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百病生!中醫送你3道夏季祛溼食療方,比喝薏米水更管用

現在正值盛夏,盛夏最大的特點就是氣溫逐漸升高,降雨增加,潮溼悶熱,這就是中醫常說的“暑多挾溼”, 意思是指盛夏的時候生病一個是容易中暑;另一個就是體內容易產生溼氣而生病。所以在盛夏時節,養生的大方向是祛除體內溼氣。

養生的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飲食,下面推薦幾種在盛夏時期應該吃的食物:

溼氣重百病生!中醫送你3道夏季祛溼食療方,比喝薏米水更管用

1.盛夏溼多就該吃點“苦”:中醫講“苦能燥溼”,意思說苦味可以去除溼氣。說起苦味的菜首選苦菜,苦菜在醫學上名為敗醬草,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具有清熱解毒,清除體內溼氣的功能。古代醫書記載 “(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製作時可將苦菜100g熱水燙熟,冷卻後用適當加2g香油涼拌;也可將苦菜500g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在適當的加2個顆雞蛋做餃子餡,不僅美味可口而且有助於排除體內溼氣。

2.盛夏吃點酸可防中暑:每到夏季,就會發現胃口變得沒有之前那麼好,究其原因就是體內溼氣大,溼氣大就會導致脾胃功能不好,就會出現肚子脹滿、食慾下降、大便稀溏等問題。這時可以適當吃點酸,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溼,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作用對於預防中暑有很大的幫助,如烏梅、山楂、檸檬、菠蘿、獼猴桃等。可以用烏梅15g、山楂10g、白砂糖適量,放在一起榨汁飲用,不僅酸甜可口,還能預防因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

3.盛夏養生也要吃葷——老鴨湯:盛夏不能過補,應該“清補”。“清補”並不意味著單吃素菜、水果之類,也不是追求飲食的絕對清與素。實際上,“清補”是在補養的同時兼具解暑的功用,比如適當吃點鴨肉,鴨肉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溫不熱,清熱去火,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溼的作用。芒種補養老鴨湯是個不錯的選擇,鴨子1只,百合15g,枸杞子15g,冰糖15g,小火熬製45分鐘,不僅清熱消暑,而且滋陰安神,是夏季失眠者的首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