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在種植大豆時,常出現豆莢不飽滿或空莢現象,原因是什麼?該怎麼防治?

農人答農事


大豆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一直以來從南到北都有不少人種植,但由於各地的情況不同,種植大豆的消息也是差異較大。有的地方風調雨順,種植大豆相對來說有利於提高產量,原來我國是大豆出口國,而如今每10斤大豆中,就有近90%的大豆依賴進口,這也使得大豆的價格在小範圍波動,比如近幾年在東北主產區,國產大豆的收購價基本上在2元/斤以下,很多時候在1.8元/斤左右。種植大豆看起來比較簡單,但真正種植後會發現想要獲得高產高質還是有很大難度的,種植戶如果沒有掌握相應的辦法,那麼最終的結果將難如願,特別是對於一些種植新手來說,積累的種植經驗相對較少,容易遇到豆莢異常的情況。農民種植大豆時,出現豆莢不飽滿或者空莢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該如何防治?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大豆品種異常導致豆莢不飽滿或者空莢

原來我家種植大豆就遇到過豆莢不飽滿的情況,那次出現的問題是大豆品種原因,以往經常種的品種產量也還可以,由於其他人說有新的品種可以試試,意思結莢多,產量會高些,不少人家都嘗試了,結果普遍反映植株的前期長勢看起來不錯,但真正豆莢飽滿卻不多,有的甚至是空莢,最後弄的那戶人家也不好意思,覺得自己沒能給大家帶來好的品種。客觀上來說,大豆品種對大豆的產量與品質有較大影響,如果用了不適合的品種,那麼容易起到反作用。

二、施肥不當導致氮肥過多,植株徒長

大豆的生長過程中需要養分和水分,但如果養分養分供應過於充足,特別是氮肥使用過多,就容易出現植株徒長現象,看起來長的很好,實際上真正結莢的很少,有的直接不結莢。原來鄰居家種大豆就是這樣,三天兩頭的在地裡忙碌著,除草、施肥很勤勞,從外面看他家的大豆植株長的很高大,比其他人家高出一大截,心想著收成應該差不了,但到最後採收時,卻發現這些長勢很好的大豆,實際產量卻不高,很多是空莢,整體結莢數量也偏少,只有地塊四周的相對好些。有的地塊本身肥力較好,如果盲目的施肥,那就容易出現只長植株不結莢或者顆粒不飽滿的現象。

三、大豆植株出現了病蟲害

正常的大豆生長到一定時期後,就會結莢逐漸成熟,但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有時會遇到異常情況,比如出現了病蟲害,導致植株不能正常生長。有的植株發病後葉片會逐步枯萎,養分和水分無法正常輸送到豆莢處,導致營養不良,豆莢容易出現畸形,還有的大豆出現食心蟲,被蟲侵蝕厚就容易出現空癟莢。有的地塊上茬作物發病較多的,種植大豆後出現病蟲害的概率會明顯增大,種植戶需要提前做好預防,遇到此類地塊,要格外的注意,如果自己不重視,後期很容易影響產量和品質。

四、不利天氣引起大豆生長髮育異常

這種情況是種植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很多時候是種植戶難以左右的,那就是天氣因素,遇到風調雨順時,大豆的長勢較好,病蟲害較少,產量也相對有保障。但如果在花期遇到持續乾旱,種植戶沒有及時進行灌溉澆水,那麼葉片就容易出現枯萎,嚴重的甚至會死亡,及時有少量結莢的,也多半是豆莢不飽滿或者空莢。那有一種也是比較不利的,那就是選擇的地塊容易積水,大豆的正常生長是不耐澇的,水分過多後也同樣容易出現異常,對大豆的結莢也同樣不利,所以水肥管理對大豆能否穩產、高產起到關鍵作用。

