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老書記楊貴昨逝世,沒有他,就沒有紅旗渠

90歲老書記楊貴昨逝世,沒有他,就沒有紅旗渠

昨天凌晨,被譽為紅旗渠總設計師的原河南省林縣縣委書記楊貴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2013年,紀事君(ID:bjrbjishi)曾經採訪了這位老書記,當時的他已是耄耋之年,雖滿頭銀髮,卻身軀高大,精神矍鑠,說起話來聲音洪亮,中氣十足,仍是一口濃重的河南口音。

紅旗渠,已經是河南林州最為人所知的標誌。上世紀70年代,周恩來總理曾經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不同的是,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是舉全國之力,而“紅旗渠是英雄的林縣人民用兩隻手修成的”。

90歲老書記楊貴昨逝世,沒有他,就沒有紅旗渠

蜿蜒在太行山腰的紅旗渠主幹渠。

而提起這條人工天河,林州人都會帶著感念說起一個人,“沒有他,就沒有紅旗渠!”他就是當年的林縣縣委書記楊貴。

楊貴,1928年出生。1954年5月,楊貴被任命為中共林縣縣委第一書記。那時的楊貴年僅26歲,卻是一個有著11年黨齡的老黨員。1943年時,15歲的楊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黨的地方武裝工作。

成為林縣縣委書記之前,楊貴是安陽地委辦公室副主任。他對林縣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乾旱——此前半年,楊貴是安陽地委派到林縣的抗旱保苗工作組組長。

初到林縣的一個場景,楊貴曾講述過無數次:他帶著工作組到馬家山下鄉調研,一路風塵僕僕。到了農戶家想洗把臉,主人端上來一個鐵洗臉盆。楊貴瞅了一眼,臉盆只有燴麵碗大小,水還是半盆。這倒不說,這邊廂洗著臉,那邊廂不停地“叮囑”:“您洗完臉千萬別把水潑了,俺還等著用洗臉水喂牲口哩!”

2013年,楊貴告訴紀事君(ID:bjrbjishi),林縣給他這個年輕的縣委書記準備了三道“殺威棒”:林縣旱,林縣生活苦,林縣“要命病”多。“要命病”指的是當地多發的食管癌、皮膚病、甲狀腺等疾病。追究病因,還是因為缺水,飲用水水質差。三道“殺威棒”的根源就是一個:缺水。

林縣的癥結清清楚楚地擺在眼前,解決的途徑再明顯不過——興修水利。於是,剛剛到任的楊貴發動各級黨政幹部去“摸大自然的脾氣”,深入實地調查研究,尋找解決缺水問題的辦法。

一場大興水利的人民戰爭在林縣風風火火展開了。世代飽受乾旱之苦的林縣人民熱情高漲,林縣水利工程成效顯著。

90歲老書記楊貴昨逝世,沒有他,就沒有紅旗渠

紅旗渠建設過程中的凌空除險作業。

現在的中原小城林州,名氣幾乎都來自紅旗渠。而楊貴告訴紀事君(ID:bjrbjishi),其實在紅旗渠通水之前十年,林縣就因為山區水利工程而聞名全國。1957年的全國山區工作會上,林縣被樹立為全國典型,楊貴登臺介紹了經驗,還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簽發的國務院獎狀。

當時主持這次會議的國務院副總理鄧子恢,表揚林縣抓住了山區工作的主要矛盾,誇楊貴講得生動,“有了水,閨女就往山上走,沒有水,山上青年就找不到老婆。”

帶著全國山區工作會上的榮譽和鼓舞,楊貴回到了林縣。當年底,林縣縣委提出了比解決缺水問題更具氣魄的目標:“重新安排林縣河山”。

不過,在“重新安排林縣河山”最初的計劃之中,並沒有紅旗渠。直到1958年11月,毛主席的一次座談。

那次,楊貴當面向毛澤東“抱怨”:“林縣這幾年興修水利,今年大秋作物長得很好。可是精壯勞力都出來鍊鋼鐵,莊稼顧不上收,棉花顧不上摘,豐產卻沒有豐收。”

出乎意料的是,毛澤東不以為忤:“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把農業搞上去,必須大辦水利,辦鋼鐵的勞力要撤下來。”說著,還伸出巴掌做了個“砍”的手勢。

回想起那次與毛澤東的談話,2013年的楊貴仍難掩激動。他說,毛主席的話讓他心裡有了底,這才敢繼續大幹水利,不然也不會有紅旗渠那麼大膽的設想。

1959年,林縣大旱。6月,楊貴和縣長李貴、縣委書記處書記李運寶帶隊出發,分別沿著濁漳河、淇河、淅河溯流而上,翻山越嶺去上游尋找新水。

1960年2月11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林縣的引漳入林工程——也就是後來的紅旗渠正式開工了。

近4萬名林縣修渠大軍,扛著工具,挑著行李,推著小車,從十幾個公社向著濁漳河彙集。

最後確定的引漳入林引水渠路線,渠首設在平順縣侯壁斷,主幹渠渠尾落在林縣墳頭嶺,全長71公里。

而林縣修渠的“家底”,只有3000萬斤儲備糧以及縣裡“挪用”的300萬元——大躍進運動中,國家下撥了資金,林縣有300萬元存在專項戶頭,這些錢被林縣偷偷地用在了引漳入林工程。

後來此事被發現,有人反映到主管財貿工作的副總理李先念那裡。李先念哈哈一笑:“這不是什麼大問題,不用想得那麼嚴重。動這筆錢合情合理。”這才給楊貴解了圍。

1969年7月6日,歷經10年,總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工程全面竣工通水。林縣人用自己的雙手,戰天鬥地,徹底改變了乾旱缺水的命運。

90歲老書記楊貴昨逝世,沒有他,就沒有紅旗渠

1966年,紅旗渠乾渠建成通水。

修建人工渠,人們常用開挖土方數來說明工程量,但在紅旗渠,描述工程量的是這樣一組數字:削平山頭1250個,鑽隧洞211個,架設渡槽152座……

紅旗渠完工後100天,楊貴調任洛陽地區革委會副主任。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又開始組織黑材料,聲稱要砍掉紅旗渠的紅旗。周恩來得知這個情況後,措辭嚴厲地進行了批評,明確提出:“紅旗渠的紅旗不能砍。”

這面紅旗是砍不掉的。紅旗渠已經成了鐫刻在太行山麓的一座豐碑,留下一種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修渠時,林縣人靠著這股精神排除萬難,一往無前;渠成後,紅旗渠激勵著中國人的精神,給人力量,催人奮進。

歡迎轉發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