶葉和製茶法;"四之器"載器皿;"五之煮"道煮茶法和茶水;"六之飲"說風俗和品茶;"七之事"匯茶葉典故和藥用;"八之出"列產茶地和其優劣;"九之略"指用茶具之理;"十之圖"繪採茶、加工、飲茶的全於絹素上。

被流傳下來的,不僅僅是他手中那一碗清香的茶水,還有他茶一般的人生品格。他說:"茶之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陸羽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人品如茶葉般清純,古代茶界巨匠陸羽及其作《茶經》

趙原《陸羽煮茶圖》

《茶經》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和飲茶藝術

陳師道在《茶經序》裡這樣寫道:"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於茶者也。上自宮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蠻狄,賓祀燕享,預陳於前。山澤以成市,商賈以起家,又有功於人者也。"這樣的評價雖然帶有著傳說的意味,其真實性無法考究,但也從側面反映陸羽對於我國茶道的貢獻和《茶經》一書的價值。

關於茶和人之間的關係,《茶經·一之源》開篇論述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從這裡就賦予了茶簡樸、清淡和高雅的氣質,並且進一步提出:"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將茶的精神貫通到飲茶人當中。

而《茶經·四之器》中的"令正,務遠,守中"和"蕩昏寐,飲之以茶"等,都是與儒家中的中庸之道不謀而合的。另外,其書以茶為禮,以茶傳情,透露出"

人法道,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茶來自自然,又通過品茶迴歸到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

那麼,《茶經》本身有哪些可圈可點的飲茶藝術?

首先是茶的物質。陸羽在《一之源》中指出了茶樹生長環境對茶品質的影響,另外還展示了八個等級的茶葉外形與色澤,《茶經》有云:"紫者上,綠次之;野者上,園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而對於茶器的選擇,《四之器》中列出了一份詳細的"茶器"清單,認為茶器應該兼顧大眾和清雅兩方面,重視飲茶活動的普及;最後,陸羽還提出飲茶之水應該具備清、甘、活等特點,並認為尋飲茶之水也是茶的樂趣之一。

人品如茶葉般清純,古代茶界巨匠陸羽及其作《茶經》

茶具

然後是茶的製作。陸羽的背茶,將本有的炙茶、碾茶和羅茶的過程進一步細化,提出"恰到好處"的原則,旨在保持茶的香氣、色澤;茶水的選擇,《茶經》中例舉了茶水比例的觀念,"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減之,嗜濃者增之,故云則之";而煮茶的燃料,要選擇好炭好薪,避免燃料產生的煙霧和雜味對茶造成干擾,同時,對水溫的把控,也是製茶的關鍵環節之一。

人品如茶葉般清純,古代茶界巨匠陸羽及其作《茶經》

碳灰

最後是茶的品嚐。嚴格按照《茶經》中的步驟和要點製作出來的一碗好茶,如何品嚐到其中的美好,也是一門學問。《茶經》中指出:"啜苦咽甘,茶也",真正的好茶,絕非一味甘甜或者全然苦澀,而是苦中有甜,回味無窮。所以,如何看待茶的苦與甜是品茶的先訣之一。

人品如茶葉般清純,古代茶界巨匠陸羽及其作《茶經》

古人的品茶之道

博大精深的唐代茶文化

王昇華的《茶聖陸羽》通過"茶聖陸羽"的一生展現了盛唐時期絢麗多彩的茶文化。確實。唐代不僅以詩為名片,茶文化同樣是其歷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筆精神財富。而《茶經》作為唐代第一部以茶學為內容的書籍,標誌著中國茶文化的形成。

人品如茶葉般清純,古代茶界巨匠陸羽及其作《茶經》

陸羽與《茶經》

關於唐代的製茶技藝,前面《茶經》的飲茶藝術已有所述,這裡不再贅敘。除了技藝層面的考證,唐代茶文化更體現在美學意義上的茶審美文化。在唐代以前,茶的使用還主要停留在藥用、食用和飲用的物質層面,而自陸羽創立《茶經》以來,日常喝茶已轉化為審美的藝術。

