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值和高彈性的矛盾

簡而言之,有兩種股:一種是低估值的個股,這種股的特點是藍籌----營業收入和利潤穩定增長,市盈率或市淨率或者用各種合適的估值方法判斷都是低估值的標的,價格具備安全邊際,和5年或十年的國債收益率比較,仍然具有優勢。但唯一的缺點就是股本大,走勢非常緩慢,甚至一個時期只看著鄰居家的股漲,它就是不漲。這種股用中長期的眼光看是必漲的股,但就是不知道什麼時間漲。

另一種股是高估值的題材股,科技股,或者所謂的小盤股,市場認為這種股就是成長股。符合政策,理想豐滿,情懷崇高,甚至可以提高到為國解憂,為歷史立碑。這種股不能看市盈率,因為它已經不符合理性的估值方法,屬於市夢率的情懷股。這種股的特點是彈性大,什麼資金都要進來玩一把,它就類似舊時代的煙花巷裡的頭牌,在圈子裡很有吸引力。例如昨天的石墨烯,鋰電,今天的芯片。從中期看,這種估值泡沫一定會破,但就是不知道何時破,因此短線客非常快樂。

這種高彈性的個股,就是題材股,我們的市場似乎充斥了各種題材,逼迫著機構散戶都不斷髮掘題材裡的黑馬,因此,建立在題材基礎上的投機行為就這麼形成的。

對高彈性股不能談論估值,因為它本就不是奔著價值來的,他們是博弈,博弈就是炒短線,就是市場的參與者的對賭。所謂的有3就有5,有5就有7,有7就有10,因此產生了漲停板敢死隊。這裡本來就沒有規律,都是靠一口氣撐著,沒氣了就完蛋了。

其實大部分價值投資者都是從找高彈性黑馬的思維方法走出來的,都經歷過這種情懷的投機。有的賺錢了但大部分是虧錢的。因為這是博弈,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贏家,一個大戶或機構賺的錢基本上就是散戶或別的大戶虧的錢。典型的例子就是樂視網,不能說沒有人賺錢,我相信除了薯片騙賺之外,絕大多數散戶都是虧損的。如果這個公司退市了,那麼,參與的百分之99的人都會虧慘了。就類似當年的重慶啤酒,還是有人賺了很多錢。

一個股市的參與者,究竟是選擇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其實並不那麼簡單。

假設選擇第一種方式,不僅僅對人的認知和理性是一個考驗,對人的意志力和信念更加是一種考驗,有些時候甚至是一種對生命的摧殘。由於是中長線,人們很難看清楚將來的一段時間,一年甚至3—5年的週期裡會有什麼變化。因此,持有價值股的人會不斷的被別人也是被自己追問----選擇的對不對?要等到什麼時候?如果發生災難怎麼辦?由於我們對公司的認知永遠都有侷限性,理性也無法把握所有的信息,因此這種懷疑性地追問就更加有力量,有些時候基本上是無法回答的。

但是,這種方法基本上是散戶盈利比較大的方法。應對上述的困難主要在如下方面:1,安全邊際儘可能高,2,看公司3—5年的營收和利潤成長,甚至更長的時間,3,最好等到技術面看到曙光再買。4,買進之後如果沒有信心和意志力,最好離開市場,不要看短期的波動。其實這一切的關鍵還是真正的低估。如果企業利潤有20%的成長性,PE在10倍之下,盈利只是時間的問題,但這並不能保證短期盈利,更不能保證它不會繼續下跌到PE6倍甚至5倍的水平。這個階段是非常殘酷的。

對於那些認為自己的技術分析能力強,反應靈敏,又想賺快錢的人,當然是選擇第二種方法。選擇第二種方法的另一個理由是,既然我們中長線看不透未來,市場的風險又巨大,為什麼不能迴避呢,短線操作就不擔心將來的變化,因為持股的時間很短,將來是什麼樣子就和自己沒有關係了。如果投機者真能從這種思維方法盈利,當然是無可厚非的,關鍵是這種博弈不可能共贏,總會導致大部分人虧損。這種操作注重高彈性的辦法的極限操作就是高頻交易,漲停板投機。選擇量化前幾名的個股,題材漂亮,新鮮,市場熱捧,有資金跟進,因此就博弈一個差價。遊資們最喜歡的漲停板操作法,就是隻要有資金進入,在接近漲停板上跟進,次日有一兩個差價就賣出。在一個投機的市場,這種做法往往和操縱價格結合在一起,過去幾乎風行全國。

所以在本質上,低估值和高彈性是矛盾的。市場大部分的散戶喜歡高彈性,機構一般喜歡低估值,但也不拒絕高彈性。其實每次惡炒題材股,都是機構在做市,上海自貿區概念股,雄安概念股,芯片概念股,5g概念股,半導體概念股,蘋果鏈概念等等,莫不如此。

但是也有二者同一的時候,那就是大牛市。低估值個股漲幅到後期,也具有了高彈性,往往這個時候,價值股也就到頭了。

在低估值和高彈性的背後,有著不同的邏輯選擇。價值投資者重視公司的基本面和財務的結構,盈利的能力。對行業和題材並不是特別注意,當然那些消費性的行業公司更好選擇些。高彈性的邏輯也並非忽視基本面,但他們看重的是行業的空間,題材的新鮮性,對於估值不關注甚至不相信。

就我自己的認知而言,不論是價值投資還是高彈性投機,估值都應該是出發的基礎。低估值的另一個說法就是安全邊際,因此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應該是安全性,不求勝先預敗,從最壞的可能出發去獲得投資收益。因此是保守的,穩健的,低風險的。高彈性的投機則相反,是自信的或者相信自己是自信的,激進的,高風險的。或者博弈成功,或者虧損慘烈。

做彈性,跟莊股,炒妖股,漲停板買進法等等機儘管含義有所不同但在操作層面上大體上就是一個意思。真正的問題是:這種高彈性的泡沫股是合法合理的嗎?他們在將來還會和過去20多年一樣能夠繼續獲得高估值定價嗎?如果不能繼續,那麼這個轉折點是什麼時候呢?對於一個理智的投資手而言,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自己的決策:“輿論股東或散戶看好的地方不要去”。

上面說到投資決策的困難問題,下面說一下樂觀的方面。詳細的論證沒有必要,你可以把這一點作為信念放在心中:一個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體,是不能承受股市長期蕭條的,尤其是在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的階段,機會遠大於風險。市場和政府的需要是推動股市走好的最大的動力。中美貿易的摩擦或者貿易戰,並非是一個多麼可怕的事情,用歷史的眼光看,這是任何國家經濟都無法避免的事情。不僅僅是中美之間,其實美國和日本,和歐盟之間的貿易摩擦也是如此。目前人們對貿易戰恐懼多大,那麼將來放下之後,對市場的攻擊力就會更加強勁。因為那些恐懼的資金必須快速回到市場中來,無論貿易摩擦的結果如何,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