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吓一跳!中国企业竟然收了这么多海外车企!

在秋妹的印象里,高田的运气一直不怎么样,因为关于它的新闻,没几个是好事情。

最近,高田又搞出了动静:作为世界第二大气囊制造品牌,高田即将破产。

虽然在气囊制造界拥有着绝对的影响力,并占据着汽车安全市场20%的份额,但因为高田气囊不断被爆出各种缺陷而被迫频繁地召回,以致难以维系运转。

看完吓一跳!中国企业竟然收了这么多海外车企!

数据总能生动地告诉你一家企业能有多辉煌,也能揭露一家企业有多窘迫。截止到今年5月,高田气囊召回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2亿。这么高的产量,几乎涉及了市场上的各种主流汽车品牌。显然这是必须的,因为几年时间,仅凭一两家企业的产量,是无论如何无法分摊这么巨大的数量的。

有媒体计算过,1.2亿辆汽车首尾相接,能排出54万公里,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38万公里还长得多。

当然,站得越高,摔得最重。

2016财年财报显示,高田在当年的销售额为6625亿日元,这么高的数字却没能给高田带来盈利,反而仍然被处理各种缺陷消耗到亏损,高田的亏损已高达795亿日元,这大概相当于48.8亿元人民币。更令人绝望的是,高田今年还在同各主要汽车品牌的协议中,签下了8.5亿美元、也就是相当于57.9亿元人民币的赔偿款。

而这些债务最终把高田拖入了破产的临界状态,预计下周高田有可能就要进入破产程序了。

有消息说,高田正在于其他公司谈判,试图让别人接盘高田,以求让该品牌继续生存下去,而他们最中意的人员,就是同样从业于汽车安全市场的瑞典AUTOLIV以及美国KSS。这其中,美国KSS又极有可能成为高田最终的“卖家”。

看完吓一跳!中国企业竟然收了这么多海外车企!

KSS虽是美国品牌,却于2016年2月,被以1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中国均胜电子。所以说,高田的未来,还是落在了中国企业的手中。但这绝对不仅仅是中国企业第一个参股或收购外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今天秋妹就来盘点,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参与的并购以及参股事件。

北汽入股戴姆勒

2013年,北汽与戴姆勒签署了涉及三项重要股权交易的战略协议,涉及三方交叉持股,被北汽内部称为“北戴合”计划。据了解,戴姆勒已经成为北汽第三大股东,而北汽与戴姆勒的合作协议,奔驰将E级车加长版V212平台及前后车桥有关核心技术永久无偿许可给北汽股份,并提供奔驰原厂动力总成产品与之配套,包括但不限于1.8升涡轮增压发动机、3.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及与之配套的6速自动变速箱,也就是说北汽未来的高端车型都将采用奔驰的技术。

看完吓一跳!中国企业竟然收了这么多海外车企!

看完吓一跳!中国企业竟然收了这么多海外车企!

东风入股PSA获14%股份

2014年,东风汽车公司向标致雪铁龙集团的定向增发股份投资8亿欧元,占股14%,正式成为与法国政府、标致家族并列的第一大股东。同时,东风集团与PSA联合宣布多项战略规划,涉及了全球模块化平台CMP、共同研发中心DPCT项目、新一代电动车协同、东南亚海外战略等;共同研发中心也正式敲定,其中神龙汽车公司占股50%,东风集团占股25%,标致雪铁龙集团占股25%。

而东风旗下的自主品牌,也可以搭载来自PSA的平台,这对于中国自主品牌来讲,的确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上汽入股通用获1%股份

2010年,上汽斥资5亿美元入股通用汽车,虽然仅为不到1%的股份,但却有益于上汽提升研发能力、拓展海外市场等多个涉及企业可持续发展领域;双方的关系再进一步,其中在发动机、新能源和车型平台上多次合作,且双方合作发力海外市场,从中国向海外出口车型,这或许就是如今昂科威能够出口到美国的原因之一。

看完吓一跳!中国企业竟然收了这么多海外车企!

除了大公司的参股,近两年,中国在收购海外汽车零部件企业上的动作也是非常多。

从并购主体看,零部件企业是海外收购主力军,所涉及交易占到总交易量的72%,总交易额的80%以上。一些国内汽车零部件巨头早已活跃于海外并购市场,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疲软,外延式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实现非有机增长的重要途径。五家零部件企业在报告期内参与2起以上(含2起)跨境交易,其中军工和航空巨头中航工业集团相继在海外收获4家欧美零部件企业,多集中在传动系统和动力总成领域,凸显零部件企业弥补传统业务短板的较强意愿。

看完吓一跳!中国企业竟然收了这么多海外车企!

从并购金额看,1亿美元以下并购交易最为集中,占总交易数量的近一半,中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倾向于收购高度专业化、细分领域市场占比高、中等规模的外国企业。从长远看,零部件企业跨境并购渐趋理性,企业更关注并购能否带来稳定且长期的投资回报以及整合后能否发挥协同效应。

同时,从地域和国家上来看,中国的企业最喜欢的是德国和美国。德国成为了零部件企业海外并购首选地;吸引中国企业的依然是技术、产品和品牌。而美国则成为了前瞻性技术并购聚集地。

看完吓一跳!中国企业竟然收了这么多海外车企!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导趋势,这些产业对企业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汽车电子系统和车身控制、动力控制以及底盘控制之间的整合应用。海外并购无疑是中国汽车和零部件企业迅速掌握国内不具备的前瞻性技术的有效途径

看了这么多并购之后秋妹发现,中国汽车对于外国汽车企业的并购,大部分是因为资金充裕,而这正是国外企业所需要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技术二字。正是因为有了中国企业不断的追求技术创新,才使得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逐渐缩小,而这也正是收购的最核心意义,而在未来,并不排除中国企业进一步收购国外企业的可能性,毕竟尝到甜头的中国企业,也发现了一条快捷又方便的发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