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苗阜的基本功如何?

花鵬翔

這裡是德雲驛站,我是店小二兒丞丞欣欣,請多多關注!

一提起苗,就想起郭老闆。要說苗的基本功如何,那得找個“參照”便知!

要是光拿幾段相聲比較,苗的《滿腹經綸》說的也不錯,但郭老闆的《西征夢》不是一樣經典!



一,具體師承 苗本身屬於半路出家,沒有明確的師承!郭老闆三進北京城,期間曾拜金文聲老先生學習西河大鼓,拜侯耀文老先生學習相聲!

二,成長環境及經歷 苗先是在某鐵路站工作,後轉行當電力工,然後又去某鐵路藝術團學習表演,最終說的相聲,說相聲時間比較短!反觀郭老闆,由於父親是片警的緣故,那裡的梨園,小劇場,相聲園子等都歸他管。所以郭老闆從小就遊離在眾多藝人當中,耳燻目染,藝術氣息濃厚,基本功紮實!

三,面相及聲色 苗的面相屬於“地包天”,不夠老成,再說一些倫理段子的時候,太生澀,顯得浮華!苗的嗓音也不夠渾厚,太沙啞,開場不能很快塑造人物將觀眾吸引進來!郭老闆從小一副老成樣,聲音辨識度高。塑造人物力極強進入人物順暢,觀眾基本聽幾個包袱就能歸納出“整體物”來!


四,舞臺經驗 及效果 苗說的是笑話,郭德綱說的才是相聲。笑話靠劇本取勝,相聲靠功力取勝。苗的相聲有點類似主流相聲中“電視相聲”,有點照本宣科。相聲裡也有點“屎尿屁”,但“現掛”很少。郭老闆的相聲大多以塑造市井小人物為主,暗諷居多。相聲講究的就是“即興反應”,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能讓觀眾笑,對的起觀眾的票錢,這一點苗跟郭老闆差的可不是一分半離。在學、逗、唱方面就更沒法和郭老闆比了,差的更多了,從沒看過他展示過,非常凸顯他的基本功很鬆、散!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

再者,苗的官癮太大,沒有國家宣揚的工匠精神。一出點小名,本事還沒學全,就開始排擠前輩,這倒有點符合他的“地包天”的面相!




德雲驛棧店小二兒

我是無意間聽了苗阜的《滿腹經綸》才開始去主動了解苗阜王聲這對相聲新秀的。比起郭德綱于謙,苗阜王聲算是相聲新秀。

在相聲的四門功課說學逗唱來說,我們逐步分析他的基本功。

說:因為苗阜本身非相聲專業出身,半路出家,對於相聲演員來說必須口齒伶俐,但是對於苗阜來說,些微的欠缺一點,在語速不快的情況下我們能夠聽清,有些燥,同時他的表演有些不自然,經常用到的技巧是故意說錯詞,然後捧哏進行糾正,這類技巧在他的相聲佔比超過一半,聽一兩次感覺還好,聽多了覺得沒有新意。我們很少聽到他的貫口,傳統貫口類節目很少演,這方面很顯然基本功不夠紮實。

學:因為苗阜是陝西人,我聽過他在舞臺上學陝西方言挺可樂的,在模仿陝西農民口音有點韻味。但是相比郭德綱的學方言還差的遠,郭德綱學河南方言,山東方言等都不錯,惟妙惟肖。但是在這塊苗阜並不輸於郭德綱的徒弟,畢竟每個人的擅長點不一樣。

逗:同樣的一個包袱,從不同的相聲演員的口裡說出來,效果不一樣,這看的就是演員的能力了。整天來說苗阜的這一基本工還是比較紮實。

唱:這是苗阜的短板,郭德綱說相聲演員的唱是唱太平歌詞,這苗阜的太平歌詞簡直沒法聽。估計很多觀眾也很少他唱太平歌詞。拋開太平歌詞,我們說說他的學唱,我聽過他的送情郎,我都覺得比他唱的好,所以這這點不敢恭維,這方面的能力比較差。

