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外資堅定買A股?中國巨型全產業鏈的“估值”充分體現


為啥外資堅定買A股?中國巨型全產業鏈的“估值”充分體現


這次疫情給每個個人最大的警示,就是“神馬學歷、財力都是浮雲,免疫力才是最大的競爭力”;

而對一個經濟體而言,“健康的經濟結構+完整的產業鏈”,就是其最大的“免疫力和競爭力”,這是中國經濟能夠扛住2019年的貿易戰的底氣,同樣也中國經濟能夠在2020年度過疫情衝擊的“免疫力”!

這次中國經濟雖然受了損失,但沒有出現混亂,電力、網絡等基礎部門無一出問題,連需要大量人力的外賣系統也於近日迅速恢復,人們最擔心的蔬菜供應也沒有出嚴重問題。

這些顯示的是:中國經濟的內在組織能力非常強大、嚴密,中國巨大的體量同時意味著巨大的迴旋力,它是經濟戰略韌性的重要體現之一。而這恰恰是支撐中國資產價格“觸底反彈”,並且在“復工復產”趨勢日漸明顯之後,繼續向上尋找擴展空間,以體現這種巨大的產能修復能力,與完整產業鏈所應有的“估值水平”

仍然堅持如下判斷——

只要機構還沒掙夠,反彈就不會結束”;

創業板、科技股等仍有機會“再創新高”;

在“復工、復產”等利好因素的推動下,滬指完成自己的“填坑作業”後,會全力跟上“先行一步”的創業板的腳步

在各地陸續復工之前,A股市場的行情主要圍繞著“窩家裡”展開,比如遠程辦公、在線教育、新零售、在線娛樂等,與“抗疫”密切相關的醫藥股也大漲。

當疫情逐漸好轉,復工開始時,後續市場將更多圍繞“去外面”展開,核心就是與復工相關的板塊行情,一方面是“大基建”體現“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全年經濟指標’”,一方面科技股、創業板則繼續彰顯“高科技、新經濟”在未來中國經濟改革轉型當中的地位。

總結2月3日以來,A股得以如此“魔幻”的原因,除了最直接的“機構/大資本”持續抄底、加倉A股,推動市場快速完成“挖礦”、進而再創新高(創業板為代表)外,從中長期趨勢看,國內外投資人(尤其是機構/大資本)願意大手筆加倉中國資產,最看重的是此次疫情衝擊中國經濟社會生活,是以另一種極端方式(2019年則是貿易戰)再次檢測了中國的“強大免疫力”,其中最關鍵的,不是“經濟的承受力”,而是“國家機器的戰略反應能力”!

面對這麼嚴重的災難和在公眾中迅速傳播的恐慌,中國政府有能力把全社會面對極度危險的挑戰迅速動員起來,用了不長的時間穩定了疫情,也穩定了人心。

一個小小的口罩所折射的“柔性產業鏈”競爭力

中國生產世界一半的口罩。而現在中國供應不足,中國口罩的潛在產能在每日2000萬,2月中旬前後的啟動量估計僅在50%左右。但在“國家機器的及時調控”之下,新增產能迅速以各種方式撲面而來——

大年初一,某手機組裝工廠的一線工人就接到了產線主任的電話——初三早上一定要到工廠。生產任務已經迫在眉睫。

回崗安排生產的,並不是手機,而是——口罩。手機生產的無塵廠房裡空無一人,而200米外閒置了一年的舊廠房,此時卻燈火通明、濟濟一堂。

就在短短几天中,廠家依靠自身的技術和設備支持,幾條無紡布熱壓流水線在一線工人“返廠”的路上已經完成

幾乎與此同時,延安必康發佈公告,為了響應新沂市政府要求的日產30萬隻醫護級口罩產能水平,已經開始投資5000萬啟動工廠。然而截至到不久前,必康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尚無口罩生產業務,且尚未取得口罩產品生產許可資質

類似這種臨時轉產、突擊轉產的現象也開始出現。目前各地都在快速上馬醫用防護用品生產線。

連上海通用五菱,也都在生產口罩。位於柳州的汽車廠聯合供應商,一起生產口罩。

搭建十條產線,每天預計生產口罩170萬。汽車製造商出乎意料地變線,啟動高速生產引擎。民用能力,正在迅速向戰時能力轉變(此前不久,一些軍工廠也開始“轉產”醫療用品)。

而大工廠的想法與做法就更加“別具一格”。中國工業互聯網第一股工業富聯,在富士康集團龍華園區首次導入口罩生產線,這兩天順利實現試產,目前正在申請產品資質認證。工業富聯充分發揮了富士康的大製造供應鏈的超級柔性,利用生產管理、市場協同、技術輸出等能力,一口氣打通原材料採購、設備製造、產品生產等全產業鏈,直接來生產醫用口罩。2月底可達到日產200萬隻,鴻海集團上百萬員工完全可以自給自足,而且可以支援外部。怪不得富士康承諾2月10日蘋果生產線可以正常復工,原來各個細節上都有準備。這不是一種本能的應急狀態,這是超級製造工廠的縝密心思

