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戒教育的真相?你若不懂,孩子毀掉終生,自己後悔一生!

文章開篇是這樣一句,

“當老師丟掉教鞭的時候,也一定會丟掉威嚴和責任。”

這第一句就語出驚人,

在作者看來,教師的威嚴就是靠一根教鞭支撐,

教師的責任就是靠一根教鞭來體現,

教鞭與“威嚴和責任”劃等號,同步。

那麼我們想象一下任何一所學校的老師們,

凡是手拿教鞭不時地威脅一下學生的就是既威嚴又負責的老師,

凡不拿教鞭的應該是既沒威嚴也不負責——

如果這個判斷成立,

古今中外所有教育家和名師全部是沒威嚴沒責任感的,

所有的教育學和心理學也都是錯誤的、胡說的。

因為體罰對學生有百害無一利、要嚴禁體罰,這正是經典教育學和心理學反覆告訴我們的。

懲戒教育的真相?你若不懂,孩子毀掉終生,自己後悔一生!

接下來作者說,

大家最津津樂道的是當年挨一位齊老師的打,

後來有人把打人的齊老師拉進同學群,

回憶起這位齊老師當年對學生

“一腳踹翻”,“一耳光扇出鼻血”,

被勒令“一口氣吃下兩個西瓜”,

齊老師不好意思,為當年的行為道歉,

但學生們不在乎,馬上組織聚會和齊老師見面,

酒桌間說到動情之處,

學生們居然“潸然淚下”,“沒有人介意老師當年的暴力,只有對老師的愛戴和感激。”

看到這裡,

我使勁腦補飯桌上學生們如何向這位老師表達愛戴和感激,

是不是紛紛說

“老師你當年那一腳踹得我真好啊,我能有今天全憑你那一腳!”

“老師你逼我一口氣吃下兩個西瓜,你咋那麼心慈手軟呢,

你如果逼我吃下第三個,我就不是今天這樣了!”

“老師你咋就沒體罰我呢,你真不公平啊!

如果你對我嚴厲些,我會更有出息!”

如果不是這樣激動,也難“潸然淚下”吧?

懲戒教育的真相?你若不懂,孩子毀掉終生,自己後悔一生!

在當下的輿論環境中,

此文作者知道必須要進一步給齊老師洗白,

所以加了一句“揍人只是齊老師的兼職,愛才是他的正職”。

齊老師是怎麼愛學生的呢,舉了一個例子,

齊老師每週六打一盒菜放講臺上,自己走開,

讓學生們隨便吃

我也承認,

這件事確實表明齊老師對學生是有愛心的,

但這一件事就可以消解他的簡單粗暴嗎?

作者認為是這樣的,

“每次聽人說:暴力會給孩子心靈造成傷害,

我就會想起我的齊老師,想起小時候的捱揍經歷。

奇怪的是,我一點也沒覺得有什麼心靈傷害。”

於是乎接下來作者說,

他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學校時,

對老師說“她不聽話,你可以揍她……

不能揍的話,可以體罰她,罰站總行吧?”

不知道他女兒的老師打過他女兒沒有,

假如打了,這位作者應該特別高興,

終於為女兒物色了一個有威嚴又負責的好老師,

因為他作為成年人堅信“那些打過我的老師,都是負責任的好老師。”

懲戒教育的真相?你若不懂,孩子毀掉終生,自己後悔一生!

作者的邏輯是“打人=負責任”,

他這是隻想了其一沒想其二,如果他邏輯清楚,

沿著自己的這個思路再往下想,

就不得不得出

“不打人=可能負責任也可能不負責任”,

依此推論:“打人的教師群體”優於“不打人的教師群體。”

這個驚人的論斷作者雖然沒說出來,但心裡已是得出來了。

於是,順理成章地,最後結論是,

“在我看來,應該把教鞭還給老師,

給每個老師配備一把標準戒尺,

讓他們揍得儒雅,揍得得體,揍得踏實”

懲戒教育的真相?你若不懂,孩子毀掉終生,自己後悔一生!

有沒有蒼蠅被當盤菜端上桌的感覺?

