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媛詩詞

自“科教興國”以來,教育事業一直處於不斷上升的趨勢,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教育的知識不夠與時俱進,很多學生在家長的“錯誤”引導之下,形成了“ 不良”的學習觀念,只是會讀書學知識,卻不會運用知識處理問題。等到學生大學畢業之後,發現學的知識基本上沒有用處,而外國的教學觀念是——學習是一種謀生的方式,學習就是為了生存,所以學到的知識都是有用處的,不會浪費所學的知識。

2.中小學教育負擔過重,根據相關調查發現,現在中小學學習時間較長,雖然課堂學習行為最為積極,不良行為較少,但是學生對自己的成績滿意程度並不高。應試教育下,學生的學習面僅限於課本,多數學生選擇機械重複的學習,從而學習質量不高,學習效果也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3.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脫軌,相關調查表明,大學生失業情況越來越嚴重,技術型、實用型、創新型人才缺失,很多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並不瞭解自己大學所上的專業,到大學畢業後發現自己並不適合這個專業。學習過程中過於偏重於學術和研究,而真正職業教育學習並不多,很少學生有自己的職業規劃,也很少有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導致學生與實踐脫節、與社會脫節。

4.教育資源整體不均衡,優質資源多分佈於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區,大城市與小城市、城市和鄉村之間的教育資源、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還是有差別的,很多貧困地區,教學環境根本達不到國家是基本要求。

雖然教育發展過程之中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隻要發現了問題,就肯定有好的解決辦法,所以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還是值得大家期待的。


決勝網

教育最需要什麼?

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到現在,雖然國家制定了不少有關的教育法規,但還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有些法規亟待細化和嚴格執行——中國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莫言

  • 社會的價值導向決定了大多數人的教育理想和方式。例如,當下社會上什麼樣的人最“吃香”,大多數老百姓就力圖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什麼樣子的人,王寶強等明星的收入比莫言和屠呦呦的收入高,大多數的理想就是當明星。

  • 中高考怎麼考,學校的大多數學生就怎麼學,這就是“指揮棒”的作用。為了所謂的“公平”,我們不得不利用名目繁多的考試。然而,通過紙筆考試的形式,事實證明是無法全面考查出一個人的“核心素養”的。人才成功的“密碼”至今無人能破解,我們也無法有計劃地“複製出歷史上的傑出人才”,只能比較籠統底提出“六大核心素養”,但在激烈競爭的各種階段性的紙筆考試面前,再好的教育理念都變成了“以儘可能多地灌輸知識”的理念。(可參閱本文作者姚世龍今日頭條文章:適應時代要求的因材施教,應試教育能做到嗎?)

  • 在各行各業選拔人才的標準問題上,文憑是個重要的“敲門磚”。為了得到一塊更好、更硬的“磚”,我們的學生從小到大都被捆綁在應試教育的“戰車上”,直到敲開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大門”。雖然一個人的“核心素養”比“文憑”更重要,但如果我們不能把“核心素養”變的可核查的、最好是可量化的,那它對實際教育的指導作用就是非常有限的。

競爭激烈的考試

究竟要靠誰來堅守教育的底線,堅持按教育規律來辦教育?顯然不能只靠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從根本上來說,只能依賴於教育立法!例如,完整的教育是離不開懲戒的,但它與體罰和變相體罰的界限只能由法律來劃定;大家都知道揠苗助長式的教育不好,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超前教育現象有誰能管得了?……

綜上所述,我們的教育目前迫切需要把一些符合時代要求的、常識性和常規性的東西以法律的形式進行細化規範。只有這樣,教育才能減少受到各種急功近利的行為的影響,按照自身的規律去發展,從而解決中國教育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姚世龍

這個問題很大,足可以出一本專著。我只想改一下問題,把“哪些”改為“最嚴重的”。既然言“最”,我只能談一個。

最嚴重的問題是校長的質量問題,校長沒質量。(我說的是多數中小學校長,不是指全部、所有,下同。)

何謂質量,有德有才。我說校長沒質量,是有根據的。哪個校長不唯上?哪個校長不唯錢?不唯上,當不上校長;不唯錢,當不長校長。唯上的校長,必然無德;唯錢的校長,一定缺德。才者,才能也。一是教學之才,二是教育之才,三是領導之才。一個專注於教育教學的教師,哪裡有閒心想著巴結、討好任命校長的人,教好學生就可以了。一心想當校長的人,自然就缺少教育教學之才。當今校長之才,只剩下領導之才:媚上、哄上、欺下、騙下。校長以撈更多的錢為事業,以當更大的官為成就。以此才領導學校,安得沒有“最嚴重的”問題?

