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场上的尸体该如何处理?火葬,掩埋,还是充当“军粮”

古代的封建王朝,国与国之间几年一小仗,几十年一大仗的例子数不胜数,即使在大一统的王朝时期,中原农耕文明也会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不断。由于古代医疗卫生条件很差,冷兵器时代战争双方都是近身肉搏,每次战争双方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员兵力,因此战争结束后战场上会留下成千上万的尸体,那么古人究竟如何处理这些尸体的呢?

古代战场上的尸体该如何处理?火葬,掩埋,还是充当“军粮”

1.火葬

古代中原地区流行土葬,而对北方少数民族来说,火葬是处理尸体最高效便捷的办法,把尸体铺在干草木柴上进行焚烧,当然尸体大多燃烧不充分,因此焚烧处理的大部分是敌人的尸体。在公元前284年,燕军围攻齐国的城市即墨,为了强迫齐人投降,他们就将齐国居民的祖坟掘开,并且放火焚烧齐国先人的尸体,即墨城的百姓看后嚎啕大哭,心中更加坚定了守城的意愿,可见火葬在中国古人眼中是一种不尊重死者的处理方式。

古代战场上的尸体该如何处理?火葬,掩埋,还是充当“军粮”

2.土葬

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从秦朝的清朝,都会要求尸体务必以完整的方式下葬,即使是那些罪大恶极的罪犯,若能够得到留全尸的惩罚,也会认为是对自己的一种恩赐。尸横遍野的战场如果放置不管的话,过不了几天当地环境就会变得十分恶劣,它们不仅会污染附近的空气、河流和土地,并且还有可能传播疫病。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挖一个大坑,将所有死难者的士兵遗骸全部就地掩埋,这样就能够隔绝空气和尸体进行接触,阻止瘟疫的蔓延。

相比挖大坑深埋,还有一种名为“筑京观”的尸体处理方式,即将战败方的尸体全堆在道路两边,然后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状的土堆,既处理了敌军尸体,还能炫耀军功跟国家武力。后来,“筑京观”这种方法被渐渐淘汰,因为尸体堆积在一起,仅仅只是盖土夯实,时间一久的话,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瘟疫。

古代战场上的尸体该如何处理?火葬,掩埋,还是充当“军粮”

3.充“军粮”

这种方式就有点野蛮血腥了,类似于像原始的食人部落,不同于原始部族认为吃掉敌人可以获得敌人的力量和智慧,不到万不得已粮草断绝也不会出此下策。安史之乱时,乱军围攻雎阳,唐将张巡死守经年,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无奈之下,张巡拉出自己的小妾当从宰杀,命将士食其肉。彼时城中百姓已然饿的开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张巡便下令先抓妇女充军粮,没过多久,妇女被吃光,又抓老弱和役夫为食,直至雎阳城破,城中单是被吃掉的人就达二三万。极端情况下,敌人的尸体就成为一种充饥的“军粮”。

杜甫曾做过一首描述战场尸横遍野悲惨景象的诗,其中说到: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总而言之,打扫战场这种事一般都是由战胜的一方来做的,因为失败者连逃都来不及呢,更别说好好安葬自己同伴的尸体呢。而战胜方肯定是会好好对待自己同伴的尸体的,甚至还可以被带回家中交于亲属处理,让这些英雄魂归故里。然而如何处理战败者的尸体,那就需要看胜利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了。战争残酷,生命可贵,愿世界没有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