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籍知名學者易中天談湖南文化,讓每一位湖南人大開眼界

中國人都知道,央視《百家講壇》有個品三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叫易中天。後來很多的企業,大學講座都有他的身影。甚至很多跨國集團的會議都以請到易中天來為晚會最高待遇。

湖南籍知名學者易中天談湖南文化,讓每一位湖南人大開眼界

湖南籍知名學者易中天談湖南文化,讓每一位湖南人大開眼界

湖南籍知名學者易中天談湖南文化,讓每一位湖南人大開眼界

易中天:湖南人對歷史的影響,最早應該從清末民初的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算起,這是第一波。第二波是譚嗣同,以及稍後的黃興、蔡鍔。第三波就是毛澤東、劉少奇、賀龍、彭德懷,一直到胡耀邦、朱鎔基,影響了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的走向。文化方面也有,比如齊白石、歐陽予倩、黃永玉、李澤厚等等。政治、文化這兩方面都牛逼。

最後來一句:我的名字就不提了(全場大笑)

湖南籍知名學者易中天談湖南文化,讓每一位湖南人大開眼界

易中天:確實沒有。原因很簡單,我說好話,人家說你王婆賣瓜;我說壞話,得罪父老鄉親。我最好的辦法是不說。你也可以說我狡猾。

湖南籍知名學者易中天談湖南文化,讓每一位湖南人大開眼界

記者:湖南人有什麼特別呢?

易中天:個性強。毛澤東、朱鎔基、龍應臺、黃永玉,是不是都特有個性?我走的地方比較多,接觸的人也多,發現湖南人在各自的領域裡往往都是個性很強的人。這個特點在湖南本土可能不一定很明顯,湖南人成堆麼!但在外地就很突出。這種“德性”是從哪裡來的?我看就來自朱漢民先生一再提到的那個“蠻”字。湖南人是不怕“蠻”的。就說那個龍應臺,走到哪裡,就把“旋風”刮到哪裡,言人之所不敢言、不能言,很有些蠻勁吶!湖南有句土話,叫“霸蠻”。又霸又蠻,這才能張揚個性。我很贊同朱漢民先生的看法,湖湘士人並無一般書生那種柔靡、纖巧之風,總是充滿著豪邁、剛勇之氣,既能著書立說,又能用兵打仗,扎得硬寨,拼得死命,兼書生意氣和武俠豪氣而有之。所以湖南人做起事來說起話來,不但堅韌不拔,而且痛快淋漓,往往一下子就把話說到了底,把事做到了位。你還在拐彎抹角咬文嚼字,他那裡已經一把辣椒放了下去。

湖南籍知名學者易中天談湖南文化,讓每一位湖南人大開眼界

易中天:是。“霸蠻”是湖南人的性格,也是湖南人的精神。陳獨秀有一篇文章,叫《歡迎湖南人底精神》。通讀下來,你會感到他說的就是“霸蠻”。陳獨秀是安徽人,他不會說這兩個字,但我們湖南人自己能體會出,是不是?你想吧,曾國藩一介儒生,從來就沒打過仗的,卻領兵出征,屢敗屢戰,最後打出個“無湘不成軍”來,是不是“霸蠻”?左宗棠抬著棺材進新疆,不向沙俄讓寸分,是不是“霸蠻”?蔡松坡以弱抗強,率兩千子弟兵和十萬袁軍死戰,是不是“霸蠻”?就連王船山居瑤洞四十餘年,寫成等身著作,沒有“霸蠻”的精神怕也不行。實際上,湖南人的許多性格,比如朱先生的訪談中提到的倔強、剛直、任勇、堅毅、豪俠、強悍,以及“特別獨立之根性”,都可以總而言之曰“霸蠻”。“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是“霸蠻”;“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也是“霸蠻”。“霸蠻”不是霸道,不是野蠻,是堅韌不拔,是果敢剛毅,是不怕鬼,不信邪,是“打脫牙齒和血吞”,“不到長城非好漢”。