校長無德,無才,談何質量?校長沒有質量,談何教育質量?

沒有教育質量,談何教育?談何興國,談何未來?


老百姓180340046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培育了一大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貢獻。這是不容否定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教育目標的應試化。現在從小學到高中,學生成天都在作業堆裡過日子。教師的教學,不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教,而是圍繞中考、高考的試卷在教。到頭來學生除了會按照規矩答幾份試卷以外,沒有學到多少實用的東西。很多學生高中畢業以後,連一份合同書都寫不好。有的學生甚至連一張借條都打得漏洞百出。這樣發展下去,教學效果確實令人擔憂。我們常常抨擊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但科舉制度培養出來的人,還能夠寫意境優美的對聯和詩詞,還能寫一些非常實用的文章。現在的高中生連一篇像樣的實用性文章都寫不好,滿口學生腔,在社會實踐中幾乎脫節了,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悲哀。

二是教育內容的虛幻化。從小學到高中,教材是存在不少問題的。就拿語文課本來說,好多傳統文化中的精彩名篇沒有編排進去,有些現代的優秀內容因為不符合政治的方向,也被排除在外。而很多排入教材的內容卻沒有多少實用價值,不能指導學習活動,學生讀來味同嚼蠟。又比如英語課程,佔用了大量的學習時間,而學生畢業後走向社會,又由於派不上用場,過不了幾年就忘得差不多了,造成大量的時間浪費。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

三是教育過程的調侃化。教育改革改了幾十年,時而學習汨羅的素質教育經驗,時而又是學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改來改去,傳統教學中優秀的東西已經丟盡。而所謂的愉快教學、英才教學等等,把本來莊嚴的教學活動變成了一場師生遊戲,最終是教師越教越糊塗,學生越學越差勁。

四是教育管理的行政化。我們知道,大學的校長、縣級以上的教育局長,他們大多都不是來自於教學一線,而是從行政那邊調過來的。他們沒有在教學一線端過教本,拿過教鞭,不懂教育教學規律,自然也就會指揮失誤。一個縣級教育部門幾十個股室,他們人浮於事。本是教育的外行,卻對下面的學校和老師發號施令,指手劃腳。到期終、年終,檢查項目一大串,驗收文件一大堆,搞得下面的老師疲於應付,分散教學精力,對教育的發展影響很大。


五是教師地位的邊緣化。教師工資待遇偏低,在經濟建設的大潮中,大大落伍,成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優秀人才不願意從事教育事業,造成教師素質不斷的下滑。如此的惡性循環最終受害的是下一代,是祖國的未來。


楚有微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是我讀小學時門口的標語。可見教育必須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國民素質的提高、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等都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水平息息相關!

1.中國教育資源的發展不均衡。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城鄉之間、中心城市和邊遠城市之間、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之間,教育資源的實際差距非常明顯。


2.家長對教育的期望值太高。計劃生育以來,好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望子成龍心切,希望教師各個都是聖人,無私奉獻。

3.教師待遇不高,吸引不了一流人才進入師資隊伍。一流人才收到待遇和發展環境的影響也不會首選教育行業。

4.教育產業化發展顧此失彼,缺乏有效的監管,助長了教育行業的逐利意識,成為一大詬病。

5.教育改革理論和實際結合度不高,制約了其發展。高校教師尤為突出,比如項目、教改、課改、聽評課等等。

6.社會培訓機構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也缺乏必要的監管。

7.受到教育主管部門考核、評估指標的限制,各學校更重視最那些長臉,提高學校名聲的項目。

8.學校管理政策不合理,執行不嚴或者是缺乏監管,造成了一些職稱競聘、績效考核、學術造假、行政腐敗等突出矛盾。

發展中的問題需要用發展的思路去解決,希望有關部門專家重視到以上問題,落實相應對策,才是中國教育發展之幸!