真希望作者親自示範一下怎麼打人就是

“揍得儒雅,揍得得體,揍得踏實”,

表演完後,再親自扮演那個捱打的學生,

讓大家看看如何在享受一頓棍棒後洗心革面,

變得優秀。

寫到這裡,

我想起曾看過一位號稱哈佛教育學博士的中國人寫的書《規矩和愛》,

裡面專門有文章“怎樣打孩子”,所支招術為:

第一,打孩子不能帶有憤怒;

第二,不能用手打,要用棍子打;

第三,打之前要用語言交流,說明為什麼打,打幾下;

第四,要心懷大愛地去打

想想啊,一個成年人懷著一腔愛,

提著棍子,沒有憤怒,心平氣和地計著數打一個孩子——

這要有多變態才能做到呢!

這本書據說還“榮獲2013年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全行業優秀暢銷書獎”!願上帝保佑讀到這本書的人。

這是題外話。

懲戒教育的真相?你若不懂,孩子毀掉終生,自己後悔一生!

這篇網紅文章結尾處說,

“畢竟,說服不是萬能的,今天不多配一些戒尺,

明天就得多蓋一些監獄”——

語氣多麼鏗鏘有力,可是,

有誰說過“說服是萬能的”嗎?

除了作者自己。

“說服不是萬能的”這個論斷僅僅是作者自己的,不是別人的。

因為他腦袋裡所能想到的教育無非就是說服和打罵,

再無其它,既然說服不是萬能的,剩下的唯有打罵了。

懲戒教育的真相?你若不懂,孩子毀掉終生,自己後悔一生!

事實是古今中外沒有哪位教育家說過說服是萬能的,

優秀的教師從來不是隻用說服來教育學生,

只有那些不知“教育”為何物的人才會把“教育”等同於“說服”。

所以這句話只說對一半,

“說服”不但不是萬能的,而且是無能的。

盧梭早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刻意感動、打罵。

至於“今天不多配一些戒尺,明天就得多蓋一些監獄”,

這樣聳人聽聞的因果不知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走上犯罪道路的人,他們是因為從小捱打太少嗎?

果真如此的話,國家何不要求文具廠加班加點多生產些戒尺,

這樣可節省大量警力吧。

懲戒教育的真相?你若不懂,孩子毀掉終生,自己後悔一生!

教鞭(戒尺)在作者的眼裡有多神

教師的威嚴需要教鞭,教師的責任需要教鞭,

國家減少罪犯需要教鞭。

一根小小的木頭棍兒,簡直就是頂天立地的擎天柱,

能匡扶社稷,定國安邦,民族的發展全靠它了!

出現這樣的文章已經是個笑話,

但它的受歡迎程度更讓人大吃一驚。

這樣的邏輯這樣的言論有這樣龐大的接受群體,

不知該說些什麼了。

寫文章或說話,鏗鏘有力的口氣經常比合理的邏輯更受大多數人的歡迎,因為人群總是喜歡聚在廣場上振臂高呼,迄今為止,人類中的大多數不喜歡用腦子來判斷,只習慣用腳來站隊,而這正是心理學研究早就發現的煽動工作的基礎。

懲戒教育的真相?你若不懂,孩子毀掉終生,自己後悔一生!

當然,支持體罰孩子的人也會舉例,

說某某人就是因為小時候經常挨教師和家長的揍才成才的,

以此證明他是用腦子思考過的

確實有這種情況,有些小時候被打罵,

被苛刻教育的孩子,長大了也事業有成、有名有利。

但第一,有名有利不是打罵的結果,人們看到的是在打罵下成長起來的少數孩子,看不到的是被打罵教育毀掉的大批孩子。

正如冰雹過後也有果實收成,

但收成不是冰雹造成的,

收成不能證明冰雹有益於莊稼。

第二,不打罵不但可以事業有成、有名有利,還可以心理健康、生活幸福。當我們能給孩子一個90分的人生時,為什麼要扣掉他40分的幸福呢?

懲戒教育的真相?你若不懂,孩子毀掉終生,自己後悔一生!

退一萬步,

即使打罵不會對孩子以後的人生造成困擾,

難道體罰就變得合理嗎。

人與人是平等的,誰都不能侵犯別人的身體

這是現代社會的道德常識和法律底線。

兒童也是人,馬路上的陌生人打罵一個兒童,我們會覺得他是人渣;

特別是有人在院子裡打了你家孩子,

你會不饒他,為什麼教師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打學生?