五、株間距控制不合理,影響植株光合作用

通常情況下,不同的大豆品種,在種植時需要控制好株間距,而有的種植戶認為播種時多放點種子,比如一個穴放3—4粒種子的,非要放6—7粒,同時株間距控制的也比較小,認為種的密產量會提高。但實際上高密度種植往往難實現高產,特別是有的大豆品種,密植後植株會比較瘦小,光合作用得不到充分利用,最終豆莢的數量和飽滿度也會有較為明顯的影響。這需要種植戶根據品種、地塊肥力、光照等方面綜合考慮,合理控制好株間距,使得後期生長過程中能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

六、出現大豆連作現象

很多老農都比較清楚,種植大豆的地塊,來年最好種其他的農作物,如果連作的話,病蟲害容易增多,固氮能力容易明顯下降,對大豆的正常生長非常不利。所以種植大豆儘可能的避開連作,如果實在要連作,那麼後期管理上更要重視,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給出應對的辦法。有的種植戶因為地塊資源有限,或者說沒有意識到大豆的連作會影響產量和品質,容易忽視這樣的問題,有的則是第一年連作了,看起來沒啥問題,後面又接著連作,結果各種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種植大豆如果出現結莢不理想的現象,那麼達標的大豆就會很少,如果空癟豆莢較為突出的,那麼還容易對大豆的單產影響較大,這類異常情況,很多時候是可以通過一些預防措施進行處理的。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六個要點可以防治,在各階段的處理方法上,可以因地制宜,想辦法提升大豆的品質。

1、選擇適宜的大豆品種

雖然我國從南到北都有種植大豆,但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差異很大,如果用同樣的大豆品種,很明顯在南方和北方會有不同的結果。想要讓大豆遠離豆莢不飽滿或者空莢現象,那麼在品種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考慮到當地的實際情況,抗病能力強、抗倒伏、高產、高質的品種將有利於穩產、高產。種植戶在購買時大豆品種時,不要只選擇貴的,而是要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

2、適時播種

在我老家,有著“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說法,也就是說種大豆可以在清明前後開始,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有的年份那時氣溫沒有上來,種的早了反而不是好事,需要適當地推遲。如果是在東北地區,清明前後種植大豆就明顯偏早,即使把大豆種下去了,後期的生長也不會太好,容易出現產量下降的現象。適宜的播種期,種植戶需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過早或者過晚播種將影響著大豆的品質與產量,這需要種植戶不斷地總結和摸索。

3、做好田間管理,滿足大豆正常生長所需的水分和養分

種植大豆田間管理少不了,有幾個關鍵時期,對水分的要求比較高,如果缺水將影響大豆的正常生長,比如播種後,如果水分供應不足,地塊有缺水現象,那麼出苗存在一定的困難,在苗期如果遇到持續乾旱或者洪澇,大豆植株的長勢將受到較大影響。在花期如果水分、養分供應不足,那麼容易出現枯葉,對後期結莢有較大影響,有的會不結莢或者空癟,所以田間管理需要引起重視,有條件的要進行中耕除草,這樣有利於提高產量,同時還得注意旺控,不要讓植株長的過高,否則容易出現倒伏。

4、根據土壤肥力均衡施肥,後期視情況施葉面肥

種植大豆時,根據不同的地塊需要有不同的施肥量,像有的土壤本身肥力較好,如果還繼續多施肥,那麼土壤的肥力過旺,大豆的長勢會較好,但持續的養分過多,容易出現只長葉子不結莢或者少結莢。所以種植戶需要視情況而定,相對貧瘠的地塊可以適當多施肥,肥力較好的地塊可以少施肥,同時施肥時要根據大豆不同時期配不同的肥料,氮、磷、鉀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安排。進入花期後,需要觀察大豆的長勢情況,遇到長勢不理想時,那就得施適量的葉面肥,施葉面肥時要注意用量和時間。