無數文人墨客在品茶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從而獲得審美愉悅和精神放鬆,體現出唐代茶文化高雅的藝術情趣。

另外,唐代茶文化還突出了品茶的自然人文環境。唐人飲茶,不僅講究茶品,還注重飲茶的氛圍,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意境。文人雅士郊遊苕溪、三癸亭聚會、境會亭酒宴、湖濱樓詩會等,他們將名山大川、軒宇亭榭和琴棋書畫以及自然之美融入到品茗之中,以實現心靈的淨化,簡樸高尚的人格追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品如茶葉般清純,古代茶界巨匠陸羽及其作《茶經》

士人的品茶風貌

茶文化對唐及後世的種種影響

我國封建時代發展到唐朝出現了哪些變化?總體上說,一是貴族社會像科舉官僚社會過渡,一是經濟中心南移方興未艾。而這個時期的茶文化的發展恰恰與這些變化相呼應。

《茶經》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茶作為一種作物,古來有之,但是直到唐朝前期,茶的地位還不明顯。但是隨著關隴貴族的沒落、科舉制創立所導致的新興士人階層的崛起,使得上流社會人士更加追求清雅的文人格調,這是符合茶本身所代表的精神意義的。所以伴隨著唐朝的社會轉型,茶開始在唐朝大行其道。

人品如茶葉般清純,古代茶界巨匠陸羽及其作《茶經》

今天的茶

茶本身生長於南方安暖潮溼、地勢隆起的山地丘陵之中,這樣的環境在北方並不多見,這就使得茶成為南方特有的代表性產物之一,北方人並不熟悉。另外,在經濟南方劣於北方的前唐時期,北方人對於茶不僅是不熟悉,甚至有著輕視的成分。但是隨著魏晉南北、唐安史之亂等等禍亂時期的到來,北方的得勢漸漸消失,而南方在人口增加的基礎上藉助自身獨有的自然環境迅速發展,也使得茶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人品如茶葉般清純,古代茶界巨匠陸羽及其作《茶經》

南方茶園

在這樣的變化下,茶不僅僅成為人們日常必備的飲品,還是在商業發展中商人眼中的香餑餑。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正反映了這樣的社會現實。而茶本身作為日常普遍的消費品,甚至和鹽鐵一樣,在財政入不敷出的唐朝後期,走上了"官路",成為政府賦稅的重要來源。

從唐朝開始,茶葉還走出國門,伴隨著唐朝的佛教傳播到世界各地。茶的清寂配合著佛教道德清修,以及儒家文化,到達朝鮮、日本和東南亞,構成了"東亞文化圈"的重要精神紐帶。

中國茶對世界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通過絲茶之路,中國徑山茶宴傳至日本,形成了對日本社會有巨大影響的日本茶道;中國茶及茶道傳至朝鮮半島,形成了在韓國有廣泛影響的韓國茶禮;中國茶傳播歐洲,形成了歐洲人的下午茶習慣,也促成了歐洲的工業革命

。中國茶傳至美洲,帶去了新的飲食文明和創造財富的機遇。歷史的事實表明,茶給世界人民增添了健康與幸福,世界也因茶而改變。

結束語:《茶經》的核心思想在於"精行儉德",並且被後人尊為茶道精神的精髓。不管是從小精於治學,還是後來為生活奔波,還是得到皇帝賞識之後的那份淡泊名利的心態,《茶經》的作者陸羽都一直沒有改變他對於這四個字的追求。所以後世的人尊他為茶界泰斗,不僅是因為它精湛的茶技,與他茶一樣的人生品格也有著很大的關聯。是陸羽賦予了茶君子一般的精神象徵,茶本身的清靜淡泊也影響到了陸羽的一生

中國的茶道,不僅在於飲茶本身這件事情,還隱含著審美、宗教、修行、哲理和藝術等意蘊在其中,從中也體現出作為我國古代正統思想的儒家文化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目標的追求。因而飲茶成為古人生活的藝術,也成為像陸羽這樣的人的人生的詮釋。

參考文獻

陸羽《茶經》

王昇華《茶聖陸羽》

李斌城《中華茶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