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情節

長安十二時辰是這幾年來良心的古裝劇,做工精細而且演員表演到位。是一部難得的佳作,我們接下來就從幾個細節來看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情節。

背景:主要描寫的是安史之亂前,唐朝的繁榮昌盛,萬邦來朝八方來儀。許多劇中情節也反饋了當時唐玄宗偏倚權臣,後來安史之亂玄宗出逃等等。將歷史人物側寫的十分真實。

說一說劇中人物所代表的當時的勢力

林九郎:右相林九郎主要側寫的是當時權臣安祿山,李世民當時十分寵幸安祿山。一方面是安祿山手握兵權而且驍勇善戰,還有就是安祿山的細節很討得李世民歡喜。安祿山進宮朝見唐玄宗都先拜望楊貴妃,唐玄宗覺得奇怪就問原因,安祿山回答說:“臣是胡人,胡人把母親放在前頭而把父親放在後頭。”唐玄宗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命令楊銛以下的楊家兄妹們一起同安祿山結為兄弟姐妹。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安祿山不是一屆莽夫那麼簡單,一般人在進皇宮都是唯唯諾諾,更何況當時安祿山只是范陽節使。劇中皇上將林九郎視為接班人也是反應了他是多麼倚仗權臣。但是九郎這個名字又是與當時明相,張九齡有關,在歷史上張九齡是唐朝名相,很多政策利國利民。所以九郎算是一個結合體。

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情節


張小敬:郭子儀,這個側寫都是比較複雜的。因為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有五人,郭子儀算是頭功。以至於後期的遭遇和劇中張小敬也有很多印證的地方。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因為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閒賦在家。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絳州平定叛亂,不久又被解除兵權。吐蕃攻陷長安後,郭子儀再次被啟用。僕固懷恩死後,郭子儀說服回紇退兵。這樣一位力挽狂瀾的名將,多次被奪兵權,委曲求全才落得個善終。

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情節


龍波/蕭規:主要講的是安祿山和史明思的反叛情節。裡應外合步步為營的叛亂。《劍橋中國隋唐史》:史思明任叛軍領袖後證明是一位傑出的將領,如果不是他的兒子史朝義在761年春通過與人合謀將他殺害,他很可能推翻唐朝。這個評價有多高呢,就是說他活著就是皇帝。劇中龍波才能很高,設下真假兩個局。又能引得狼衛追隨,又是進製作伏火雷的原材料等等。這些與史明思有很多相像之處。

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情節


姚汝能:這個人真的存在,字汝上。唐代官員,生平事蹟不詳。曾任華陰縣尉等職。好文史。著有《安祿山事蹟》 一書(三卷), 傳於世,是研究安史之亂的重要資料。不過沒有那麼多添頭,就是個愛文史的好寶寶。

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情節


李必:劇中被無限毆打的小李必,現實生活中可是個有才能的人。李泌一生崇尚出世無為的老莊之道,視功名富貴如敝屣,所以在肅、代兩朝數度堅辭宰相之位,並且最終遠離朝堂,長年隱居於衡山,安史之亂後,李泌在為相前後,匡正時弊。對內勤修軍政、調和將相,對外聯結回紇、大食(阿拉伯帝國)等國遏制吐蕃,達成“貞元之盟”,使邊陲安定,又能調整官俸、裁減冗員,並妥善安置因亂留京的番邦使者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情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