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造嗎,西施也許是虛構出來的美女!

說到美女,大家肯定一陣興奮。歷史愛好者,第一反應就是古代的四大美女:沉魚的西施,落雁的王昭君,閉月的貂蟬,羞花的楊玉環。

這四人合起來就是“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千古以來,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鵝,

這婦孺皆知,爭相傳頌的四大美女,真的如此嗎?

想象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這所謂的四大美女,其實有兩個可能是後人穿鑿附會,張冠李戴創造出來的。

那麼,那兩位是“人造”的美女呢?今天就以史為據,探究一下其中的一位。

西施——文人杜撰出來的悲劇美女

西施,四大美女之首,相傳生活在吳越爭霸的春秋末期。關於西施的文章、詩句數不勝數,譬如說大文豪蘇軾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那個美啊,就像西施一樣,無論畫淡妝,還是畫濃妝,都很合適;又如後世偉大的文學鉅著《紅樓夢》,總喜歡用西施來類比林黛玉,“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我們林妹妹的心比擁有七巧玲瓏心的比干還多了一竅,比多病的西施還要病得厲害。

你造嗎,西施也許是虛構出來的美女!

大家都知道,“子”是古代對有學問人的尊稱,譬如孔子、孟子、老子、韓非子等。四大美女中,以“子”稱的,也就西施一個,文人多稱之為“西子”。

相信你沒看到有文人稱王昭君為“王子”、“昭子”或者“君子”;相信你也沒見到有文人稱貂蟬為“貂子”或者“蟬子”。當然,更沒文人稱楊玉環為“楊子”、“玉子”或者“環子”。

一個“子”字,雖然簡單,用在西施身上,卻足以看出其分量。

我們先看一下,後世相傳的西施故事。

西施,越國美女。吳越爭霸之時,越王勾踐敗於吳王夫差,一心想要復仇。

然而,對手太強大了。越王勾踐雖臥薪嚐膽,勵精圖治,卻依然和強大的吳國有很大的差距。於是他採用大夫文種的滅吳九策,其中最恨的一招就是美人計。

負責美人計具體實施的,就是范蠡,後世稱之為“陶朱公”。

范蠡遍訪全國,終於找到了兩個絕世美女——鄭旦和西施。

西施的美貌絕世無雙,美中不足的就是不會歌舞和禮儀。

越王又花了三年時間,專門來調教西施,讓她變得體態婀娜,能歌善舞,盡善盡美之後,將之獻給了吳王夫差。

果然,英雄難過美人關。

夫差在得到西施之後,驕奢淫逸,貪圖享樂,最終為越王勾踐所滅。

吳滅之後,西施的結局卻有不同說法,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羞愧自縊說;二是和范蠡結成眷侶,泛舟太湖;三是沉江說。

多麼悽慘的故事,多麼美妙的女子,多麼悽美的愛情。

相信很多人讀了西施的故事,心中都會泛起一絲漣漪,尤其是男同胞們,是不是有這樣的衝動:西施歸我,天下任何男人都碰不得。

然鵝,還原現實之後,西施的事蹟沒那麼簡單。也許西施壓根不存在,更別提離間吳王夫差和伍子胥,最後和范蠡遊於太湖之事了。

不存在?你呀騙我的吧,一巴掌扇死你。幾千年相傳的人物,你說不存在?

更為確切地說法,歷史上或許存在過西施這個人,事蹟不可考。但此西施並非吳越爭霸之中的那個西施,後世只是穿鑿附會,借用西施這個名字,編出美人計這個故事而已。

首先,西施此人,真正的史書都並未記載。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代,史書可謂一脈相承,構成了中國歷史的最主要脈絡。

吳越爭霸這段歷史,記載在《左傳》、《國語》和《史記》這些史書上。尤其是《左傳》和《國語》,距吳越爭霸時間不遠。倘若真有西施,並且起了這麼大作用,這兩本史書不可能隻字不提。

以太史公司馬遷治史之嚴謹,倘若真有西施這個人,他不可能不記載到《史記》上。就是說,至少在司馬遷之前,歷史上並沒有西施的事蹟傳下來,雖然諸子百家的書中偶有“西施”這兩個字出現,卻並無事蹟可靠,更無間於吳國之事。

其次,諸子百家中關於西施的文字,指的可能並非我們現在所熟悉的西施。

諸子之中,關於西施的記載,倒有好幾處:

《管子》: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管子》記載的是管仲之事,成書之年不詳。但是管仲卻是春秋初期,齊國名相。《管子》中的這句話出於管仲之口。

眾所周知,目前流行的西施故事版本,發生在春秋末期,比管仲晚了約200年。倘若管仲就知道西施這個人,那吳越爭霸之中的西施就有問題了。

難不成西施能活200多歲?就算能活200多歲,也是一位老得掉牙的老太婆了,別說吳王夫差不喜歡,普通的年輕男子看了,也喜歡不上吧。

當然,《管子》成書之年不詳,也有可能後世假借管仲之口,說出了這句話。所以此書關於西施的記載,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莊子.齊物論》:故為是舉莛與楹,歷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

《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

《莊子》之中,關於西施的記載還蠻豐富的,並且為後世提供了“東施效顰”這個典故。

然鵝,你以為《莊子》中的西施,就是後世中我們所熟知的西施,你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

因為《莊子》中的西施,根本不是指具體的某個人,而是美女的代稱。所謂代稱,這個更好理解,比如現在罵負心漢,都說“你這個陳世美!”

並非這個人就是陳世美,而是陳世美已成了負心漢的代稱。

同樣,西施也是一個代稱,美女的代稱。那個時候只要是個美女,都可以稱之為西施。

西,自西邊而來;施,施捨,別人送來的。

西施兩個字合起來,就如此簡單了:西邊送過來的美女。

前文我們說到《管子》中有“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其實《莊子》中也有類似的話:“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

不知不覺,“西施”替換成了“麗姬”。

《莊子》中關於麗姬的故事如下:麗姬是艾封人的女兒,晉國得到了她。後人註解《莊子》時,明確指出,晉獻公討伐麗戎國,得到一個美女,收入後宮,這個美女就是“麗戎國艾地封疆之女也”。

那這個麗姬又是何許人也?

這在《左傳》和《國語》這些先秦史籍裡都有記載,麗姬就是驪戎國的美女,也稱驪姬。當時驪戎國位於晉國西邊,而驪姬正是驪戎國戰敗之後,首領送給晉獻公的,也就是西邊送來的美女,即“西施”了。

所以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的西施,很可能就是這位驪姬,也就是因為她,著名的晉文公重耳不得不大逃亡,史稱“驪姬之亂”。

《墨子》:“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

這段話很簡短,只說西施這個美女沉江,卻沒說她為何沉江,這也給後來西施的故事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墨子》這段話,可能是先秦諸子,第一次出現關於西施的記載。自墨子後,《孟子》、《莊子》、《荀子》等都屢次出現西施。然鵝,他們筆下的西施,可能只是美女的代稱罷了。

西施的故事是怎麼流傳起來的?

西施的故事,主要兩大塊組成:

一,軼事趣聞:東施效顰和沉魚之容。

東施效顰這個典故出自《莊子》,莊子是一位浪漫散文家,他的散文瀟灑而充滿想象,當然,和真正的歷史就相差甚遠了。正因為莊子的文章,東施效顰才廣為流傳。

至於沉魚之容,這點就是後世穿鑿附會,加到西施身上的。這個典故也是出自《莊子》,說得卻並非是西施。

《莊子》:“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 也就是說,沉魚之容,最先是來形容毛嬙和麗姬的,後人張冠李戴,慢慢地將其轉移到了西施身上。

二,西施到吳國做間諜以及和范蠡的愛情故事。

西施到吳國做間諜之事,以前都沒有記載,直到東漢,有兩本書《絕越書》、《吳越春秋》才提到。這兩本書大體上就和我們現在看到的西施故事差不多了,西施不僅當了間諜,最後還和范蠡一起泛舟遊於太湖,過起了神仙眷侶的生活。

這兩本書成書時間,都在東漢,離吳越爭霸這段歷史至少過了五六百年。相當於現代的人寫明朝,毫無根據地忽然冒出了一個袁承志,不僅幫助李闖滅了崇禎,還假託他是明末將領袁崇煥的兒子。

這種故事,娛樂一下就可以了,不能當成真實的歷史。《絕越書》和《吳越春秋》問世,離西施的故事實在相距太遠,它的記載只能當做故事來看。

如同金庸小說一樣,假借歷史人物的名字,進行二次創造。真的東西有,假的東西更多。

西施,這個幾近於虛構的人物,不僅成了四大美女之首,還冠上了“西子”的稱呼。這都由於古代文人們的二次創造,逐漸讓主流界都認為西施是真實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