在當今相聲界,如果以郭德綱的基本功為標杆基本功是40分的話,我覺得苗阜能拿6分,及格水準,能看,但說不上特別好。

以上為個人見解。希望我的回答大夥兒能夠喜歡。


油墨不打烊

李安曾經說過一句話很真實:“天賦決定上限,努力決定下限,尤其是藝術這個行業,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的……”。

這個努力就是常說的基本功。因為大部分人其實是不知道如何去努力的,但通過練習基本功可以讓自己知道有哪些不足。那麼放到相聲行業,就是常說的四門功課“說學逗唱”。

說:口齒清楚,能表演大段貫口,能說倒口,能學怯口。

學:學習模仿其他藝術門類的表演,包括戲曲、歌曲、鼓曲、舞蹈身段…。

逗:對幽默有獨特理解,能與觀眾產生共鳴。

唱:太平歌詞,數來寶,也包括開場小唱,俗稱“門柳”。

籠統說是四門功課,但是每個人未必一樣,尤其是“學”,每個相聲演員都有自己的特長,而且大多與自身經歷有關。比如侯寶林學過京劇,所以他的特點是學唱,尤其是京劇的正唱。再比如馬志明學過武生花臉,他在一些表演中就加入了武生的身段。

比如北京曲藝團學員班,除了曲藝老師,文化老師,還有專門請來的戲校老師,學員每天要練功壓腿練表情練眼神。學的這些未必都能放上相聲舞臺,但我們要承認科班出身的演員真比半路出家的演員基本功紮實。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于謙,他在學校成績一般,參加工作也是半溫不火,但當他遇到郭德綱後,他的這種科班優勢馬上就體現出來了,這就是俗稱的童子功,小時候打下的基礎是一輩子不會忘的。

同樣還有個例子就是姜昆,姜昆不是沒有想法,但是他屬於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很想努力,但是他不知道努力的正確方向,所以他把希望寄託在文本創作者身上。

當年他是想找諶容幫自己寫相聲,諶容看不上相聲文本拒絕了,正巧諶容的兒子梁左回來聊了幾句,梁左手上正好有本新寫的小說《虎口遐想》。姜昆就勸梁左說:“你寫多少小說別人才會知道你?寫相聲上春晚一夜就紅了。”梁左是典型的文人脾氣,經不起別人恭維,當時就同意把小說改成相聲。

從此梁左成了姜昆的專用創作者,但是當梁左病逝之後,姜昆缺乏基本功的劣勢就表現出來了,即使他用三十年的時間去重新理解《虎口遐想》,但他並不能真正理解作者梁左的用意。

至於說苗阜的基本功?不吹不黑的評價,呵呵兩字。

描述問苗阜會不會成為相聲一哥?我告訴你,他頂多就是相聲一哥們兒。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苗阜王聲一開始的《滿腹經綸》,讓他成名之後,作為銅川人的我著實替他高興了一段時間。

苗阜是鐵路子弟,就讀於礦務局子弟小學,後來,苗阜考到了寶雞鐵路運輸高級技工學校。畢業後,他被分到了富平縣梅家鎮車站,轉行當電力工。2002年起,到西安鐵路局藝術團學習表演,最終被抽調到藝術團。


苗阜的師父是鄭小山,有沒有學到鄭小山的本事那就不曾而知了,因為鄭小山說過(大家都知道相聲需要口齒利落、吐字清晰,這是最基本的),我幹這個的,必須得找好苗子。口齒利落,觀眾才聽得清楚,聽得真切,笑得利落。收徒要看你是不是這個的根,你嗓子不行,那就別費勁。苗阜非常愛學習,喜歡鑽研。我想收他,他也想拜我,就收了。”

反觀苗阜的普通話,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就他在舞臺上說我們陝西本土話或者陝普(陝西普通話),作為土生土長的陝西楞娃兒,我都會成懵逼狀態(思考中)。



苗阜的《滿腹經綸》讓他在相聲界有了一定的地位,也讓他成為了著名相聲演員。除了《滿腹經綸》這一經典,再就是《學富五車》、《禮儀漫談》還能拿的出手之外,真的沒有其他可以撐門面的了!

