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 浮小麥、大麥、蕎麥,形態各異,各顯神通

小麥甘涼,除煩養心;

浮麥止汗,兼治骨蒸;

大麥味甘性平,去食療脹;

蕎麥甘平微溫,養胃生津。

小麥、 浮小麥、大麥、蕎麥,形態各異,各顯神通

小麥

來源產地

《中藥大辭典》

為禾本科植物小麥的成熟種子(成熟種子、浮小麥則為不成熟且乾癟種子,這就是區別)

性味功效

《本草經集註》陶弘景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止煩渴咽乾,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以作麴,溫,消谷,止痢;以作面,溫,不能消熱止煩。(看到沒有小麥做成的面沒有此功效)

《本草經解》葉天士

氣微寒,味甘,無毒。主除客熱,止煩渴咽燥,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令女人易孕。

小麥氣微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

客熱外熱也,小麥味甘而潤,潤則陰生,故除客熱。少陰之脈絡咽,水不制火,則煩渴咽乾;小麥氣寒,則壯水清火,故止煩燥。腎與膀胱為表裡,氣寒益腎,則膀胱熱退而小便利矣。腎水足則生肝木,木滋則氣平,所以養肝氣也。脾統血,血熱則妄行,下漏上吐矣;味甘益脾,氣寒清熱,所以止唾漏也。甘潤益血,女人以血為主,血足所以易孕也。

《本草害利》

小麥寒氣全在皮,故面去皮則熱,熱則壅滯動氣,發渴助溼,令人體浮,皆其害也

《長沙藥解》黃元御

味甘、微苦,《素問》: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小麥是手太陰藥。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手太陰肺經。潤辛金之枯燥,通壬水之淋澀,

能清煩渴,善止悲傷。

現代運用:

常喝小麥茶,除煩養心,治失眠睡不著覺,清腸胃,疏肝解鬱,除煩躁。歸經

《本草經解》

歸腎、脾經

《長沙藥解》

歸脾、胃、肺經

小麥、 浮小麥、大麥、蕎麥,形態各異,各顯神通

浮小麥

來源產地

《中藥大辭典》

為禾本科小麥屬植物小麥的乾燥輕浮癟瘦的果實。全國產麥地區均有生產。

性味功效《本經逢原》張璐

能斂盜汗,取其散皮腠之熱也

《飲片新參》王一仁

浮小麥

形色:色淡黃,多空殼

性味:甘淡平。

功能:止虛汗盜汗,生津液,治勞熱骨蒸。分量:三錢至一兩。

用法:生用

禁忌:寒溼者忌用。

採收和儲藏:夏至前後,成熟果實採收後,取癟瘦輕浮與未脫淨皮的麥粒,篩去灰屑,用水漂洗,曬幹。

浮小麥是禾本科植物小麥的乾燥輕浮癟瘦的果實,性味甘,涼,有止汗,退虛熱之功,主治虛汗、盜汗,虛熱不退,骨蒸潮熱。

大麥

小麥、 浮小麥、大麥、蕎麥,形態各異,各顯神通

來源產地

《中藥大辭典》

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果實。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功效

《本草綱目》“大麥味甘、性平、有去食療脹、

消積進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熱、益氣調中、寬胸大氣、補虛劣、壯血脈、益顏色、實五臟、化穀食之功。 治小便淋痛;治麥芒入目;治老人煩渴不止、飲水不定、舌卷乾焦;治水氣病;夏季清暑熱;治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咽喉部膿腫。

大麥麵粉可以食用,大麥還可以製成啤酒,幫助消化,疏肝利氣,幫助調整腸胃功能的功效。

小麥、 浮小麥、大麥、蕎麥,形態各異,各顯神通

大麥茶

主要用於消溫解毒,健脾瘦身,清熱解暑,去腥羶,去油膩,助消化,潤膚烏髮。大麥茶還可用於:(1)飲食過度,胸悶腹脹,炒黑研磨服,有化炎消脹,調中止瀉之功。

(2)小兒食積,面黃肌瘦,老弱之人,食少乏力,用大麥加糖服,益氣健胃。

(3)消化道潰瘍,以大麥為主食,可平胃氣,止隱痛。

(4)暑熱煩渴,用大麥煎水茶,清暑生津,除煩解渴

品質鑑別

有輕炒和重炒兩種,清炒口感淡爽,重炒口感醇厚,中國人的口感偏重,市場多重炒,是市場的主流。

飲用方法

1、水2升左右,煮沸,放入一包大麥茶,再煮5-10分鐘左右即可飲用

2、不願意煮的MM可以用開水直接泡,泡15分鐘就可以喝了。煮的比較香。在辦公室可以用泡的。

3、夏天不想喝熱的,那就把泡好的大麥茶放進冰箱吧,會是很好的解暑飲料。注意,冰的大麥茶不要多喝,因為冰過的大麥茶調理腸胃功能很強,除非便秘,不然適量啊。

特殊價值日本靜岡大學農學系衛藤英男教授日前宣佈,經研究發現,麥茶含有抑制癌變的特定物質,對癌症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美容功用

1,全身美白。家裡有浴缸的MM可以把喝過的茶包放進浴缸裡,或是直接把茶水倒進浴缸,可以根據個人需要滴入一些精油,例如玫瑰、薰衣草等,做個全身美白的SPA。

2,隔夜的大麥茶用來刷眉毛,眉毛會變得濃密。

3,用溫熱的新鮮大麥茶來洗臉,也可以達到美白的效果。

小麥、 浮小麥、大麥、蕎麥,形態各異,各顯神通

蕎麥

《飲片新參》王一仁

形色:殼色紫褐肉白,作三角形。

性味:甘平微溫。

功能:養胃生津,化腸胃食滯,治白濁帶下。

分量:三錢至一兩。

用法:煎湯代水。

禁忌:多食動風發熱,氣虛頭暈者忌用。

《隨息居飲食譜》王孟英

甘溫。羅面煮食,開胃寬腸,益氣力,御風寒,煉滓穢,磨積滯。與蘆菔同食良,以性有微毒,而發痼疾,蘆菔能制之也。而易長易收,尤為救荒極品,各處皆宜廣種為是。另一種味苦者,雖不堪食,亦可濟荒。

小兒丹毒熱瘡,荍麥面醋調塗。

白濁白帶,脾積久瀉,休息痢,並宜食此面。

痢疾,炒熟荍麥二錢,砂糖湯調下。

小麥、 浮小麥、大麥、蕎麥,形態各異,各顯神通

絞腸痧痛,蕎麥炒焦,開水調服。

湯火傷,荍麥炒黃,水和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