大雷教育雜談

這個問題非常寬泛,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回答,因為中國教育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太多了。其他答主也已經說得很全面了,我打算從宏觀的、抽象的層面來談一下看法。我認為,中國教育存在的最嚴重的三個問題是:行政化、功利化和同質化。



一、行政化

眾所周知,整個中國的教育體系,從學前教育,到小學教育、中學教育,直至高等教育,公立學校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公立學校的主管單位是國家相關的政府部門,學校由政府主管,前者對後者負責。在政府部門主管下,學校的一切運轉遵循的是行政邏輯,不同的職能部門有著相應的行政級別,而不是學術或學科發展的邏輯。行政化已經滲透到中國教育的方方面面,其中的弊端多年來受到人們的詬病,大家對此認識也較為深入了,此處不再贅述。



二、功利化

這是當下中國教育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教育其本質是通過教導學生,使其開化,並且掌握知識,追求真理,服務社會。而當今社會,教育被功利化了,人們接受教育時,心中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我所學的知識有沒有用。所謂的“有用”,最為明顯的衡量指標,就是我學了知識後能不能賺錢,能幫我賺多少錢。於是,“學習無用論”大行其道,其思想基礎之一便是教育的功利主義導向。具體表現在學校中,許多高校老師寧願去做能賺“快錢”的橫向課題,而不願在基礎研究領域深入探索;大學過分強調老師和學生髮表論文,即所謂的重視科研,使得論文發表成為高校老師和研究生最為重要的任務,教學卻被忽視了,而這才是一所大學最為根本的使命。由此也催生了論文買賣、高額的版面費等各種“不正常”的現象。


這種功利性的追求通過大學向下延伸,迫使高中生、初中生將考試分數作為最為重要、甚至是惟一重要的目標,許多所謂的“主課”老師強行擠佔學生的體育課、音樂課等所謂“副課”,道德教育被忽視,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不被重視,許多老師甚至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採取差別對待,學生的社會實踐不被強調。總之,考試分數才是最重要的。這種為分數而競爭的學習壓力,一直延伸到學前教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成為許多課外輔導機構和培訓班屢試不爽的宣傳語。


我以前曾經聽老師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小女孩要去上幼兒園,居然還要面試,當然一般學生都能通過。然而戲劇性的是,這個小孩居然沒面試上,最後被她的媽媽帶回家裡,只好另想辦法,小女孩委屈得哭了。這是教育的功利化導向的極端表現,小女孩可能僅僅是因為口齒不夠伶俐,或者反應不夠敏捷,就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教育應當是純粹的,不追求利益的,當然不是。學生接受教育,除了學習知識,也需要獲得學歷以幫助他們找到好的工作,養家餬口。我這裡強調的是,我們的教育應當允許人們有多元化的追求,可以將教育作為一種獲利的工具,但是至少大學的導向應當是非功利的,學校應以教育學生為其根本目的,從教育中獲利只是它的一個副產品。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更多“務虛”的人,教育也不必然需要利益的刺激,人的好奇心、想象力、追求知識的渴望和自我實現的衝動,我們永遠不能低估。



三、同質化

這是教育所存在的前述問題的結果。在一味地追求分數,考上級別更高的大學,發表更多的論文,更好地滿足政策的需要,導致的結果是,中國的學生缺乏個性。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學生所學的知識是同質的;另一方面,學生的各個方面的素質差異性較小。不管是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學生使用的教材(至少在一定的區域內)是統一規定的,因此常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你所知道的知識,居然和遠在千里之隔的另一個陌生人所學到的知識一樣,人們很難接觸到不同的東西,新的知識和信息難以獲取,學生的差異化被削弱,個性得不到張揚,潛能得不到充分地釋放。隨著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傑出的人才卻越來越少,我們走向了一個平庸而無趣的均衡。在教育領域的分數競賽、論文競賽這樣的數量化指標考核制度下,學生(他們是未來的老師、教授、各行各業的領導人、技術人員、家長、配偶)只功利地追求一個目標,那就是知識,而忽略了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養成。


