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此人为皇帝写了一本书,用心良苦却遭到封杀,这部书后世成为经典

中国历史上的史学家大多是后代人写前朝事,比如《汉书》是东汉人写西汉事,《三国志》是西晋人写三国事,《后汉书》是刘宋人写东汉事,《晋书》是唐朝人写晋朝事等等。

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偏袒和隐瞒,毕竟当朝人写当朝事有诸多人事关系的羁绊和政治正确的问题。

但是,唐代有一个史学家是当朝人写本朝事,这部书在当时被禁,后来却得以名传千古。

这部书就是《贞观政要》,他的作者是吴兢。

此人为皇帝写了一本书,用心良苦却遭到封杀,这部书后世成为经典


吴兢是唐玄宗时代的人物,他是一位史学家谏议大夫、修文管学士等职务,是一位颇有才学并直言敢谏的人物。

吴兢所处的时代是唐玄宗鼎盛时期,按理说这个时代的官员尤其是文官是最好做的,毕竟那个时候边疆战事都由节度使负责,文人们只需要歌功颂德就能交差了。

但是,吴兢却没有随波逐流,他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他写了一部书并将这部书献给了唐玄宗,他是希望通过这部书向皇帝表达一种“反潮流”的观点。

结果这部书被唐玄宗封禁,吴兢本人也遭到贬斥。

这部书就是的《贞观政要》。


此人为皇帝写了一本书,用心良苦却遭到封杀,这部书后世成为经典


《贞观政要》是记述唐太宗时代的政论书,吴兢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记载,因为这部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述创造一个盛世的艰辛,借鉴王朝衰亡的经验。

吴兢写这部书是有目的的,只因为在唐玄宗鼎盛时代下隐藏的是暗流汹涌,一场大动乱正在酝酿,盛世危言是吴兢写这部书给皇帝的初衷。

然而,身居至尊享受荣华富贵的皇帝根本听不进这种话,唐玄宗大概是觉得吴兢危言耸听或者是扰乱了自己的享乐,因此将这部书封杀了,以至于玄宗朝很长时间中都没有这部书的相关内容。


此人为皇帝写了一本书,用心良苦却遭到封杀,这部书后世成为经典


我们现在看《贞观政要》,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历史书,它详细记载了唐太宗和魏征房玄龄等人针对历代得失和重大政治问题的意见记录。

吴兢在这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贞观时代强盛的看法,唐太宗以隋朝兴亡为借鉴,注重民生关心百姓疾苦,同时对官僚体系进行整顿。唐太宗认识到只有从基层中走出来的皇帝才有能力开拓进取,成为一个有大作为的皇帝。唐太宗重视纳谏,认识到臣子建议意见的重要性。

所有这些我们能看出来,吴兢是倾注了心血用事实和热情向唐玄宗上书的。

​唐玄宗没有听取吴兢的进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威望一落千丈,杨贵妃惨死,唐朝由盛转衰。

《贞观政要》被后世皇帝重视,将其视为皇帝必读书目之一,希望从中汲取经验避免重蹈唐朝覆辙。

吴兢的书没能让唐玄宗警醒,但是却让后世不少皇帝提高了警惕避免了一些祸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