難道僅僅因為教師的職業離兒童最近,

他們就具有了打罵兒童的特權,

社會就要讚美他們的簡單粗暴?

發生在辦公室的體罰令人髮指,

發生在校園裡的體罰就不是惡行?

懲戒教育的真相?你若不懂,孩子毀掉終生,自己後悔一生!

兒童是脆弱的,童年是嬌嫩的,

家長和教師的任何一次打罵都會在孩子內心落下傷痕,

給孩子造成潛在的心理創傷。

在所有和兒童的相處中,

愛和自由是較理想的層次,

不打不罵是基本層次,

哪怕是不作為,也好過打罵。

最低的層次就是打罵教育,

凡能用打罵解決的問題,

用愛和自由一樣能夠解決,且解決得更好,

只要教師真誠地尊重學生,學生沒有不受益的。

懲戒教育的真相?你若不懂,孩子毀掉終生,自己後悔一生!

喜歡打罵孩子的人,幾乎都是在童年時經常捱打。他們長大以後,已經忘記了自己作為孩子的感受,轉而支持體罰孩子——他們的經驗和經歷導致他們只能模仿父母的教育方式去教育下一代。他們並不是真的對打罵教育有獨特的觀點,是潛意識中的復仇情緒讓他們喜歡這個做法。畢竟,欺負孩子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事,再冠一個“教育”之名,就更安全了。

下面兩位網友說得好。

“那些感謝老師父母打罵體罰的人,他們口口聲聲說自己也很好,實際上他們對生命的尊嚴和美已經失去了尊重和敏感,這恰恰就是打罵的惡果。”

“這樣的愚蠢父母生下來的不是擁有獨立意志的孩子,是他們洩憤的私器,是他們無能的出氣筒,也是他們在社會上卑微的活著的最後一點可供自己蹂躪的私產,所謂教育不過是遮羞布。”

無論從教育學和心理學來看,

還是從社會學和政治學來看,

體罰學生都是錯誤;

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沒有權力體罰兒童。

體罰不是教育,它是教育的反面。

狗戴上最奢華的王冠也不能算作人,

所謂的懲戒教育,不過是一個狗戴帽子的笑話而已。

懲戒教育的真相?你若不懂,孩子毀掉終生,自己後悔一生!

目前贊成並奉行懲罰教育的人佔絕大多數,

有的贊成甚至來自“專家”,

這樣的認識不過是是由目前的社會結構和公眾的認知水平決定的,

就像金字塔上面的磚石總是比下面的少一樣。

當然,種什麼樹結什麼果,這也是必然的。

長大的孩子會用自己的面貌告訴世界他曾經遭遇了什麼,

就像這位作者用自己的“觀點”

告訴了大家他曾遇到過什麼教師一樣。

現在,新媒體的發展使得某種觀念在民群裡以裂變的形式傳播,

甚至會影響到上層建築的一些決策,

好觀念如此,毒觀念亦如此。

反對懲罰教育,

只是希望兒童的心靈不被成年人以“教育”之名汙辱。

教育如果能少製造一些蠢貨和賤貨,世界就會更美好一些。

也許我們覺得無力改變教育大環境,

但作為和孩子接觸時間最早、最長的關鍵人物

“小環境”的主要營造者,我們該如何做呢?

讓我們先從拿起一本書開始吧。

28天為愛有聲閱讀

尹建莉父母學堂舉辦的“28天為愛有聲閱讀”活動,旨在幫助家長培養一個喜愛閱讀的孩子,讓家長通過參加活動的方式從內心真正地愛上閱讀,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更多的孩子被閱讀這支“魔杖”點中。

從2016年02月份至今,“28天為愛有聲閱讀”活動已成功舉辦11期,累計參與人數超過數萬人。從活動後的調查結果來看,活動有效率高達95%!

來參加“28天為愛有聲閱讀活動”

培養一個喜愛閱讀的孩子吧

提前進入報名群吧@

特別提醒

活動報名時間:2018年06月07日早7點-06月12日晚12點

活動開始時間:2018年06月13日-2018年07月10日

報名流程都很簡單,不要錯過呦。名額有限,額滿提前截止報名。

懲戒教育的真相?你若不懂,孩子毀掉終生,自己後悔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