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古代守陵人轶事

之前的文章介绍了咱们西安的“十三陵”,这足以证明西安的历史广度和深度,即不仅是鼎盛时期的秦汉唐,非都城时期的元明清,同样留下了很深的历史印记除了这些埋藏在地下的陵寝,还有一群与陵寝息息相关的人——守陵人。

陕西的古代守陵人轶事

守陵人,听着感觉很神秘,其实正如大宅子需要“门房王大爷”一样,陵墓打造好的第一天就自然需要人守护,从而守陵人就诞生了。古代的一些皇家陵寝,周围往往会出现村落,这些村落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守护好这个陵寝,因此,守陵人,其实不是单指某一个人,而是某一个家族、某一种势力或者是某一片地域的人。

陕西的古代守陵人轶事

同时,守陵人不仅仅有武将,还有宫女,甚至是妃嫔。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不仅皇帝死后要命令宫女去陪着他,有时候皇后、太后单独下葬,也会安排一定数量的守陵宫女。西汉初年,吕后妒恨刘邦的宠妃,在高祖驾崩之后,吕后便把那些没有生育子嗣的嫔妃打发到陵园去居住。汉武帝后宫人数膨胀,他死后,守陵的嫔妃宫女人数更多。

陕西的古代守陵人轶事

小家说过的酷爱搬家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陵园妾》,就描述了为皇帝守陵的宫女形象: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寝宫年月多。年月多,时光换,春愁秋思知何限。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慢。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老母啼呼趁车别,中官监送锁门回。

陕西的古代守陵人轶事

而关于守陵人,咱们陕西最著名的莫过于秦始皇陵。据说,当年项羽烧完了阿房宫,还带着人去挖秦始皇墓,就在这时,冲出了一只三千人多的军队,为首之人正是秦始皇的大将蒙常山。不过双方并未交战,却狂风大作,起了风沙,项羽这边的谋士建议撤退,说是怕出什么古怪,因为秦始皇之前追求的是长生,怕是有什么禁忌,因此便下令撤退。

陕西的古代守陵人轶事

从此以后,蒙氏一族人便世代守护秦始皇陵,并规定后代20年一轮换,每一代人都要为秦始皇陵守护20年。由于他们很多人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不得已改名换姓,走出了村子,因此,到现在都未找到这群人的踪迹。

陕西的古代守陵人轶事

传说固然是传说,小家自然不会全信,但是关于守陵人,现代的考古还是给出了一定答案。据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勘探的成果,在陵园南内外城垣之间发现了两座汉代早期墓葬,两座墓均为南北向砖室墓,后室由长约1.6米、宽约0.23米、厚约0.11米的长条实心砖砌成。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陵怎么发现了汉墓呢?

陕西的古代守陵人轶事

据相关考古资料显示,该墓葬带斜坡墓道,由斜坡道、前室、后室、耳室组成,顶部用长条砖平铺,两座墓葬用于封闭后室的长条砖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大的实心砖,据专家分析,这两座墓葬很可能是汉早期守陵人的墓葬,而这也和史书中关于“刘邦派人专门守卫秦陵”的记载所吻合。

陕西的古代守陵人轶事

除了秦陵,陕西还有多处和守陵人有关的历史轶事,现罗列如下:

西周南宫适墓

周至县青化乡二庙村北300米,原有半圆形封土堆,已毁,面积约45平方米,相传为南宫适墓。南宫适为西周初年人,武王灭商命他发鹿台粮以济贫,二庙村曾有南宫氏后裔为守墓人,清代仍居此。

陕西的古代守陵人轶事

唐茂陵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兴平市南位乡茂陵村,此地在汉代是槐里之茂乡,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在此建寿陵,故称茂陵。据相关考古发掘显示,茂陵陵园内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包含守陵宫女在内的5000守陵人居住的房屋,在陵园的东南营建陵邑,许多文武大臣、名门豪富迁居于此,人口达27万多人。

陕西的古代守陵人轶事

唐杨贵妃墓

杨贵妃墓位于兴平市西12.5公里的马嵬坡,园内墓冢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砖。据传说当年妇女用贵妃墓上的土搽脸,可去掉脸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细腻白嫩,其墓土被称为“贵妃粉”,远近妇女争相挖取,于是墓的封土堆越来越小,因此守墓人用砖将其包砌,这样,人们就再也无法从墓上取土了。

陕西的古代守陵人轶事

明秦王墓

西安市长安区,有一些村落是明朝藩王陵墓的守陵人和驻军兵营发展起来的村落,总称“九井十八寨”,感兴趣的亲可点击阅读 ,在此不再赘述,同时也会在下期说说“九井十八寨”的历史缘由。

陕西的古代守陵人轶事

清翰林碑

泾阳西二十里有个村子,过去住的全是徐姓人家,周围枣树成林,把村子遮罩得严严实实,方圆数十里的人都把这村子叫枣园徐家。在村子西边曾有一块很大的茔园,园里有石人、石马、高大苍翠的柏树,还有雄伟、精巧的石牌楼。

陕西的古代守陵人轶事

此处是清朝大学士左宗棠为了报答恩师太常寺少卿徐法绩,表彰其廉洁奉公、识人爱才的高风,亲自为其撰文立碑,同时,还出资购田扩大了茔地,建造了牌楼,并亲手在茔园栽植柏树,并安置了守墓人,现尚存半块残缺的翰林碑。

下期预告:九井十八寨——西安的明秦王守陵人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