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此人為皇帝寫了一本書,用心良苦卻遭到封殺,這部書後世成為經典

中國歷史上的史學家大多是後代人寫前朝事,比如《漢書》是東漢人寫西漢事,《三國志》是西晉人寫三國事,《後漢書》是劉宋人寫東漢事,《晉書》是唐朝人寫晉朝事等等。

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偏袒和隱瞞,畢竟當朝人寫當朝事有諸多人事關係的羈絆和政治正確的問題。

但是,唐代有一個史學家是當朝人寫本朝事,這部書在當時被禁,後來卻得以名傳千古。

這部書就是《貞觀政要》,他的作者是吳兢。

此人為皇帝寫了一本書,用心良苦卻遭到封殺,這部書後世成為經典


吳兢是唐玄宗時代的人物,他是一位史學家諫議大夫、修文管學士等職務,是一位頗有才學並直言敢諫的人物。

吳兢所處的時代是唐玄宗鼎盛時期,按理說這個時代的官員尤其是文官是最好做的,畢竟那個時候邊疆戰事都由節度使負責,文人們只需要歌功頌德就能交差了。

但是,吳兢卻沒有隨波逐流,他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路,他寫了一部書並將這部書獻給了唐玄宗,他是希望通過這部書向皇帝表達一種“反潮流”的觀點。

結果這部書被唐玄宗封禁,吳兢本人也遭到貶斥。

這部書就是的《貞觀政要》。


此人為皇帝寫了一本書,用心良苦卻遭到封殺,這部書後世成為經典


《貞觀政要》是記述唐太宗時代的政論書,吳兢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記載,因為這部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闡述創造一個盛世的艱辛,借鑑王朝衰亡的經驗。

吳兢寫這部書是有目的的,只因為在唐玄宗鼎盛時代下隱藏的是暗流洶湧,一場大動亂正在醞釀,盛世危言是吳兢寫這部書給皇帝的初衷。

然而,身居至尊享受榮華富貴的皇帝根本聽不進這種話,唐玄宗大概是覺得吳兢危言聳聽或者是擾亂了自己的享樂,因此將這部書封殺了,以至於玄宗朝很長時間中都沒有這部書的相關內容。


此人為皇帝寫了一本書,用心良苦卻遭到封殺,這部書後世成為經典


我們現在看《貞觀政要》,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歷史書,它詳細記載了唐太宗和魏徵房玄齡等人針對歷代得失和重大政治問題的意見記錄。

吳兢在這部書中表達了自己對於貞觀時代強盛的看法,唐太宗以隋朝興亡為借鑑,注重民生關心百姓疾苦,同時對官僚體系進行整頓。唐太宗認識到只有從基層中走出來的皇帝才有能力開拓進取,成為一個有大作為的皇帝。唐太宗重視納諫,認識到臣子建議意見的重要性。

所有這些我們能看出來,吳兢是傾注了心血用事實和熱情向唐玄宗上書的。

​唐玄宗沒有聽取吳兢的進諫,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威望一落千丈,楊貴妃慘死,唐朝由盛轉衰。

《貞觀政要》被後世皇帝重視,將其視為皇帝必讀書目之一,希望從中汲取經驗避免重蹈唐朝覆轍。

吳兢的書沒能讓唐玄宗警醒,但是卻讓後世不少皇帝提高了警惕避免了一些禍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