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作者/曾老師

導讀:

當下,企業的薪酬模式越來越多樣化,光市面流行的薪酬模式就達18種之多,但有一些薪酬模式不僅不能起到薪酬激勵的作用,反而對企業和員工都有傷害,比如“固定工資、工齡工資”......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一、固定工資

  • 固定薪酬模式是最簡單、最傳統的薪酬模式
  • 薪資基本沒有上升空間,我只要在現有崗位不犯錯就行,做的好不好無所謂
  • 員工幹好幹壞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旱澇保收。員工沒有動力和活力,固定工資養懶人、多閒人。
  • 只做安排給自己的事情,不會去主動幹活
  • 優秀人才在這種模式下拿的跟不幹活的一樣多,那麼他必會心生不滿從而離職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二、工齡工資

老員工是企業的財富,但有個前提是老員工可以在持續創造業績的同時可以起到“帶頭”作用,帶領新員工或者團隊成員一起奮進。但是事實上在企業中老員工也有個特定的稱謂“老油條”,工作不努力、盡心,整天混日子;與之對應的是有些新員工每天激情慢慢,努力上進,不斷的成長,這樣的老員工實得收入就不能比新員工高,因為這樣不公平,何謂是公平,做得好的人多拿錢,做得差的人少拿錢,這樣才叫做公平。

那如何來評價員工工作的“好”和“差”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在企業中不管是新、老員工都要體現出個人的價值,否則老闆要你做啥?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舉例來說:

一個人在公司連續工作了10年,典型的老員工。他每天都按部就班的做著同樣的工作,就像“複製”和“粘貼”一樣,當然每個月也領著同樣的薪水。有一天,憤憤不平的男人決定要求老闆給他加薪及晉升。他對老闆說:“我已經有了10年的工作經驗。”

老闆嘆氣說:“你不是有10年的經驗,而是一種經驗用了10年。”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不要企圖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由於工作需要,接觸各行各業、大大小小的企業,多數老闆們認為目前員工的表現都對不起所發的工資,更何況是還要發工齡獎!老闆們過著“5+2”、“白+黑”的日子,而員工的工作狀態卻不盡人意。

一個老闆如果事無大小都親力親為,那他很難在戰略上有所作為,也很難透過現象看本質,他每天都被繁雜瑣碎的事務上遮住了眼睛。

我們要反思企業內部的激勵機制是否能讓員工主動自發的工作,能否讓企業自主運轉。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所以,中小企業要改變薪酬激勵機制,激發員工,讓員工主動自發的去工作。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三種激勵模式!

傳統加固定薪資的弊端:

一、固定薪酬

固定薪酬模式是最簡單、最傳統的薪酬模式,當前,仍有不少企業在使用這種薪酬模式。固定薪酬,員工每個月拿的都是固定工資,員工做好做壞一個樣,旱澇保收,根本不關心公司的需求是什麼。

二、底薪+提成

有些公司的提成比例是這樣設計的,銷售額10萬提成5%,15萬提成10%,20萬提成15%......這種提成方式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高銷售額是否代表高利潤率。企業在規模小的時候還好控制,等公司不斷做強做大之後,想改也改變不了,並且公司規模在壯大,但利潤率卻在下降。

三、年薪制或分紅

月度是固定工資、年終做考核發年薪或分紅,激勵週期過長、不及時,而且年終考核以壓力和減薪為導向,容易引起員工不滿,最後導致人才年後流失。

中小企業不做KPI,怎麼做績效管理?

首先KPI不等於績效管理,KPI只是績效管理的其中一種方法。相比之下,KSF全績效模式更適合中小企業。

KSF是什麼,他與KPI、OKR及BSC有何區別?

我們通過系統的研究和實踐,用三張圖表來對比: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功能定位上的區別!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核心理念上的差異!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優缺點對比與運用差別!

我們同時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放棄或謀求棄用KPI模式,我曾經也使用KPI長達10餘年。那麼,有沒有比KPI更適合中小企業的考核方法?我們對“KSF薪酬全績效模式”研究和運用了8年,並大力推行到各行各業,有多達上萬家企業在學習和運用,我們自身也從中積累了上千個成功案例。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KSF與KPI的區別二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對比KPI和KSF的指標管理: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首先,KSF在思維上領先並超越了KPI。

  • 1、KSF不做減法,要做加法,因為加工資才是大勢所趨。
  • 2、KSF倡導加工資但不能加成本,而是通過促進員工增值消化成本。
  • 3、KSF認為考核第二,激勵才是第一,因為沒有激勵,員工得不到動力,考核就會失去民心。
  • 4、KSF謀求企業與員工的平衡與利益共贏,形成利益共同體。
  • 5、KSF將目標與預算、薪酬與績效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全績效的激勵系統。

其次,KSF在落地上能得到員工的認同和擁護。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老闆和員工都想要的績效方案:KSF、PPV、積分式,將給大家一一講解,請認真往下看。

一、KSF薪酬全績效模式:最適合企業高管、核心員工、銷售的薪酬模式

這是一種最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最適用於管理者和一線員工銷售等崗位。

KSF模式分配的並非企業既有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企業獲得的是高績效,從而實現共贏。

一句話來說,就是員工和企業都能賺錢。

以某生產經理KSF模式為例:

