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動盪不安,上市公司會不會出現“違約”

2018年的金融市場延續著破剛兌、去槓桿的發展方向,個別上市公司因此曝出債券違約事件。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5月25日,有11家發行人的20只債券發生違約,涉及債券總餘額約166.5億元。除春和集團、大連機床、丹東港、億陽集團等非上市公司外,還有神霧環保、ST中安、凱迪生態等上市公司。

對此,很多投資債券的投友們,都感到很擔心,上市公司也會出現違約的情況,到底還要不要投?下面從三個反面來分析一下,來解除大家的擔心。

債券市場動盪不安,上市公司會不會出現“違約”

(一)上市公司的業績來看

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保持穩定增長,這給整個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兌付創造了較好條件。2017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25萬億元,同比增長18.80%,增速加快10.12個百分點;實現淨利潤3.36萬億元,同比增長19.10%,增速加快11.65個百分點。

監管部門的人士聲稱,“去年以來我國經濟趨穩向好的態勢更加鞏固,經過本輪經濟復甦以及供給側改革,今年債券違約仍在可控範圍內,整體情況依然良好。”

從上是公司的業績情況來看,一直是出院不斷增長的狀態,給債券市場的發展創造了一個穩定的環境。

(二)風險排查升級

為應對有可能繼續出現的違約事件,包括券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已採取措施積極“排雷”,從承銷立項到受託管理,各個環節都加強了風險防控。

公司改進了存續期管理和風險監測機制,一是明確由當初的承銷項目組進行持續跟蹤和監測發行人的各種情況,二是設置資本市場部從整體層面統籌後續管理,兩方在互相獨立的同時,又要互相協作和監督。

還根據交易所相關業務指引設立了‘關注池’,只要債券及發行人觸及對應關注類、風險類和違約類的條件,就會強制‘入池’。

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大大減少了違約概率的反生。

債券市場動盪不安,上市公司會不會出現“違約”

(三)市場走向成熟

“優勝劣汰是市場作用的一種體現,一個健康的債券市場並不是完全沒有違約事件。在發展比較成熟的美國、歐洲債券市場,違約現象普遍存在。

這是一個債券市場走場成熟的必進之路,只有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最後才能得到發展。

以後,投資者對於個券的信用資質與風險會更加註重甄別,細化信用債定價,這樣也會更好地促進交易所信用債的價格發現。

投資機構應從粗放式的投資策略向精細化提升,改變過去單純依賴評級、看資質的簡單模式。”銀行間市場人士建議,提升專業判斷能力,搭建更專業合理的債券投資內部技術指標,是投資機構應走之路。

債券市場是不斷的走向成熟的,對於這次違約事件的發生,也是一個必進之路,所以大家不必心中惶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