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的古代守陵人軼事

之前的文章介紹了咱們西安的“十三陵”,這足以證明西安的歷史廣度和深度,即不僅是鼎盛時期的秦漢唐,非都城時期的元明清,同樣留下了很深的歷史印記除了這些埋藏在地下的陵寢,還有一群與陵寢息息相關的人——守陵人。

陝西的古代守陵人軼事

守陵人,聽著感覺很神秘,其實正如大宅子需要“門房王大爺”一樣,陵墓打造好的第一天就自然需要人守護,從而守陵人就誕生了。古代的一些皇家陵寢,周圍往往會出現村落,這些村落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守護好這個陵寢,因此,守陵人,其實不是單指某一個人,而是某一個家族、某一種勢力或者是某一片地域的人。

陝西的古代守陵人軼事

同時,守陵人不僅僅有武將,還有宮女,甚至是妃嬪。據史料記載,西漢時不僅皇帝死後要命令宮女去陪著他,有時候皇后、太后單獨下葬,也會安排一定數量的守陵宮女。西漢初年,呂后妒恨劉邦的寵妃,在高祖駕崩之後,呂后便把那些沒有生育子嗣的嬪妃打發到陵園去居住。漢武帝后宮人數膨脹,他死後,守陵的嬪妃宮女人數更多。

陝西的古代守陵人軼事

小家說過的酷愛搬家的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陵園妾》,就描述了為皇帝守陵的宮女形象:陵園妾,顏色如花命如葉。命如葉薄將奈何,一奉寢宮年月多。年月多,時光換,春愁秋思知何限。青絲髮落叢鬢疏,紅玉膚銷系裙慢。憶昔宮中被妒猜,因讒得罪配陵來。老母啼呼趁車別,中官監送鎖門回。

陝西的古代守陵人軼事

而關於守陵人,咱們陝西最著名的莫過於秦始皇陵。據說,當年項羽燒完了阿房宮,還帶著人去挖秦始皇墓,就在這時,衝出了一隻三千人多的軍隊,為首之人正是秦始皇的大將蒙常山。不過雙方並未交戰,卻狂風大作,起了風沙,項羽這邊的謀士建議撤退,說是怕出什麼古怪,因為秦始皇之前追求的是長生,怕是有什麼禁忌,因此便下令撤退。

陝西的古代守陵人軼事

從此以後,蒙氏一族人便世代守護秦始皇陵,並規定後代20年一輪換,每一代人都要為秦始皇陵守護20年。由於他們很多人為了生存,為了生活,不得已改名換姓,走出了村子,因此,到現在都未找到這群人的蹤跡。

陝西的古代守陵人軼事

傳說固然是傳說,小家自然不會全信,但是關於守陵人,現代的考古還是給出了一定答案。據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勘探的成果,在陵園南內外城垣之間發現了兩座漢代早期墓葬,兩座墓均為南北向磚室墓,後室由長約1.6米、寬約0.23米、厚約0.11米的長條實心磚砌成。那麼問題來了,秦始皇陵怎麼發現了漢墓呢?

陝西的古代守陵人軼事

據相關考古資料顯示,該墓葬帶斜坡墓道,由斜坡道、前室、後室、耳室組成,頂部用長條磚平鋪,兩座墓葬用於封閉後室的長條磚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最大的實心磚,據專家分析,這兩座墓葬很可能是漢早期守陵人的墓葬,而這也和史書中關於“劉邦派人專門守衛秦陵”的記載所吻合。

陝西的古代守陵人軼事

除了秦陵,陝西還有多處和守陵人有關的歷史軼事,現羅列如下:

西周南宮适墓

周至縣青化鄉二廟村北300米,原有半圓形封土堆,已毀,面積約45平方米,相傳為南宮适墓。南宮适為西周初年人,武王滅商命他發鹿臺糧以濟貧,二廟村曾有南宮氏後裔為守墓人,清代仍居此。

陝西的古代守陵人軼事

唐茂陵

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於興平市南位鄉茂陵村,此地在漢代是槐裡之茂鄉,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在此建壽陵,故稱茂陵。據相關考古發掘顯示,茂陵陵園內建有祭祀的便殿、寢殿,以及包含守陵宮女在內的5000守陵人居住的房屋,在陵園的東南營建陵邑,許多文武大臣、名門豪富遷居於此,人口達27萬多人。

陝西的古代守陵人軼事

唐楊貴妃墓

楊貴妃墓位於興平市西12.5公里的馬嵬坡,園內墓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磚。據傳說當年婦女用貴妃墓上的土搽臉,可去掉臉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細膩白嫩,其墓土被稱為“貴妃粉”,遠近婦女爭相挖取,於是墓的封土堆越來越小,因此守墓人用磚將其包砌,這樣,人們就再也無法從墓上取土了。

陝西的古代守陵人軼事

明秦王墓

西安市長安區,有一些村落是明朝藩王陵墓的守陵人和駐軍兵營發展起來的村落,總稱“九井十八寨”,感興趣的親可點擊閱讀 ,在此不再贅述,同時也會在下期說說“九井十八寨”的歷史緣由。

陝西的古代守陵人軼事

清翰林碑

涇陽西二十里有個村子,過去住的全是徐姓人家,周圍棗樹成林,把村子遮罩得嚴嚴實實,方圓數十里的人都把這村子叫棗園徐家。在村子西邊曾有一塊很大的塋園,園裡有石人、石馬、高大蒼翠的柏樹,還有雄偉、精巧的石牌樓。

陝西的古代守陵人軼事

此處是清朝大學士左宗棠為了報答恩師太常寺少卿徐法績,表彰其廉潔奉公、識人愛才的高風,親自為其撰文立碑,同時,還出資購田擴大了塋地,建造了牌樓,並親手在塋園栽植柏樹,並安置了守墓人,現尚存半塊殘缺的翰林碑。

下期預告:九井十八寨——西安的明秦王守陵人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