5、做好病蟲害防治

為了防止後期大豆出現豆莢不飽滿和空癟莢的情況,在病蟲害防治方面需要落實到位,可以採取綜合防治辦法,不能指望一種措施來達到預期的效果。實際操作中,可以優先考慮生物防治措施,實在控制不住了再使用藥物防治,在使用藥物時,不宜過量使用,防止出現農藥殘留,同時不宜長時間使用同一種藥物,這樣可以避免出現抗藥性。對於上茬作物病蟲害偏多的地塊,種植戶需要更加重視,一旦處置不當,會使得大豆的病蟲害較多,產量和品質同樣會有影響。

6、對地塊實行科學輪作

一般情況下,同一塊地,種植豆科植物時,需要考慮到地塊輪作問題,如果一直使用同一塊地種植大豆,那麼種出來的大豆產量和品質會有不同的影響,越往後種大豆,會發現病蟲害出現的頻率明顯增多。所以為了避免出現更多的麻煩,也避免產量受到較大影響,種植戶需要考慮輪作問題,通常情況下,種植大豆的地塊,最好近三年內沒有種植豆類作物,用這樣的地塊種植大豆,有利於降低病蟲害出現的概率,同時有利於提高產量與品質,所以要合理安排地塊輪作問題。



總之,種植大豆出現豆莢不飽滿或者空莢的現象,種植戶需要找到相應的原因,發現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需要加以改正,該淘汰的品種就得淘汰。為了確保種植大豆能有不錯的收益,種植戶需要多學習、多交流,儘可能地減少不正常情況,只有不斷模式學習,種出來的大豆產量、品質將有較大改善。種植戶遇到異常情況時,不要過於擔憂,很多時候是可以通過一些預防措施來減少空癟莢的情況。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種植大豆出現豆莢不飽滿或者空莢現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該如何防治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微塵微視界


這事今年就讓我遇到了。

我是個種田的老手,小麥,玉米,花生,紅薯,各種小雜糧,什麼都種過,但是今年,我種的二畝大豆,讓我吃了一個大虧,幾乎全部結莢不結豆粒。

自從分田單幹以來,我每年都種至少半畝大豆,為的是換豆腐吃。以前任何一年的大豆都長得很好,結莢多,豆粒飽滿,唯獨今年種的大豆結了莢,但是都是空的,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今年山東膠東地區氣候乾旱,包括大豆在內的各種莊稼乾旱嚴重。我分析過大豆不結莢原因,雖然說種植密度有點大,但不至於全軍覆沒,十有八九是因為旱災造成的,因為從大豆開花,一直到結莢後很長時間沒有下雨,直接造成了空莢現象,讓我蒙受了損失。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種大豆不結夾讓我碰到了,去年幾十窩大豆一粒沒收,外表看看個個飽滿,但是用手一\r捏全是空夾。今年與幾位鄰居交流,\b他們的經驗是,一種大豆不要過於蜜植,二是早控旺,如果葉子盛茂不透風,結的夾全是癟的,三如果太旱也要適時交一次水,在花前澆啊,花後就瘋長了。


用戶9785140320750


今年我國的大豆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主要是因為之前我國的大豆產量非常低,遠遠沒有辦法滿足國內的需求量。大豆是除了肉類品和奶製品以外最主要的植物蛋白質來源,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對於大豆蛋白的需求量是相當大的。由於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我國不得不減少對國外大豆進口,而且進口大豆很多都是轉基因,因此為了避免我國的大豆過度依賴國外進口,目前國家實行大豆振興計劃,目的就是希望大豆最好能夠自給自足,減少進口。

其實我們在農村很多農民都有種大豆,只是種植的面積非常小,大部分都只是自己吃。不過種植大豆出現豆莢不飽滿或者空豆莢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第一、大豆生長過程中出現乾旱。大豆一般在每年春季播種,夏季生長,秋季收貨,夏季大豆開始結莢的時候,正式處於夏季,氣溫本身就比較高,如果一旦遇到乾旱,而有沒有及時澆水,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豆莢出現不飽滿或者空莢的情況就很正常。所以我們這個時候如果遇到天氣乾旱,最好對大豆及時澆水,保證大豆生長需要的水分,才能長的飽滿。