我們可以將他的薪酬模式這樣設計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 ······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對員工來說,

  • 我做的每一項有產值的事情都可以得到相應的薪資回報
  • 做的越多,得到的越多,那我自然願意去幹
  • 薪資是由數據說話,這樣也就避免了有關係的人拿的更多的不公平現象

對企業來說,

  • 員工有了工作動力之後,對企業的利潤貢獻也會更大
  • 避免了養“閒人”的情況
  • 員工在別的地方拿到更高薪資的可能性降低,企業人才流失率也會減少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同傳統薪酬、績效模式相比,KSF薪酬全績效模式著眼於五個要點:

1、大彈性、寬幅:

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變量越大,彈性就越大,激勵性就越強。因此,KSF要求從原來的固定薪酬(或底薪)中拿取不低於50%的部分用於寬帶激勵設計,通常比例鎖定在60-80%。

2、高績效高薪酬:

·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

·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

·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3、利益趨同:

  • 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KSF認為員工工資應該屬於資本,員工是來創造價值的,根據自己的貢獻獲得相應的收益。
  • 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4、激勵短期化:

激勵設計有兩種傾向,一是短期化,即月度;二是長期化,即三年以上。不過,任何激勵設計都不能忽視短期化的趨勢。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所以,KSF倡導的就是先做好月度激勵,再擴展到年度及長期。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

  • 1.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
  • 2.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
  • 3.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這套模式就是我們獨創薪酬設計-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適合二線崗位

PPV:讓員工自發工作

  • 1、不再為員工如何加工資而操心,而是將加工資改變為增加價值點和產值項目。
  • 2、員工做不好,不再是扣工資,而是扣產值。根據結果核算產值工資。
  • 3、員工調崗、增減工作項目,不再是工資只能加不能減、不關注結果效果,而是根據工作拼盤與定價設計,以結果來核算員工的勞動報酬。

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標準化、規則化、價值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計算,並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鉤,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解決了員工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跨部門工作、複合型人才、員工加班工作、主動付出等企業管理困惑,相比傳統的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等更具激勵活力。具體解決了以下問題:

  • 1、每個月應該付出員工多少薪酬的問題。
  • 2、員工的收入狀況與其能力、價值充分匹配的問題。
  • 3、員工認真履行職責、行為結果與價值之間的關係問題。
  • 4、員工只做自己的事情、不願意付出與兼顧其他工作的問題。
  • 5、員工收入相互比較、衡量的問題。
  • 6、跨部門工作、全員營銷、團隊間相互支持等無法有效衡量和激勵的問題。
  • 7、員工關注利益的多次分配的問題。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前臺文員設計了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

  • 1、前臺工作項:1500元(每天約3小時)
  • 2、公司考勤工作項:200元(平均每天1小時,每月3日前出考勤表,無差錯無延遲)
  • 3、網絡客服項:400元(每天2小時,明確工作要求與標準-好評率、點擊率)
  • 4、公司積分運行項:300元(每天0.5小時,錄入分值、排名登記、快樂大會等)
  • 5、網絡產品銷售:按提成機制執行
  • 6、公司辦公水電費:與去年同期對比,節約部分的10%(上線不得超過300元/月)

接著,這位前臺文員開始每天都忙起來了,下班時間也在工作。每月收入由過去固定的2000元漲到平均5000多元。6個月後,她被公司調到網絡部擔任業務小主管,現在月薪已經過萬了。公司不僅保住了一名前臺文員,更將她培養成骨幹人才。

好的機制,就是在挖掘員工的才幹,釋放他的潛能,絕不浪費人才。世界上沒有無用之人,只是有人無用武之地。

前不久,我在上海偶遇一位老學員,他告訴我公司的前臺文員年薪超過10萬,很多朋友都說他是神精病,可是他很興奮地向我介紹了他的做法:

  • 1、如果前臺文員只做前臺接待工作,年薪2-3萬(當然這樣的薪酬在上海根本招不到人);
  • 2、讓她兼做客服,年薪1-2萬;
  • 3、兼做行政,年薪2-3萬;
  • 4、兼做統計和數據管理,年薪2-3萬;
  • 5、兼做業績,年薪3-4萬元。

那麼具體如何操作:

1)以這些工作內容為基礎,換算成單項工時;

2)以年薪10萬為目標,除以總工時,然後再計算到每一項工時,進行單項定價;

3)以工作要求為基礎,以工作結果為導向,給予兌現薪酬。

這樣設計有什麼價值:

一是直接減少了崗位配置,老闆並沒有多花錢,通過一專多能提升人效,因為人效高了所以員工工資可以拿到更多。二是對一些崗位不再要求每天回公司工作,因為在上海的交通成本、時間成本很高,從而為員工減負,有利於招人,也降低了企業的各種運營成本。

越來越多企業用這套機制取代“固定+工齡工資”?員工狀態飛起

企業不做績效管理,等於沒有管理,政府也一樣,中小企業主們,你還在用固定工資嗎?你的企業的績效管理模式是怎樣的?歡迎私信和曾老師交流。

文:曾老師:zwwjx168

長期從事績效薪酬設計研究和實踐;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為廣大企業診斷把脈;

救死扶危,誓做企業薪酬績效改革的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