我們動不動就義憤填膺地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卻不能去用心對待身邊的人;我們往往可以在試卷或論文中,充分揮灑我們的知識和智慧,卻不會用它來解釋現實問題;我們會在戀愛中隨意地拋棄一個對自己傾心付出的人,卻苦惱於男人沒一個好東西。在教育行政化的枷鎖下,功利化的追求,讓我們變得如此單一,如此千篇一律,如此無趣,以至於最終物質財富才是區分人與人的最為實用的指標。



我們今天有怎樣的教育,就會教出怎樣的學生,明天就會有怎樣的家長、老師、領導、配偶和同事。世界本應是多樣化的,如果我們給予新生事物、那些被許多人冷嘲熱諷的所謂“異類”,多一些包容,或許我們能看到教育領域的變革,讓教育迴歸其本質。


常四荒學經濟

中國的教育從根本上來說不是在教育,而是在閹割。這話聽起來很刺耳,但事實上就是如此。可悲的是,有人看到這一點,就是沒有人承認看到,更沒有人去改變。

為什麼說中國教育是在閹割?孩子們本來天真爛漫,好奇心和好學心都不比國外孩子差,但是,我們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就是考分教育考試教育。一切圍繞著考試考分展開。什麼樣才能考高分?只有刷很多很多題,題是越做越熟練,越熟練就越能在考試中取高分。而且,我們的題目都有標準答案。太陽必須是圓的,樹葉必須是綠的,1+1必須等於2,劉翔必須得是那個跨欄運動員,否則。答案就是錯的,就得扣你分,甚至你就沒分。於是,學生們知識記得很熟練,分也考得很高,但是,想象力、好奇心、質疑能力都漸漸沒有了。哪裡去了?被“閹割”了。被老師、家長和應試製度一起閹割了。老師鼓勵學生死記各種公式,甚至為了考高分背各種二級三級結論,學生們越來越沒有思考能力,都是背一肚子“知識”,基本除了做題時思考,別的什麼都不思考了。家長則是,為了孩子在學校考好名次,逼著孩子上各種補習班提高班,就是不想著讓孩子們去花草蟲魚間自己探討知識,美其名曰為了升學,為了孩子們未來。

看看中國家長熱衷的奧數。不是孩子們多麼喜歡奧數才去學的,完全只是為了升學。孩子們苦不堪言,沒有了業餘玩耍時間,沒有了快樂童年,有的都是刷題的記憶。結果是,絕大多數孩子,再也不喜歡數學,中國也沒有因此多幾個數學家。

在大學裡,學生們個個都是考試能手。上課不聽講,玩手機、誰覺,反正考試都是一碟小菜。浪費青春浪費時間,為什麼?因為他們已經用十幾年時間背了滿肚子知識,他們已經不會主動學習,更加不會探索性學習了。中小學時,考試最重要,他們學會了。到了大學,考試很簡單,他們很輕鬆就可以應付,於是沒學習動力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中小學時就沒有培養,他們也就不會了。

必須改變應試教育,而為成長教育。不僅學知識,也要學會觀察自然、社會,學會自己思考各種問題,去尋找答案,而不是標準答案。考試有標準答案,而科學探索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我們的老師、家長和教育制度的制定者必須先明白這一點,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


智者三問

中國教育的問題太多太多,個人感覺,一是沒有給予教師相應的經濟地位,只喜歡戴高帽子,引起老師反感,補課亂象叢生,優秀人不想當教師,考教師資格證的人多,但都是迫不得已最後最壞的打算沒辦法才去當老師!二是我國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上去了,前景廣闊,想考大學的人就會少,就沒有獨木橋了!三是英語太害人了,花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幾乎無用,而中文一塌糊塗,文章寫不好,字寫不好,錯別字多,實在是可笑至極!四是老師不好當,什麼問題都可以往老師身上推,什麼問題都可以找學校,世界上只有老師和父母一樣希望小孩將來有出息,沒有哪個老師想害人,老師除了表揚之外什麼都不敢做的時候,傷害的還是社會!五,現在新聞媒體太缺德,對於教育少有正面引導,報道負面新聞多,後果是對老師不信任。


百變星君啊

科教興國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政策。少年強則國強。縱觀現在的教育狀況,發展是主旋律,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



一、城鄉差別造成城鄉下一代所受的教育不盡相同。

早在十幾年前,城鎮化步伐加快,對教育的影響是可想而知了,城鎮大班額現象愈演愈烈。而鄉村之中,一個個麻雀學校也產生了!

