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縣衙門用多少人,來管理一個縣城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封建帝王統治時期,雖然建立了皇帝集權的中央專制,但是自古以來就有皇權不下鄉的說法,無法把權利滲透進鄉村的皇權,縣衙就成了整個皇權社會的最底層最重要的力量,其最高長官就是我們常在電視劇中看到的縣令或稱七品芝麻官。那麼做為直接管理百姓的縣衙,是由多少人組成呢?

你知道古代縣衙門用多少人,來管理一個縣城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縣令是整個縣衙的最高長官,相當於現在的縣長,標配是七品,主要來自進士以及納捐取得官位的人。下設縣丞一人,協助縣令處理全縣政務,糧草,馬匹,收稅等,正八品。主簿一人,負責縣裡的戶籍辦理,一般的文書工作,正九品。

典史一人,沒有品級,負責全縣的治安問題,包括緝捕,刑獄等。 知縣、縣丞、主簿、典史都是由吏部報上名單,皇帝任命的,因為只有這幾人才能被稱之為“朝廷命官”。

縣教諭一人,大概是現在的縣教育局長,正八品,縣訓導一人,從八品,由省學政委派,一般由比較有名的舉人或貢生擔任,負責管理學生學習情況,帶領學生參加考試等。

你知道古代縣衙門用多少人,來管理一個縣城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剩下的就是縣衙三班六房的工作人員,也是直接和底層百姓接觸的人了。三班指皂班、壯班、快班,皂班就是在大堂裡喊威武的那班人;

壯班,負責把守城門、衙門、銀庫,糧倉、監獄等要害地點,還要負責巡邏,維護治安,也就是巡檢了;

快班,就是俗稱的捕快了,乾的就是刑警和檢察院的活,負責抓捕罪犯,尋找罪證等。

你知道古代縣衙門用多少人,來管理一個縣城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六房就是指吏、戶、禮、兵、刑、工這幾項,對應朝廷的六部,功能也完全相同,每房的長官完全由縣令委派,和在六部一樣,六房的公事也有檔次的差別,因為戶房掌管錢糧,負責收稅,吏房手握胥吏的升遷,多有“戶富”、“吏貴”、“刑威”、“兵武”、“禮貧”、“工賤”的說法。

六房的吏員一般有十多名,也就是衙門裡的辦事員,基本的收入是紙幣費,抄寫費以及餐費等,最大頭是來自於各種陋習所形成的灰色收入,因為這部分人多為當地人,瞭解民情,又精通各種律法,熟知衙門裡的內部事務,加上在當地的影響力,這些人其實掌握著衙門的實權,厲害的甚至可以架空縣令,通過各種方法獲取更多的錢財。

你知道古代縣衙門用多少人,來管理一個縣城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縣衙班子大概就是由上面的幾種職位所組成,由縣令決定招收的人員,大概有幾十到一百多人不等。比我們如今的縣政府部門的人少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