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减肥人士告诉你:如何才能稳定的“瘦着”?

资深减肥人士告诉你:如何才能稳定的“瘦着”?

1

5月已到,你的减肥大计好吗?

今天,咱们聊一个“沉重”的话题:

为什么你减肥总是不成功?

为什么你想“稳定的瘦着”就成了奢望?

PS:自我介绍一下:

本人经历过“四个月从150减到106”的战绩;

也曾经历过从“106反弹到120+”的绝境,堪称资深减肥人士,下面捉到的心理学知识点,本人亲测有效(想看不?)

1

你为什么会屡减屡败?

是意志力不够强吗?还是努力程度不够?

其实你不用太自责,真正让你“瘦不下来”的元凶是:你的生物学基因。

这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研究成果。(他是心理学领域大师,曾以最高票当选心理学会主席,获得过终身成就奖)

他认为,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酗酒、减肥、焦虑、抑郁……按容易改变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类:

▶很容易改变的,比如惊恐症;

▶很难改变的——付出极大努力才能改变一丁点,比如焦虑;

▶根本无法改变的;非常沉痛的告诉你,“超重”,就属于这一类,你的遗传基因和生物指标会给你设定一个理想体重,那么拼命,也只能是“暂时改变”。

想起肥肥的女儿郑欣宜,她为减肥吃尽了苦头,一度成功瘦身,还出过书,如今早已复胖。

了解这一点,并不是让我们放弃,而是建立一个理性的心态:

不用太焦虑,你已经尽力了

不要总想着“我真没用——连控制体重都做不到,还能做什么?”,陷入到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中,不停地进行自我攻击。

做好持久战准备,防被忽悠

懂得那些“七天瘦10斤”“一个月逆袭”就是大烟,减的仅仅是焦虑,真正的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

每一个能长年保持体型的人,要么是有“天赋”,要么是那种极致自律者,背后都是长年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

资深减肥人士告诉你:如何才能稳定的“瘦着”?

3

理性的心态,是减肥计划的先决条件。

接下来,在这个清醒的认知基础上,我们先来订目标。

目标别太浮夸

很多健身软件都可以直接计算出:要减掉十斤,用一个月时间或两个月时间,分别对应着每天需要运动多少,热量控制在多少。

你一天吃多少,运动多少?自己心里没点b数吗?为什么要理性订目标?

除了目标导向原理外,这里还涉及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百科)

比如说:情侣吵架,女的生气,男的去哄,但每次哄都没有用……男的以后就不再哄了——屡次的失败经历让他认得出结论:

再哄她也还是生气,于是放弃努力。

有的小伙伴被朋友刺激了一句,或者眼红同事小婊砸又瘦又美,遂默默许下一个大跃进目标。

一旦目标不能实现,第一次失败还能收拾残局重来,第一次失败,第三次失败……轮回几次,可能就陷入习得性无助。

你自己都不会相信自己了。

资深减肥人士告诉你:如何才能稳定的“瘦着”?

提高未来预期收益,给自己赋能

习得性无助最大的破坏力就是成为行动的 “心障”,挫伤能动性。

塞利格曼博士也肯定了“信念”的改变力。

其实我们自己也深有感受:

减肥最困难的往往不是巨胖,而是那些微胖界女神。

对她们来说,减肥的信念并不强——因为对她们来说,减肥不成功,保持现状也没那么糟;减肥成功,也没有那种丑小鸭逆袭的惊艳……

收益不够诱人,信念也就没有强大到能形成驱动力,那实际行动也就跟不上了。

而超模为什么能坚持魔鬼训练和节食?

他们是靠身材吃饭的,收益大到完全能覆盖到眼前的损失。

试着提高预期收益,加强自己的信念。

瘦下来可以约男神,瘦下来奖励大牌衣服,瘦下来可以最大化避免家族的高血压症。

资深减肥人士告诉你:如何才能稳定的“瘦着”?

战线别拉得太长

人不是理性动物,总是趋向于短期可见利益。

半年后变瘦变美收获的快感,和今天晚上这顿大餐相比,后者更有诱惑力。

所以我们常常明明知道减肥健身的长期利益,也难以拒绝眼前的诱惑。

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就要把目标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建立即时反馈机制。

“先完成两斤的小目标”,尝到成功的快感,感受到掌控的成就感后,会更容易坚持下去,完成总KPI。

具体可参考工作中的 “过程管理”法:

围绕一个大目标(20天减掉5斤),界定指标由哪些要素构成的,把目标和要素的关系,用公式界定出来:

减重=节食+运动+服药

腰腹塑型=节食+腹肌锻炼+臀部锻炼

深入这些要素,看它们有哪些提升改进的空间。

想提升的话,需要拆分和落实成哪些具体手段?

比如“增加运动量”,结合自身情况,拆解成30分的快跑+睡前两组有氧KEEP。只有把所有要做的工作,拆分到极细致极具体。

80%以上的事情要可知可控的,20%当成彩蛋,总体目标才可控

资深减肥人士告诉你:如何才能稳定的“瘦着”?

4

减肥能成功的人,有时功夫在“减肥外”。

前天看了一部粘土动画《玛丽和马克思》,影片中的男主人公马克思是一个暴肥症+精神病患者。

他嗜吃,每当心烦/焦虑/恐惧/无助/忧伤/愤怒时,就忍不信要猛吃甜筒巧克力缓解紧张……为什么对食物这么依赖?

因为他别无选择。

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有表情识别障碍,无法和人沟通交流,工作也枯燥无趣,他一生也没有自己的家人,唯一的朋友,是他的笔友。

在他黑白色调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让他感受到满足感和成就……除了吃。

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戒掉生命中唯一带来快乐和安慰的巧克力?

有时候,我们管不住嘴,也许是因为生活太单调乏味,——吃成了唯一提供欢乐的方式。

如果是这样,更迫切的任务,不是减肥,而是拓宽生活的纬度,找到更多获得欢乐的渠道。

资深减肥人士告诉你:如何才能稳定的“瘦着”?

5

最后,说点减肥外的题外话:

你真的确定,你需要减肥吗?

我见过很多女生,压根不需要减肥,却心心念念吵着要减肥。

她们内心深处以为:只有瘦一点再瘦一点,自己才能更完美更有魅力,得到别人的认可。

具备魅力,获得认同和关注,并非减肥就能做到,也许你真正需要的是:读书/旅行/学习/善良/放松……

本人一直认为:

奥普拉、肥肥、高晓松……他们的胖,正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塞利格曼博士写作《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真正用意是:

让我们学会正确的评估自己,接纳自己,这才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可别把自己变成书里那只不断囤积粮食的土拨鼠——为了囤积而囤积,为了减肥而减肥。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