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的惊人变化

文|陈卿美

林则徐因虎门销烟闻名,敢于挑战帝国主义,敢于扬大清国威。也正因此,林则徐成为近代少有的民族英雄。但任何民族英雄都禁不起较真,林则徐做事也同样有很“虎”(东北话)的一面,甚至有人说他是鸦片战争的祸首。是不是祸首抛开不谈,我们就说林则徐的变化。

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也在销烟。销烟,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838年,林则徐还是湖广总督,坐镇武昌。当时的武汉,也是鸦片荼毒的重灾区。林则徐多次上书道光,痛陈鸦片之害,决心在武汉禁烟。

林则徐绝对是雷厉风行的领导。1838年夏,一场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在武汉三镇展开。运动式执法,效果明显,严打的结果是,缉获烟土1.2万两,烟枪6700杆。同时,还抓了一大批烟贩与烟民。很多人都是慑于严打声势而主动投案自首,官府方面根本没费什么事。

烟土、烟枪收缴上来后,便召开销烟大会。一是展示禁烟的成果,二是昭告天下。禁烟大会最高潮的便是销烟,烟枪当场砸烂,烟土火烧。林则徐一战成名,威震全国。这样的实干派,道光帝自然会委以重用,派林则徐南下广东禁烟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在广东的事情,很多人已经非常熟悉,不再赘述。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的惊人变化

林则徐虎门销烟

可见,此时的林则徐对鸦片深恶痛绝,与鸦片势不两立,禁烟的决心异常坚决。还有一件事,也可以说明这点。1836年,太常寺卿许乃济上书道光,说什么要弛禁鸦片。他认为,为了阻止白银外流,可让洋人采用以货易货的方式。他还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就是在全国推广鸦片种植,让国产鸦片挤走进口鸦片。许乃济的言论一出,便遭到林则徐等禁烟派的猛烈抨击。说许乃济是祸国殃民,鸦片本来就是毒品,应从快从速彻底禁绝。还建议推广全国种植鸦片,那是置黎民百姓生命健康于不顾,如此必将国将不国。

当时,若论禁烟的坚决,举国上下似乎没人能与林则徐比。有些人口头喊禁烟,视察骨瘦如柴的烟民也会潸然泪下,但私下却与烟贩勾结,接受烟贩的利益输送。有些人也大力主张禁烟,也没有在鸦片中获私利,但碍于各种困难,下不了手,实施不下去。唯独林则徐,有决心、有行动、有成效。就是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仍然上书道光,大谈禁烟抗英的光荣正确。

这样的林则徐,才是人们心目中的林则徐,符合人们对林则徐的美好想象。但你可知道,这样一个对鸦片深恶痛绝的人,后来会越来越赞同许乃济的观点吗?人就是这样,时过境迁,思想甚至会有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鸦片战争后的林则徐,人们只知道他被革职,发配新疆伊犁。却少有人知道他后来又被启用,先后任陕甘总督、云贵总督。更鲜为人知的是,他越来越赞同国内推广种植鸦片,让鸦片本土化。

1847年,江西抚州知府文海与时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有过一次交流。文海向林则徐请教,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如何看待国内种植鸦片。林则徐回信说,“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林则徐此时认为,那些痛恨鸦片的,只是痛恨抽洋烟。若国内有本土鸦片,能自由流通,必定胜过洋烟。他还做了一个比喻,说国产鸦片的自由流通,就像人的血脉贯通,只是好事。

至此,林则徐已经高度赞成国内种植、推广鸦片。普及国产鸦片至少有几个好处,一是挤走英国鸦片,防止白银外流。二增加财政税收。三是发展地方经济。四是百姓增加收入。因为种植鸦片那可是暴利,比种粮食的利润高出数倍不止。

你能想象吗?一个原来因销烟闻名的堂堂大英雄怎么会大力支持国产鸦片呢?他不担心百姓染毒瘾吗?他不担心国内无兵源可用吗?这些都是他当年向皇帝痛陈的鸦片危害。这难道是两个林则徐吗?他怎么变成了他当初反对的人?

事实上,许乃济早就说过,鸦片固然会人染上毒瘾,但是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对人的生命损害也需要几十年。因此,长久的事情必须要让步眼下的当务之急。当务之急,就是对付英国进口鸦片,防止白银外流。

可惜的是,许乃济没有看到林则徐赞同自己观点的那一天。在林则徐虎门销烟前,许乃济就带着遗憾死了。他根本没想到,自己死后多年,林则徐竟然与自己站到了一起。

后来,国内鸦片就真的全面普及了,各地纷纷以种植鸦片为荣。遗憾的是,林则徐也没有看到这一天。不过,在林则徐去世前两年,已经有各地开始尝试种植鸦片,否则也不会文海与林则徐的交流。

如果林则徐在世,当他看到神州大地,处处罂粟花飘香时,不知他是否会后悔禁烟。他是否又会讨厌原来那个极力禁烟的自己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