第二、施肥不合理。大豆生長過程中對於肥料的需要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在結莢的過程當中,需要大量養分和水分才能滿足其生長需求。很多農民可能過度使用農家肥或者是複合氮肥,沒有及時補充磷鉀肥,那麼就容易造成大豆徒長枝葉,豆莢吸收到的養分就很少,自然就會出現空莢或者不飽滿的現象。那麼預防就得綜合施肥,不要過度偏氮肥,也要及時補充磷鉀肥。

第三、病蟲害。大豆生長過程中,如果遇到病蟲害,那麼出現空莢和不飽滿的情況也是自然的,被蟲害的豆莢要麼就是豆子完全被吃掉,有的可能是被病害,這些都有可能導致豆莢空心或者不飽滿。所以我們要即使觀察大豆情況,預防病蟲害,對症下藥。

我們都知道植物蛋白要比動物蛋白更健康,所以大豆振興計劃也必然影響著國民的生活質量,本來我國的大豆種植面積就小,所以都加飽滿才能提高產量。因此大豆種植想要高產,主要是保證肥水充足和預防病蟲害,選好優良品種,那麼豐產就是必然了。


少三番


隨著人們對於健康越來越重視,大家也開始意識到,植物蛋白比動物蛋白對於人體更加健康。因此最近這幾年,我國對於植物蛋白的需求量明顯在增加,而植物蛋白最主要的獲取途徑就是大豆。由於我國之前對於大豆種植有所忽視,導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移植非常小。不過最近這幾年,大豆種植面積在增加,主要是國家對於大豆種植補貼力度比其他糧食高,明顯在扶持。

所以我國種植大豆的面積在增加,願意種植大豆的農民也在增加,不過有些農民可能在種植大豆上經驗不是很充足,所以往往容易造成大豆空莢或者不飽滿的現象,這樣將直接影響大豆的產量。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什麼原因會導致這種現象,那就知道如何預防。

第一、大豆出現空心或者不飽滿的因素

1、種植密度過大。大豆是一種枝葉比較茂密的作物,而且根系發達,所以一旦種植密度太大,容易造成地下根莖相互爭奪養分,地上枝葉互相遮擋陽光,底下的大豆因為吸收不到陽光,空氣又不流通,這樣大豆怎麼可能飽滿。

2、地勢低窪,排水不當或者乾旱造成。在大豆開花和結莢這個過程當中,如果出現積水過大或者是乾旱都有可能造成落花落莢的情況,因此土壤排水性不好或者乾旱都可能導致大豆莢不飽滿。

3、營養不良。大豆種植所需要的養分主要是氮肥,所以前期對於氮肥的需求也是比較大,後期大豆結莢之後要及時補充葉面肥,補充磷鉀肥。尤其是前期如果氮肥不足容易造成大豆葉片枯黃,植株矮小。很多農民看到這種情況在後期來追加氮肥其實又太晚,所以大豆施肥時間要掌握好。

4、病蟲害的影響。大豆主要的蟲害有豆青蟲和蚜蟲,一般都是在大豆葉片上啃食,所以容易造成大豆養分被大量流失,造成葉片枯黃,植株矮小,豆莢不飽滿。

第二、預防方法

大豆種植一定要選著優良的品種,種植之前做好排水系統,大豆喜歡在排水性好的土壤中生長,土壤不應該太溼潤,也不要太乾旱。注意種植密度,保證大豆能夠有充足的養分和陽光,注意防治病蟲害的發生,這樣才能提高產量,減少空莢或者不飽滿的現象發生。


農村泉水有點甜


大豆結莢不飽滿或空癟莢多是直接導致產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實際生產中,往往會或多或少發生這樣的現象,同時又使大豆品質降低,其市場價值也會受到嚴重影響。那麼!如題所問:



導致這種現象發生原因是什麼呢?