他很缺乏表情的豐富性,即使他的表情變幻,都讓人感覺很彆扭,那麼的不自然。太過刻板、機械、呆滯、機械、死板、呆板。他的唱腔……歌曲不如經常去歌廳唱歌的人,戲曲(尤其秦腔)還不如農村那些班子唱的好嘞。

盧鑫玉浩也是後起之秀,苗阜這個逗哏還不如玉浩這個捧哏的基本厲害!

還不如盧鑫玉浩這兩個外地人說的陝西本土話和陝普(陝西普通話)讓人聽的清晰!


陝西憨厚娃

苗阜老師是相聲譜系第七代傳人,相比同為第七代傳人的其他同行來說,基本功非常一般,因為這些人裡有:馮鞏,牛群,姜昆,劉偉,趙炎,王謙祥,李增瑞,李金斗,孟凡貴,趙保樂,單聯麗,戴志誠,鞏漢林,笑林,黃宏等眾多一度霸佔春晚語言類的大咖們和非主流相聲界的扛把子---郭德綱以及大唐雷音寺的首席配音師梁宏達。

苗阜從藝相聲比較晚,之前一直在鐵路部門工作,做過電工,後進入藝術學院學習,並調入藝術團,才開始了從藝經歷。此時苗阜已經20多歲了。這個時候再補基本功,有點晚了。因此,苗阜的基本功有所欠缺,也是有原因的。

不過,可能是因為他和王聲老師,尤其是王聲老師的學歷較高,畢竟,王聲老師是陝西師範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因此,二人的作品很巧妙的避開了他們的不足之處。也正因如此,兩人的作品有些別出心裁的味道。相比倫理哏,此二人的相聲有一定的知識性,如果不瞭解相關歷史背景,不容易知道他們的笑點在哪,另外,他們的相聲裡摻雜了大量的陝西方言,因此,受眾群體比較受限。

西安雖然是個大都市,但受制於地域,曲藝方面遠沒有京津地區的多樣和繁華。畢竟,陝西最大眾的就在吼秦腔。而苗阜的嗓音條件又不好,他唱功上不足也不在意料之外。說西安是“相聲沙漠”有些言過其實,但那裡發展相聲確實遠不如京津地區有優勢。能有青曲社等相聲團體,能有苗阜等一眾新生代相聲演員,已經實屬不易了。所以,我們沒有必要苛責太多。

很多人總喜歡那他和郭德綱比,比來比去的結果都是郭德綱以及德雲社都遠好於苗阜和青曲社。

無論是褒郭貶苗,還是褒苗貶郭 我都不贊同。聽相聲不久圖一樂嗎?何必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呢?我聽郭德綱于謙的,覺得挺好,聽苗阜王聲的,也覺得不錯,聽郭陽郭亮的,覺得過癮,聽盧森玉浩的,也很出彩。本來上班就很累了,回來想聽段相聲放鬆一下,不管誰的相聲,聽著能樂,聽完覺得心情好了就行了。明明聽的咬牙切齒,還堅持聽完,你這不是給自個找罪受嗎?在議論一通,挑挑毛病,等於又把這段相聲過了一遍,這不是有病嗎?

我個人認為,覺得好聽就聽一段,覺得不好聽,就趕緊換一段。沒必要褒這個貶那個,誰還不都是為了混口飯吃嗎?

如果,是為了挑毛病,找槽點而去聽某人的相聲,那就是純粹為了噴而噴了。某些人的相聲再差,也有他的可取之處,互相學習,才能共同進步。

而如今,相聲界最大的壁壘就是“師承”。想想武俠小說裡的那些名門正派,誰教徒弟都會“留一手”。結果到最後,即使曾經無比輝煌的武功,最後也會淪為普普通通的花把勢。如今,相聲正處在發展的好時期,需要的是你中有我,而不是有你沒我!