湖南籍知名學者易中天談湖南文化,讓每一位湖南人大開眼界

易中天:毛澤東早在1920年就說過:“嗚呼湖南,鬻熊開國,稍啟其封。曾、左,吾之先民;蔡、黃,邦之模範。”曾即曾國藩,左即左宗棠,蔡即蔡松坡,黃即黃克強。至於鬻熊,則相傳是楚人的祖先。也就是說,湖南人的精神,可以追溯到楚文化,但主要彰顯於近現代,並集中體現在曾左蔡黃(其實也包括毛澤東)這些先驅人物和領袖人物身上。近現代以前,“湖南人物,罕見史傳”。好不容易有個名叫劉蛻的湖南人在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中了進士,還要被稱為“破天荒”(“破天荒”這個成語就是從這裡來的)。不過,劉蛻雖然破了天荒,但真正讓國人對湖南刮目相看,還是在清代咸豐、同治之後。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這是一撥;譚嗣同、唐才常,又是一撥;黃興、蔡鍔、宋教仁、陳天華,又是一撥;然後是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賀龍、羅榮桓、任弼時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正所謂“湘省士風,雲興雷震,鹹同以還,人才輩出,為各省所難能,古來所未有”(楊昌濟先生語)。其實,早在道光年間,邵陽人魏源即已應林則徐之請,編成了被日本維新志士奉為至寶的50卷《海國圖志》。日本人能夠取得明治維新的成功,走上富國強兵的道路,應該說也有我們湖南人一份功勞。

湖南籍知名學者易中天談湖南文化,讓每一位湖南人大開眼界

易中天:正是這樣。湖南人的“霸蠻精神”在近現代得到了發揚光大,當然,它的形成有一個長遠的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嘛!

湖南籍知名學者易中天談湖南文化,讓每一位湖南人大開眼界

易中天:不能簡單地說贊成還是不贊成。“霸蠻”作為一種文化精神,是應該肯定的;“霸蠻”去做什麼事情,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問題並不在於“霸蠻”不“霸蠻”,而在於“霸蠻”做什麼,以及在做的過程中講不講科學、民主,講不講方法、策略。不講科學的“霸蠻”是野蠻,不講民主的“霸蠻”是霸道,不講方法的“霸蠻”是愚蠢,不講策略的“霸蠻”是魯莽。這樣的“霸蠻”就不可取。還有,如果要做的事情本身就是錯誤的,那麼,越“霸蠻”越糟糕。此其一。

湖南籍知名學者易中天談湖南文化,讓每一位湖南人大開眼界

答:其二就是“霸蠻”本身也有問題。“霸蠻”者多氣盛。氣盛者多半剛勇、勁直、強悍,有情義有擔當,一身傲骨敲起來錚錚地響,這是好的。但“氣太盛”,則“多不能虛衷受益”(湘人皮錫瑞語)。脾氣犟的人,一般不怎麼虛心。

湖南籍知名學者易中天談湖南文化,讓每一位湖南人大開眼界

答:其三就是光“霸蠻”也不行。世界上的事情很多,有的要“霸蠻”,有的就霸不得蠻。做生意就不能“霸蠻”。湖南人做生意過去是不太行的。德國人裡希霍芬在19世紀末就說過:“中國軍隊的主要兵源來自湖南。相反,在銀行業、商業界則看不到湖南人。”民諺也有云:“廣東人革命,福建人出錢,湖南人打仗,浙江人做官”。究其所以,恐怕就因為湖南人蠻勇有餘而靈活不足。這就常常會碰釘子。因此,以“霸蠻”為文化精神的湖南人有時也會對別人說:“莫霸蠻囉!”所謂“莫要霸蠻”,往往也就是要“靈泛”一點的意思。每一種文化精神其實都是要有“補結構”的。比如西方文化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就是一對“互補結構”,中國文化的“憂患意識”和“樂感意識”也是。“霸蠻”的“補結構”就是靈泛。實際上湖南人當中,既不乏“霸蠻”的人,也不乏靈泛的人。湖南人對“霸蠻”和靈泛,也從來就是既肯定又批評。有時候他們讚美“霸蠻”,有時候又欣賞靈泛。這也不奇怪。事物都有兩重性,就像一枚硬幣總有正反兩面。“霸蠻”的反面是霸道、野蠻,靈泛的反面則是狡詐、油滑。所以,一個人太“霸蠻”固然不好,太靈泛就更不好。最好是把“霸蠻”和靈泛結合起來,骨子裡“霸蠻”,行動時靈泛,或者精神上“霸蠻”,方法上靈泛,也就是“霸蠻為體,靈泛為用”吧!

湖南籍知名學者易中天談湖南文化,讓每一位湖南人大開眼界

答: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湖南是有優勢的。因為湖南文化遺產多,文化底子厚。但不宜抱殘守缺、孤芳自賞。我們是湖南人,更首先是中國人,應該站在大中國的高度看文化。何況歷史上不但有“唯楚有材”這句話,還有“楚材晉用”這句話。這就值得我們深思了。建設新湖南,建設新文化,不“霸蠻”不行,一味地只曉得“霸蠻”怕也不行。我們可不可以更多學習一些兄弟省市人的長處?可不可以在“獨立根性”的基礎上再加“海納百川”的氣度?總之,我希望也相信湖南的文化會建設得更好。那時,我們這些身在外省的湘人,就可以更驕傲更自豪地說“我是湖南人”了。

湖南籍知名學者易中天談湖南文化,讓每一位湖南人大開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