大豆癟莢是子實發育不完全所形成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票子。不飽滿的籽粒是在大豆生殖生長中後期,子粒充實階段,其水分和養分供應不足所造成的籽粒發育不完全。最終形成不飽滿的半子實籽粒。

在實際生中,大豆形成空癟莢的主因素是結夾鼓粒階段水分和養分供應不足,大豆生殖完成後,植株體內的養分分配不均衡,莢內子實得不到足夠的營養,造成籽粒發育不良,飽滿度下降,大豆花期,因花器受異常影響形成空癟莢。其營養供應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庫源關係發生了變化,如前期光合產物積累和中後期養分供給發生了改變。



這種原因是怎麼形成的呢?

大豆籽粒不飽滿,癟莢多,對其產量正值形成所產生的影響以是必然。大豆產量是通過兩個生理過程形成的,1.是光合作用,2.是吸收作用。一般光合作用的積累量佔幹物質總量的90%以上,而靠根系從土壤中的吸收量不到10%,其營養供應不足,首先我們要考慮到功能葉片的衰退,大豆在生殖生長階段,植株葉片的光合產物主要供應各自葉腋裡的花莢。在鼓粒期已處於衰退過程。由於其它因素影響往往會造成葉片功能的過早衰退。

這樣就使處於早衰狀態葉片臨近的豆莢容易形成空癟莢。再則就是營養物質輸送受阻大豆葉片光合產物的輸送分配和利用還是受到溫度,光照水分和養分,如干旱少雨,溫度升高,大豆植株體內光合產物運輸速度加快,從而導致癟莢的產生。

大豆空癟粒不飽滿粒形成的因素

大豆空癟莢或不飽滿粒的形成主要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大豆空癟莢多或不飽滿,除自身生長習性外,主要還是受自然災害,病蟲害的影響較為突出。

自身因素

1.品種間存在必然關係,實際生產中,你會發現,稻株每莢籽粒少,百粒重高的品種癟莢少,反之,小粒,每莢粒數多的品種癟莢多(也就是說2~3粒莢的大豆品種其結實度要高於3~4粒莢的大豆品種)。

2.結莢習性,大豆結莢習性與其結實度有關,在實際生產中你會發現,分之少的大豆品種,空癟莢少於分枝多的品種,無限結莢習性品種(如王中王大豆)癟莢率高於有限結莢習性或壓亞有限結莢習性品種。無限結莢習性品種頂端癟莢多,下部癟莢少,有限結莢習性或亞有限結莢習性品種頂端癟莢少,下部癟莢多。

3.種植密度,大豆產量形成最終受群體生長量的影響,適宜的群體關係,合理的栽培密度,是大豆空間養分能夠得到合理分配的關鍵所在,這樣也就能夠減少其空癟莢的形成和養分分配不足的現象發生。

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也是大豆空癟莢或籽粒不飽滿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1.乾旱,導致土壤含量低,水分養分供應不足,水淹,根部長期寖泡,根系活力較低,以致形成葉片早衰,直接導致百粒下降,或形成空癟莢,嚴重的整株枯死。



2.倒伏,大豆早期倒伏對其產量影響很大,實際生產中大豆倒伏主要是受惡劣天氣影響,引發根倒,折稈倒伏,嚴重影響其對空間養分的利用,在養分,光照不足的情況下,形成空癟莢。



病蟲害

大豆病蟲害造成的空癟莢,或籽粒不飽滿,對其產影響非常之大,不容忽視。



1病蟲害如,大豆常年種植引發病孢囊線蟲病,黑斑病,紫斑病,蚜蟲,草地螟等。均會對大豆植株的葉片過根系產生不同程度的侵害,最終導致葉片和根系受損,或早衰,影響地上地下,養分的合理分配供給。空癟莢增加,百粒重下降。嚴重影響其商品價值和市場價值。

