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抗議英國拍賣的中國文物虎鎣,到底是什麼東西?

虎鎣竟是件有殘缺的青銅器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近期,有關圓明園被掠文物文物“虎鎣”,在英國公開拍賣的事件,成了新聞頭條。

據稱是八國聯軍打北京時,一名英國上校從圓明園搶掠去的一件西周時期青銅器,在英國一家拍賣行公開拍賣,拍出了41萬英鎊高價,中國國家文物局為此提出了強烈抗議。

國家文物局抗議英國拍賣的中國文物虎鎣,到底是什麼東西?

(英國拍賣)

國家文物局抗議英國拍賣的中國文物虎鎣,到底是什麼東西?

(虎鎣銘文)

“虎鎣”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其實就是多見的青銅盉。在今天出版的《北京晚報》上我“一方鉤沉”專欄中,就此專門談了。

事實上,即使現在公認的盉,到底是什麼,學術都是爭論不休的,持續了上百年,至今不同專著中說法都不統一,基本上分為“酒器”或“水器”。

國家文物局抗議英國拍賣的中國文物虎鎣,到底是什麼東西?

(酒器,青銅爵)

釋“盉”為酒器中影響最大的是國學大師王國維,他在其《說盉》一文,稱盉的功能是“和水於酒”,即調和酒之濃度用。“盉”是古字,東漢許慎《說文解》釋之:“盉,調味也。從皿,禾聲。”

為什麼盉讀為hé?筆者認為,或與這種調和功能中的“和”有關聯,在已發現青銅盉中,有的銘文就寫作“和”,如西周史孔盉之“盉”便寫作“和”。

國家文物局抗議英國拍賣的中國文物虎鎣,到底是什麼東西?

(河南博物院藏品鴨盉,比同功能的虎鎣精美多了)

當代青銅器研究權威容庚、郭沫若、郭寶鈞、陳夢家、馬承源等也都認為是酒器,大同小異。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中稱“蓋兼溫酒之用也”;在“酒器派”中,觀點特別是郭沫若,稱盉“如少數民族之咋酒罐耳”。

持與上述觀點相反的代表學者是朱鳳瀚,其《古代中國青銅器》一書,明確劃歸為“水器”,與“盤”、“匜”、“鑑”等同類。而官方最新版《中國考古學大辭典》則提出“中和”性解釋,認為盉是“酒器兼水器”,釋“盉”條便稱:“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水器,也為盛酒器。”

國家文物局抗議英國拍賣的中國文物虎鎣,到底是什麼東西?

(溫鍪)

筆者認同朱鳳瀚將青銅盉歸入水器類之觀點,盉應是可盛裝液體的器皿,既可以盛水裝酒,又可為水或酒加溫的多功能生活用水器,兼有溫鍪與Z(造字:“燋”左邊“火”換成“釒”)的功能。

從現代考古發現來看,盉盛行於商代晚期到西周,多與洗臉用的盤放在一起,形成“盉(鎣)盤組合”,如北京平谷劉家和商墓中出土的壺形盉,便放在一個盤子內。青銅鎣也都是與盤放在一起,上述的伯百父鎣,出土時便是壓在伯百父盤的下面。

國家文物局抗議英國拍賣的中國文物虎鎣,到底是什麼東西?

(上世紀的洗臉盆,就相當於青銅盤)

從金文“盉”的造型來看,就是“把水往盤裡倒”,從這也一點也可以證明青銅盉是水器。如果天冷時,將水溫一下再往水盤倒,是至今在農村都可以看到的現象。

在與盉有差不多功能的匜,於西周中期出現並流行以後,則多是“匜盤組合”。

在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春秋早期墓葬群中,凡出盉、盤即無匜,凡出匜、般則無盉,若盉、匜同出,則配以二盤,可知盉與匜的用途相同的水器,且可互用,有的銘文中直接把匜形的青銅器稱為“盉”。

國家文物局抗議英國拍賣的中國文物虎鎣,到底是什麼東西?

(青銅盤)

當然,考古中也發現了盉與酒器放在一起的現象,此時的盉就應是王國維所謂“和水於酒”作用。

說到最後,盉(鎣)到底什麼樣?《中國考古學大辭典》給出的定義是:“基本形制為圓口、深腹,前人管狀長流(喙),後有鋬,上有蓋,下有三足或四足,鋬與蓋之間有鏈相連,個別有提樑。”

對照起來,英國拍賣的圓明園被掠青銅器虎鎣是典型的青銅盉。

國家文物局抗議英國拍賣的中國文物虎鎣,到底是什麼東西?

(虎鎣)

從公開的虎鎣照片來看,虎鎣的造型、紋飾生動漂亮,十分精美。

但筆者認為,如果不是有意拿下鏈子的話,虎鎣是一件有殘缺的青銅器:鋬與蓋之間的鏈子哪去了?鏈的作用是防止蓋子離體丟失,或許有的學者認為青銅盉不一定都有鏈子的,是的,但虎鎣應有鏈的,因為鋬與蓋上留有串鏈子的孔。

至於虎鎣的鏈子哪去了?或是當初出土時已不存,或是被掠時或之後遭人為破壞。

國家文物局抗議英國拍賣的中國文物虎鎣,到底是什麼東西?

(蘇州博物館藏品、國家一級文物楚途盉,蘇州楓橋出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