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明朝亡於萬曆一說,撥開歷史迷霧,前塵往事孰是孰非?

前段時間在其他自媒體平臺上看過一篇文章“明非亡於萬曆”,文中借用了新中國成立後對定陵的考古發掘,指出萬曆帝有腿疾、駝背、壞齒,以此來解釋了萬曆數十年不上朝的理由。要知道他死時,快已經差不多60歲了,老年人駝背和腿疾難道不正常?如果是他年輕時就這樣,恐怕他父親(明穆宗)也不會把他當做繼承人選,而改換朱翊鏐為繼承人。另據傳開挖定陵時出了一系列的怪事,參與考古挖掘的工作人員無一善終或斷子絕孫。

明朝亡於萬曆一說,撥開歷史迷霧,前塵往事孰是孰非?

在我個人的看法中,其實明朝是一個很奇怪的王朝,其中包含了奇葩的皇帝(英宗、武宗、世宗、神宗、光宗、熹宗)經典的書籍(如金瓶梅、西遊記)

今天就只講萬曆皇帝朱翊鈞(廟號神宗),提起明神宗我不由得想起了另外一個也擁有神宗廟號的人宋神宗(趙頊),我把這兩位皇帝相互比較了一番,發現了一些共同之處。

明朝亡於萬曆一說,撥開歷史迷霧,前塵往事孰是孰非?

  • 一般來說皇帝的廟號只有一個字,是由後世繼任者或大臣對先帝一生功過的評價,比如太、文、武、高、仁、宣、世、聖、玄、孝、殤、哀、廢、熹、憲等等,能用“神”這個字的在我個人的看法來講是明褒暗貶的意思,綜合這兩位皇帝一生的事蹟來看有一點非常相似:
  • 這兩位皇帝在執政的初期都很勤勉,然而中道崩途,最後妥協退讓,不了了之。不僅皇帝相似,連他們的首相王安石和張居正都相似,都是當朝的改革家。

1、明神宗皇帝數十年不上朝把原因歸功於有腿疾的話是站不住腳的,你走路不方便可以叫人抬啊,是不是?我想他不上朝的真正原因還是因為在立太子的事情上和大臣們的較量,眾所周知明神宗特別鍾情於鄭貴妃,還有和她的孩子朱常洵(福王),但大臣們一致支持皇長子朱常洛,乃至於君臣失和,一氣之下就數十年不上朝。

2、雖然不上朝但還是在積極處理政務一說,這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回顧他爺爺(明世宗)嘉靖帝一生來看,雖然他爺爺也長達二十多年不上朝,但他爺爺可是在內閣和司禮監之間把這些大臣玩得溜溜轉,可以說把權利制衡得相當完美,國家大事在他的道觀裡一覽無餘。(注:明世宗鍾愛修道飛昇),我對明世宗的評價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但明神宗趕他爺爺差遠了,國家大事只關照就那麼幾個人,在我們現在的說法是:大老闆神出鬼沒很正常,他也管了事,但從沒關心過基層幹部的大老闆也幹不了什麼大事。這種做法導致他失去了同盟者。

明朝亡於萬曆一說,撥開歷史迷霧,前塵往事孰是孰非?

3、明神宗皇帝沉迷後宮酒色一說,我比較贊同,雖然他一生獨寵鄭貴妃,不算是濫情之人,但歷史上的商紂王獨寵妲己,周幽王獨寵褒姒,唐玄宗獨寵楊貴妃都造成了王朝覆滅的影響。我的評價是:鄭貴妃帶給了明神宗無限的快樂也帶給了他無限的煩惱,國家大事僅僅是夫妻之間和極少數大臣的商量下定論的,沒有章法。鄭貴妃還不斷的為其家族和兒子斂財,朱常洵在洛陽的封地就有兩萬傾官田,王宮建造花費了三十萬兩,然而這一切明神宗都是默許的。據傳在他死後沒多久,明朝被李自成覆滅,這位他曾經最疼愛的兒子還被活煮了。

4、強徵礦稅,明光宗即位後便下令罷免全國範圍內的礦監、稅使,停止任何形式的的採礦活動。礦稅人們早就所深感厭惡,所以這個詔書一頒佈,就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乃至於歡慶,這說明了什麼?明神宗強徵礦稅是不得民心的。

明朝亡於萬曆一說,撥開歷史迷霧,前塵往事孰是孰非?

綜合評價:在明神宗統治的48年裡,在當時的社會出現了近代的氣息,如果加以引導和改革可能出現另一番盛世景象,然而在皇帝和臣子的爭鬥中,為了各自的利益抹殺了這千載難逢的機遇。明神宗一朝三大徵耗盡了國家的庫存,因立太子事件(反抗祖制)和群臣對峙數十年不上朝,對寵愛的鄭貴妃和兒子他們瘋狂斂財和搜刮民脂民膏的行為視而不見,雖初期有張居正輔佐出現了萬曆中興的局面,終究是曇花一現。

明神宗一朝姑息了女真族愛新覺羅氏的崛起(建國後改為清),在他臨死之際,最終慘敗於薩爾滸之戰,敲響了明亡的喪鐘,僅僅在他死去24年後,他的孫子明思宗在國破家亡之際就上吊自殺了。明朝這樣最後一個由漢民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至此滅亡。可能也是他看不到、猜不到的結局吧。所以明亡於萬曆一說,我是認可的。

本文在此結束,著名的歷史人物會招致後世不同的看法,本文也僅僅代表個人的觀點,各位看官也可以不認同,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嚴禁搬運仿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