如何防止大豆空癟莢的措施

因地質疑,選用癟莢率低的優質抗性強大豆品種,加強田間管理,做好防旱,防澇工作,及時防控病蟲害。為大豆穩產豐產創造有利的生長空間。

小結

大豆空癟莢癟粒率與產增加與否關係密切。因此減少大豆癟莢癟粒,增加百粒重,合理密植,發揮群體效應,使產量最大化。

對此您有哪些不同觀點,歡迎一同探討交流。


神農35


種植的大豆,如果出現豆莢不飽滿或空莢的情況,原因較多。其中有人為的因素,當然還有天災、病蟲害等方面的原因。因此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防治。


大豆結莢籽粒不飽滿或空莢的原因:

一,種植過密,通風條件差。種植的大豆由於株行距不合理,造成地下“交根”,地上“交秧”,密不透風,根系不能吸收空氣中的營養,不能更好的給植株輸送養分;植株相互遮蔭,見不到陽光,既不能給根系輸送光合作用的營養,自身也造成生長不良:嬌嫩、缺乏營養。至使開的花自生自滅,沒有授粉機率,造成空莢的情況較多。

二,施肥不當,或缺少養分。在種植豆類作物時,人們有一個普遍觀念,認為豆類作物自己可以造“氮”,即根瘤菌可以產生氮元素,實際上,大豆的根系在後期吸收土壤內氮元素的能力強,並不會自己產“氮”,因此缺少氮肥的施用量,從而造成缺“素”症,造成植株生長缺少氮元素而發育不良;相反的,在植株矮小,面黃肌瘦時,又過多追施氮肥,造成植株旺長,結莢部上移,在營養生長過剩,生殖生長被動下,造成結莢少或不結莢。

三,地勢低窪,排水條件差。種植大豆的地,在土質肥沃、舒松的條件下,地勢要高:一方面通風條件好,另一方面有利於排水。在“臥風”的地塊,由於開花、結莢期枝葉茂密,容易落花落莢;在低矮的地塊,雨後容易存水,造成地皮封閉,大豆根系吸收不到外部空氣中的養分,影響根系輸送養分的功能,使大豆莖、葉缺少養分,從而造成大豆空莢或不飽滿現象的發生。

四,開花期受天氣變化的影響。開花期因天氣乾旱,而使植株生長受困;或因天氣高溫,抑制開花、授粉;或者因陰雨連綿,溼氣大,影響大豆正常開花,都會造成空莢或結莢不飽滿的現象。

五,病蟲害的因素。大豆病蟲害較多,特別是蚜蟲,多集中在植株頂部、嫩葉背面和嫩莖,大豆受害後,葉片捲縮、凋萎,嚴重時植株矮小,停止生長,分枝和結莢數量明顯減少。

大豆結莢籽粒不飽滿或空莢的防治辦法:

①,精選地,細施肥。大豆適宜地勢高燥,土壤肥沃,旱能澆、澇能排的沙土地。同時大豆因病蟲害較多,如炭疽病、鏽病、灰黴病、疫病、潛葉蠅、豆野螟等等,這些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或附著在病殘體越冬,因此不宜連作,同時不能與本科作物連作,應與非豆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②,精選優良品種。這裡的精選有兩層意思:第一要選擇適宜當地水、土、氣候的豆種,並不是產量越高的豆種就越好;第二要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優質豆種;

③,合理種植,切勿過密。在種植大豆時,由於怕浪費土地,減少產量,往往在耩大豆時,加大播種量。至使種植過密而造成缺肥少水,但不到光合作用的營養而徒長,嚴重的發生倒伏造成減產甚至絕產。因此要嚴格按說明書種植,做到寧稀勿稠。行距要達到40㎝以上,當然株距品種差異大要做出相應調整。