工業互聯網是資源配置的最佳陣地,當下特殊時刻,顯然也是考驗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否在緊急狀態下,幫助中小企業完成口罩產線能力的快速啟動和擴產。

類似的故事還發生在福建莆田。莆田是中國最大的鞋服箱包生產基地,布紡產業集群在全國首屈一指的城市。

莆田全市有300萬人口,但是沒有一家專門的口罩生產企業,於是莆田選擇用好手邊的集群產業,自謀出路:莆田工信連同鞋業協會,對全市發佈“英雄令”:有自動針車50臺以上、高週波機臺20臺以上、紫外線殺菌流水線,獨立操作車間,操作工100人以上的鞋企,都可以報名生產

在符合要求及報名的企業中,僅僅用上10家,事兒就快速地成了。根據計劃,每家分配產能20萬個/天,這樣日均生產200萬個。到5號,就能基本實現量產

還有大年初三的上海。在工信局及發改委的要求下,上海市17家口罩企業,以及口罩企業供應鏈上的相關公司全部返崗復工。上海市成為春節後必需品行業返崗復工最快的地方,現階段口罩復產最多的地區。

2月5日,富士康在深圳龍華的生產基地下線了第一批量產的口罩。這條日產能達到10萬個的產線,只是第一條。富士康的目標是,

建成日產200萬個的產能,以供深圳市使用

同日,上汽集團將其在廣西來賓市的一家供應鏈公司的廠房進行改造,成功建起12條口罩生產線,其中符合N95標準的4條,一般醫用的8條,日產可以達到170萬個。而原本這家工廠,是做汽車配件——隔音棉的。

另一家國內代工巨頭比亞迪。官方在7號宣佈,其採購設備和原材料,以及改造生產線,在2月17日開業量產,計劃產能是口罩500萬個/天,消毒

同樣帶來“奇蹟”的,還有中國石化。中石化目前已經組織了分別位於北京的兩家、江蘇一家及廣東的四家供應鏈上的企業,開始改造工廠,搭建流水線,計劃到3月10日,實現新增產能至100萬片/日以上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只要中國企業願意,依舊可以隨機萬變——以柔克剛。

202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大節奏不會變

在未來,在疫情導致的“非理性需求”過後,大部分企業還是會回到自己的老本行,做手機的做手機,做鞋的做鞋,代工的繼續代工。

某種意義上,那些“臨時轉產口罩”的高端製造業,和普通一線工人所處的行業,是中國製造業的一體兩面。中國有著全球最為龐大的製造業,是全球唯一一個滿足聯合國對製造業所有細分的所有門類的國家

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進入深水區,逐步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開始淘汰所謂的“粗放型”產能,逐步向高端製造業邁進。

2019年,中國第一、二、三產業在現在GDP中的佔比分別為7%、39%、54%;而2002年,三者的佔比分別為13.7%、44.8%、41.5%——第二產業的比例,已然被附加價值更高第三產業所超越了。

但是,在今天,我們所偵測到的真相是:即便是在“淘汰產能”的今天,中國製造業依舊保持著最為了不起的存在和優勢。無論面對2019年貿易的壓力、2020年天災的衝擊,“世界工廠”數十年積累的厚重底色,仍然提供著不變的高效

儘管三大產業在“SARS”疫情之後,都有回落。但是第二產業對於GDP的拉動作用,一直高於第一、第三產業

地方上來說,以廣東省為例,2003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的GDP增速分別是13%、12.3%及13.9%,同期GDP構成中第二產業中工業的增長分別是16.9%、18.2%及21.1%。

也就是說,針對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製造業大省廣東而言,在GDP增長,以及工業製造業的增長中,GDP在三季度就已經強勢反彈。工業製造,則一直處於增長狀態。

疫情之下的中國製造業,正展現出最旺盛的生命力,這種聰穎和韌性將會繼續。202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大節奏不會變。第二產業依舊會以它的腳步,向前。疫情過後,中國製造,一定會出現報復性產能。屆時,所有的機器都會全速啟動,所有的工廠都會到處找人,所有的物流都會滿路飛跑。

總結

這次中國經濟雖然受了損失,但沒有出現混亂,支持中國人日常生活需求的經濟部門都在加速運轉。除了口罩等防疫急需品的生產能力一時做不到達到需求水平的擴容,其他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一樣也沒有減少供應。電力、網絡等基礎部門無一出問題,連需要大量人力的外賣系統也於近日迅速恢復,人們最擔心的蔬菜供應也沒有出嚴重問題。這些顯示的是:中國經濟的內在組織能力非常強大、嚴密,無論是政府的手還是市場的手都在這場災難中行動得“足夠”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