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社会生活微探:火葬那些事儿

中国古代早在春秋时期便有关于火葬的记载,但主流仍以土葬为主,唯有宋代盛行火葬,官府屡禁不止,实属罕见。

宋代火葬有两种形式。一种即在焚化院或者化人亭进行焚尸,然后将骨灰放入缸中,寄放在寺庙或者陵园。还有一种则是焚化之后直接埋在野外,不再另寻他处进行安葬。

宋代社会生活微探:火葬那些事儿

大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对此事有所记载,著名旅型家马可波罗也描述了古代杭州举行火葬的场面仪式。

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为什么火葬能在宋代以盛行呢?这与五代战乱和社会发展有极大的关系。

宋代社会生活微探:火葬那些事儿

五代时期,朝政更替频繁,屡遭战乱的人们,本就活着极其艰难,没有精力,也没有资产去为亡故的亲人操办复杂的丧事。火葬简单方便的形式,哪怕居无所定的人们,也可将亲人的骨灰存放在容器中随身携带进行转移,因此逐渐形成了规模。

其次,宋代人口激增,人多地少,所以不论是对穷苦人家还是富贵人家来说,火葬都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宋代社会生活微探:火葬那些事儿

朝廷极力反对火葬,为了改变这个习俗,下了不少禁令,并且建立了公墓来安葬那些被抛弃在路边的尸骨,同时,对安葬数量最多的守墓人员给予奖赏。

可是效果非但不好,还出现了工作人员为了领取奖赏做出活埋生人等骇人听闻的恶行。所以即便官员们再怎么认为火葬大逆不道,也无法阻止这个风俗的盛行,因为他们也拿不出更有效的法子来解决人多地少的现实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