④,合理施肥。大豆在苗期,需用的養分從土壤中汲取,所以在種大豆之前,不僅要施足腐熟的農家肥,也要施足氮磷鉀等肥料。根瘤菌有固“氮”作用,那是在大豆植株生長旺盛後,根系發達,有較高吸取土壤中氮肥的能力。在後期追肥可減少氮肥的施用量。同時在大豆漫長的開花期和結莢期,要及時追施低氮、高磷鉀肥,以免因營養不良而造成結莢少或籽粒不飽滿的狀況。

⑤,旱澆澇排。大豆植株在生長中,對乾旱和澇災反應最敏感:在旱時分枝下垂、葉片萎蔫,底部葉片逐漸變黃;而發生澇災、地內存水時,因土壤通透性不好,根系不能吸收空氣中的養分,植株、葉片生長受困。所以在乾旱時及時澆水,在陰雨連綿的天氣要及時排水,地內切勿存水。

⑥,病蟲害防治。選擇適宜的地塊種植大豆,只能減少病害的發生,但大豆的蟲害也較多,如:大豆造橋蟲、食心蟲、豆稈蠅、蚜蟲等,還有可惡的菟絲子,都威脅著大豆的正常生長、開花、結果。因此要不失時機,有針對性地預防和防治。


總之,種植大豆要遵循“三分種、七分管”的原則,只有精種細管,掌握大豆需肥用水的規律,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就能獲得好收成。


泰山農家人


種植大豆出現豆莢不飽滿和空莢現象,可以說是一種經常性事件,這種現象的發生也確實困擾了很多農民,不過據老輩人的經驗和我多年的摸索,我認為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是由於作物長勢過於茂盛或者是通風不良造成的。


一,長勢問題 說到農作物的長勢,這難免會引起很多農民朋友的共鳴——作物只有長勢好,金秋才會收穫滿滿。可是大家似乎忘記了一點,萬事的發展都有一個度,如果超越了這個度,它的結果往往是不如人意的。就拿大豆來說吧,如果你在選擇地塊時,選取了肥沃的土地,也或是多年沒有輪茬種植過豆類作物,同時,在播種的時候又給了充足的肥料,所有的這些無形中會促進豆苗瘋狂生長,枝葉濃綠茂盛。出現了這一現象,也只能給人一種不錯的觀感。因為在在開花結籽期,這種生長也沒有停下來的準備,大量養分都被枝葉生長所消耗,再加上枝葉茂盛,作物授粉也受到了影響,出現空莢和不飽滿顆粒這是理所當然的。


二,通風問題 我們很多農民朋友都懂得農作物的授粉多是靠風做為媒介的。這也就是說當作物開花後,要保證田地裡通風良好,只有這樣才能使作物授粉順利,避免了空莢現象。實際生產中,有些農民忽略了這一點,把這類作物種植在四面閉塞,地勢低凹的環境裡,還有就是上面我所提到的長勢過分,這些都會影響風力的傳播,沒有良好的通風環境,就失去了作物授粉的先決條件,因此,空莢現象便油然而生。

出現這種現象的防治辦法,我個人認為沒有很好的措施,當你發現顆粒不飽滿或空莢的時候,作物幾乎接近成熟,給作物補充點合適的養分,也有點晚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種植前做好選地工作,做好施肥工作,保證作物不徒長,保證作物通風良好。


山人說農事


大豆結莢沒有豆子一,我認為有三種原因,一是天災,開花久旱無雨,授粉不好所致,二是蟲害,食心蟲為害,開花時食心蟲下籽,結莢時幼蟲鑽入吃掉豆瓣,第三是土壤缺繃引起的,同時現在育種時也可能有不育系的種混入其中。因為現在徦產品太多了,不是大面種植,制種公司也不怕農民找他,因為種的少了,收不到,也不會找他,少煩神。


安徽巢湖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