我不希望這麼藝術死於“門第觀念”。


遊子天涯君莫問

第一次看他演出是天津相聲節,忘了哪屆了。他帶青曲社來的。實話實說,很一般。大概在六年前,全國優秀曲藝節目評比,看錄像。一等獎一個是中篇評彈《繡娘》,另一個是兩位很有名的演員的相聲。七個評委,六個同意。我反對,我認為苗阜,王聲的《滿腹經綸》應該一等獎。最後,大家同意了我的意見。

一個段子火了,不能代表真正水平。王聲是個好量活的。二人還需努力,多出好作品。成為相聲一哥,難!難於上青天!


高玉琮

作為相聲曲藝演員,能在大庭廣眾下、藏龍臥虎的觀眾面前,煞有介事逐字介紹解釋雖冷僻但只要稍有歷史文化知識基礎、聽過劉蘭芳《說岳》評書,就絕不會把嶽王廟前四大裸跪奸臣之一的直接害死岳飛的"未其蟹”念成"萬墨其",還開口說"南宋奸相萬墨其",請問万俟卨做過御史中丞,終高宗之朝秦檜權相秉政外,什麼時候輪到万俟卨了,為了證明他的壞,張口就說奸相,他以為底下看的觀眾都象他似的二百五啊,一葉落而知秋,他能毫不猶豫、斬釘截鐵、言之鑿鑿生怕觀眾聽不懂的詳解"知識",可見他根本沒有受過評書、相聲、曲藝、戲劇的薰陶,也沒有虛心求教於相聲曲藝同行前輩,完全是望文生義,閉門造車瞎琢磨自以為是的二楞演藝風格,什麼砥礪磨鍊對他而言是費不起那功夫,說什麼是什麼哪管觀眾同行的譏諷和嘲笑,他的基本功是揣摩領導、諂媚逢迎,藝術?別逗了,我們又不是跟他一樣的沒有藝術欣賞力。


我是蛋疼哥

題主意思是客觀點對嗎?

事實上,個人認為苗阜的基本功在80後這一代專業相聲演員中算中上水平。

1,他儘管不是從小學藝,但是最起碼在需要做根基時候做了根基,而且也是名家給的指導,所以,就基本功而言,他還是經過了正確的指導的

2,實踐經驗給了他非常明確的方向。雖然沒有進行童子功的打底,但是就教育而言,我們認為,在明確明白什麼是基本功的時候,有目的有方向有指導的學習,對於基本功而言,精進程度可能更好。

3,後期臺上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不要為了展示基本功而練基本功。九九乘法表都會背,但是要求數學家上臺就顯示自己九九乘法表背的有多熟練,這個人就不是個有素質的數學家。看老先生的作品,基本功穿插在作品中體現,而這個體現絕不是炫耀自己的基本功,用這些功夫去演繹作品才是最好的。

所以,綜合看來,在80後這代相聲演員中,他的基本功屬於中上之質


慕容曉春

個人了覺得苗阜相聲功底還行,但一哥可能談不上。現在相聲界德雲社一家獨大,儘管郭德綱的後輩們還不能像他們的師傅一樣面面俱到,但想在德雲社站穩腳跟,那是必須有自己的特色的。德雲社就是中國的乒乓球隊,是全運會冠軍比奧運冠軍難度大的地方。


薇薇兒24

我想大部分人知道苗阜都是因為他說的那段滿腹經綸吧。這個相聲在當年來說確實不錯,情節比較完整,包袱較多,而且沒有低俗的倫理梗。這麼多年以來,他說的相聲大多是這個套路很少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反觀郭德綱,雖然現在因為商業的原因,目前很多作品大多以調戲于謙的家人作為笑料,顯得結構並不是那麼完整,但是早期的郭德綱可是說出了你字系列,我字系列等經典作品,以及好幾百段的單口相聲,相聲功底和實力毋庸置疑,可以說在目前這些說相聲裡面絕對是天下第一的。對比之下,苗服的相聲功底和創作能力,差的太遠,尤其是投靠了姜昆之後,種種行為更讓人覺得人品差勁。所以說,要做百姓心中的相聲一哥,他的人品和實力還差得遠呢!或許永遠也達不到這個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