具體到某一所學校,即是學生由高年級開始逐漸減少直至剩下最後一個小班,剩下最後一名學生,剩下最後一名老師。

而城鎮的大班現象嚴重。班級增了一次又一次,仍不夠,師資、硬件跟不上,不得不產生大班額,不得不緊縮招生,設門坎兒了。

二、關於師資方面出現的問題。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家從初中畢業生中招收中師生,擇優錄取,一批批素質優秀的青年奔赴教育一線,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出最美的芳華,是他們擔起了那幾十年祖國教育的重擔。

如今的他們中,最年輕的也成了教育界的中流抵柱,仍奮戰在教學一線,奮戰在教育界的各個崗位!

而今的教育界師資來源面向社會招收相應學歷的畢業生,相應資質的青年。對農村生長的青年一代來說,畢業了做個老師還算可以吧!

但對於城市青年來說這種可能性就小了許多。因此師資缺口依然存在!

三、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價值觀變了

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育人”,而“教書”只是教育的一部分。科技的發展,讓有形的書本變的越來越少,無形的網絡時代來臨,老師的思維不能定格在“子,醜,寅,卯”上,不能定格在“趙,錢,孫,李”上,那非常有侷限性,得進取,得培訓,不然你讓學生跟你學什麼呢?

有形的書也好。無形的網絡也罷,都是為傳播知識而產生的!

為知識傳播搭設的橋樑,“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正是這個道理!

然而這中間當今教育卻或多或少忽視了一點,那就是育人,培育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中華民族是屹立於東方的優秀民族,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她有優秀文明的傳承。

而現在的教育,處處利益化!人人以自我為中心是特點,自私,自大,自炫,佔居的不只是青少年學生的內心,更有不少師者亦如此。


總而言之,現在教育存在的問題不少,發展不均衡;硬件,軟件配置不到位;價值觀有不同程度的扭曲。

教育要發展,當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就不可迴避。


小桔燈

教育最需要什麼?

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到現在,雖然國家制定了不少有關的教育法規,但還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有些法規亟待細化和嚴格執行一一中國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莫言

≤社會的價值導向決定了大多數人的教育理想和方式。例如,當下社會上什麼樣的人最"吃香",大多數老百姓力圖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王寶強等明星的收入比莫言和屠呦呦的收入高,大多數的理想就是當明星。

﹤中高考怎麼考,學校的大多數學生就怎麼學,這就是"指揮棒"的作用,為了所謂的"公平",我們不得不利用名目繁多的考試。然而通過紙筆考試的形式,事實證明是無法全面考查出一個人的“核心素養"的。人才成功的"密碼"至今無人能破解,我們也無法有計劃地“複製出歷史的傑出人才",只能比較籠統底提出"六大核心素養",但在激烈競爭的各種階段性的紙筆考試面前,再好的教育理念都變成了"以儘可能多地灌輸"知識”的理念。(可參閱本文姚世龍今日頭條文章:適應時代要求的因材施教,應試教育能做到嗎?)

﹤在各行各行選拔人才上,文憑是個重要的"敲門磚"。為了得到一塊更好,更硬的"磚"。我們的學生從小到大都被捆綁在應試教育的"戰車上”,直到敲開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大門",雖然一個人的“核心素養”比"文憑更重要,但如果我們不能把"核心素養"變的可核查的,最好是可量化的,那它對實際教育的指導作用就是非常有限的。

競爭激烈的考試

究竟要靠誰來堅守教育的底線,堅持按教育規律來辦教育?顯然不能只靠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從根本上來說,只能依賴於教育立法!大家都知道揠苗助長式的教育不好,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超前教育現象有誰能管得了?.....

綜上所述,我們的教育目前迫切需要把一些符合時代要求的,常識性和常規性的東西以法律的形式進行細化規範。按照自身的規律去發展從而解決中國教育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