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CDR第一股招股書:小米到底賺不賺錢?

解讀CDR第一股招股書:小米到底賺不賺錢?

小米創始人雷軍

6月11日凌晨,證監會官網披露小米集團《公開發行存託憑證》文件。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為發行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

招股書稱,小米CDR 和港股同步發行,不過目前小米並沒有公佈發行基礎股票數量以及基礎股票與CDR之間的轉換比例。

據接近小米IPO項目的中介人士透露,目前基石投資者的入圍競爭激烈,目前大家普遍給出的估值在750億至850億美元之間,其中有一批機構給出了超過800億美元的估值,不過小米目前尚未敲定任何基石投資者。

CDR全稱China Depository Receipts,意為中國存託憑證,由存託人簽發、以境外證券為基礎在中國境內發行、代表境外基礎證券權益的證券。申請的條件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估值不低於200億;設立持續經營3年以上,最近3年內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等。根據已公佈格式內容要求,企業向證監會遞交申請文件,報請證監會核准。公開發行CDR,需要向滬深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請,交易所審核同意後,雙方簽訂上市協議。

最令外界關注的是小米的營收和利潤情況。

CDR招股書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1146.25億元和344.12億元;小米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負22.48億元、2.33億元、39.45億元和10.38億元。

解讀CDR第一股招股書:小米到底賺不賺錢?

小米財務數據

之前小米在香港IPO披露了其2017年經營利潤為122.1億元,經調整經營淨利潤為53.6億元,淨利潤為虧損438.9億元。

此次小米CDR招股書開篇“重大事項提醒”,不僅公佈了2017年小米淨利潤為虧損438.9億元,還新增加了一個“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39.45億元。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CDR招股書僅在第353頁介紹了一次小米“經調整經營淨利潤”為53.6億元。

證券專家解釋,CDR招股書公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與港股招股書公佈的“經調整經營淨利潤”,兩者主要差異為:股權支付費用算不算非經常性損益,要不要扣除理財產品投資收益和政府補助等。

那小米到底賺不賺錢,要看哪個數據才靠譜呢?

證券專家指出,看新經濟和互聯網公司是否盈利,不能單純只看公司淨利潤。最重要的是看“經營利潤”和“經調整經營淨利潤”,這兩個數字,可以排除財務會計等干擾性因素,從本質上看公司的真實經營情況。

給投資者劃個重點:2017年小米經營利潤為122.1億元(這個數據僅在港股招股書裡被披露),經調整經營淨利潤為53.6億元。

尤其是這個“經調整經營淨利潤”很有說法。在2016年美圖上市時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其超過60億的鉅額虧損一度引來廣泛關注和質疑。其實其中一大部分虧損數字是優先股公允價值提升帶來。

像小米這樣的大型互聯網科技公司,在融資時給投資人發行不少優先股,如果估值從一開始的幾千萬美元到了幾百億美元,這些優先股的價值也放大了很多倍,股東的財務浮盈也翻了同樣倍數。但這些股東還沒退出,所以他們的投資價值的提升,在財務報表裡就會被認為是公司對這些股東的“負債”。

著名投資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介紹:“這類優先股帶來的虧損不必擔心,反而是越大越好,越大說明企業發展得越好,股份價值提升得越多。”小米淨利潤存在大額為負情況主要是由於優先股會計處理造成,公司估值不斷上升導致優先股公允價值相應上升,使得2017年形成公允價值變動損失540.7億元,這並不是小米實際發生的虧損,反而是小米估值急劇增長的體現。

著名投資人、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介紹,互聯網公司通常會有多輪融資發行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實際上公司並沒有這樣的虧損發生,對公司實際運營也沒有影響,這筆所謂的“負債”數字在上市那一刻就會消失。

經調整經營淨利潤為53.6億元是怎麼算出來的?小米CDR招股書第334頁詳細介紹:港股招股說明書披露的經調整經營淨利潤,是扣除了前述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項目公允價值變動、股份支付費用及無形資產攤銷等的影響,小米2017年的經調整經營淨利潤為53.6億元。

此外,由於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在營業成本核算方面存在差異。港股披露小米2017年營業成本為994.7億元,毛利率為13.2%,而根據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小米營業成本則為964.8億元,毛利率為1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