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漢武帝擊垮了匈奴,原來後來他們是這樣

長期以來,中國的古代都為痛擊匈奴做了很多工作,秦始皇時期修建萬里長城就是為了防範匈奴的進攻。

公元前244年,李牧智慧數十萬大軍,一舉殲滅匈奴十萬人有餘;30年後,匈奴滿血復活,公元前215年,大將軍蒙恬率領30萬大軍,殺的匈奴軍人仰馬翻。

可是這一次的痛擊也僅僅維持了10年,10年後匈奴在他們冒頓單于的帶領下,又開始侵犯中原,給邊疆百姓的安定帶來了困擾,直到漢武大帝給予其致命一擊。

一直以為漢武帝擊垮了匈奴,原來後來他們是這樣

史料記載:漢武帝打擊匈奴,殺十萬,傷三十萬,內附數十萬,作為不足百萬人口的匈奴部落聯盟,這樣的打擊不算不大。但是如果說傷及根本,使匈奴永遠不犯,恐怕不會。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直以為漢武帝擊垮了匈奴,原來後來他們是這樣

原來,之所以匈奴每每南下對邊疆地區進行搶奪,完全也是出於生存本身的需要。匈奴是遊牧民族,他們依靠的是草原的肥沃土壤生長出來的嫩草養肥數以萬計的牛羊,可是往往天災不斷,乾旱是致命的根本,餓死牛羊馬匹無數,每到這時他們就會南下掠奪。

而漢武帝時期的最主要功績是收復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這兩個地區的土地肥沃,是以遊牧為生的匈奴的主要棲息地。

一直以為漢武帝擊垮了匈奴,原來後來他們是這樣

公元前104年到68年,匈奴至少經歷了四次天災,再加上匈奴本身的分裂,造成他們攻擊力量的不集中,再也無力與大漢抗衡。

漢朝對匈奴的連續性打擊是他們消亡的主要原因,自從衛青霍去病將它們敢去漠北後,天災人禍,再加上它們礙於漢朝軍事力量的強大,再也不敢南下進範,只得另尋其他的途徑。

公元4世紀,它們集體西遷,甚至影響到羅馬的存亡和整個歐洲的歷史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