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天哪,我脚真是一直在发抖,此时此刻能站在这里真的很幸福。每次参加戛纳电影节,我都能收获继续在电影创作道路上走下去的勇气,也能感受到大家想要通过电影去连接不同人之间的对立和不同世界的隔阂的希望。

非常想快点回去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勇气和希望,想和没能来参加这次电影节的两位导演分析,想要和把戛纳作为目标的年轻一代的电影人一起分享,谢谢大家。"

在刚刚结束的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上,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获得戛纳最高大奖金棕榈,是枝裕和发表了如上获奖感言。他也成为了继黑泽明、衣笠贞之助、今村昌平之后,第四位获得这一殊荣的日本导演。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恭喜是枝裕和!

盘点一下曾经获得过金棕榈的日本影片:

1953年 衣笠贞之助 《地狱门》

1980年 黑泽明《影子武士》

1983年 今村昌平《楢山节考》

1997年 今村昌平《鳗鱼》

2018年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

本次获奖影片《小偷家族》是导演擅长的家庭题材,讲述了在一个旧住宅区生活中的家庭发生的故事。父亲与儿子靠着合作盗窃来生活,某一天这个家庭收养了一位曾遭受虐待的小女孩,而正是这个小女孩的到来,打破了观众原本对于这个清贫而温暖的家庭的想象....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小偷家族》为是枝裕和第五次角逐戛纳金棕榈的电影,曾看过他电影的人,想必大都会被他细腻的表达,虚实交织的剧情,自成一派的叙事风格吸引。

而他也是继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成濑巳喜男之后,当代日本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在世界三大电影节闪耀的导演之一。可以说,他在日本电影史的无数巨匠所奠定的基础上,演绎了当代日本电影的新美学。

此前,知日团队在为东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访,跟踪访问了是枝裕和、树木希林、西川美和,以及他御用团队,并发行了这本《知日・步履不停,是枝裕和》特集,全面梳理了他的电影历程和电影观(应该是中文世界目前有关是枝裕和解读最全的一本书了)!

戳原文链接,入手这本特集!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 是枝裕和的戛纳历程回顾 /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2001年《距离》入围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距离》以奥姆真理教为主题,演员只有角色限定,其余均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表演,展现了是枝裕和自由的导演作派和纪录片风格。这部社会派作品,深入剖析了失去家人和理想等实在物的现代社会问题。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2004年《无人知晓》柳乐优弥夺最佳男主角奖,成为戛纳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无人知晓》以真实社会事件改编,影片由1988年发生的巣鸭弃婴案改编而成,影片时而描述孩子们的艰难处境,时而描述他们平淡的生活场景。这部作品常被看做是《距离》的风格延续,同时也「反省」了《距离》中过强的自我意识。虽然有写好剧本,只是并没有将剧本给孩子们看,而是以口头传授的方式,让孩子们临场发挥。扮演大儿子的柳乐优弥以此片中的表演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也是日本首个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引起热议。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2009年《空气人形》入围一种关注单元,一种关注大奖(提名)

《空气人偶》改编自业田良家的短篇漫画,讲述了突然获得心跳的人偶在人间的各种奇遇,是一部带有浓郁奇幻色彩的影片。离开中年男家的人偶一见钟情地恋上了影碟出租店店员纯一并开始在店里打工。影片由因侯孝贤电影而出名的李屏宾担任摄影,抒情地描绘出了透过空气人偶的眼看到的「生」与「性」。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2013年《如父如子》入围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如父如子》,同样是做了父亲的是枝裕和,挖掘自身经历的一部作品。两个家庭陷入家庭伦理困境,是选择「血源」还是「时间」。最终这部剧斩获超过30亿日元的票房,成为其最卖座的作品,还荣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2015年《海街日记》入围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

《海街日记》改编自吉田秋生同名漫画。从《奇迹》开始,是枝裕和将自己定义为匠人,在《海街日记》中,他以匠人的态度创作出剧本,不会设法获得主导权操控什么,而是以如何在《海街日记》中最大限度呈现原作以及四位女演员们的魅力为使命。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2016年《比海更深》入围一种关注单元,一种关注大奖(提名)

电影片名取自邓丽君在日本发行的名曲《别离的预感》中的一句歌词:「比海更深,比天更蓝,我已没有办法爱你更多。」这部电影沿袭了是枝一贯的风格,它贴近整个现代日本社会,讲述了逃避现实的过气作家良多在经历一段失败的婚姻后重新找回人生的故事。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2018年《小偷家族》入围主竞赛单元,并获得金棕榈奖。

「是枝用《小偷家族》所体现的人世羁绊,再次证明了他就是全世界最杰出的创作者之一!」美国著名电影网站《Indiewire》如此评价。

近几年,是枝裕和不可谓不高产。作为导演,有《第三度嫌疑人》《海街日记》和2019年即将上映的《凯瑟琳的真相》;另外还参与了《十年日本》《锄田》《岩井俊二的电影研究室2》等影片的制作。

而在2016年,知日曾专程飞到日本,对是枝裕和导演进行采访,与这位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到成为纪录片导演,再到如今成为日本代表性的电影导演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是枝裕和说,自己在成为父亲后,似乎更加温和了,愤怒也不会如此外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而这样温和的是枝导演,在采访中,他自然地表达着他的思考,对于剧情电影,他仍抱有充分的野心,从影20年的是枝裕和,还将在电影之路上步履不停。

\ 是枝裕和 知日专访精彩节选 /

「我喜欢被遗弃的孩子的故事。」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同时代的侯孝贤,离我更近。

知日:刚才你在课上给学生们看了《昭和的诞生》,为什么要挑这些纪录片?

是枝:这堂课是通过鉴赏 60 年代日本电视草创期的 15 位电视导演的纪录片,看看他们在电视圈所做的工作。他们在与政府的对抗中,是溃败了吗?怎样溃败的?以此来观察60年代的状况。

知日:昭和是日本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从「二战」到战后经济腾飞,你怎么看待昭和年代呢?

是枝:我出生于1962年,我所经历的昭和年代,只有昭和后期的一半,战后复兴结束后、东京奥运会前夕,战后经济腾飞和学生运动时,我还是孩子,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实际体验。在我记忆里,我小时候的家庭是慢于日本经济成长的,祖父和父亲从台湾复归,错过了机会,导致完全落后于同时代的人,战后没有过得很富裕。

知日:你曾经拍摄过侯孝贤和杨德昌的纪录片,侯孝贤是对你影响很深的一位导演,就你的了解侯孝贤和杨德昌两位导演,对日本的导演的影响大吗?

是枝:80年代,我大学毕业时,正好是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杨德昌的《恐怖分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出现的时候,他们的电影出类拔萃,我感到他们作为亚洲导演,竟然能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而当时在日本的同时代,并没有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导演。当时受他们的影响很大。

正好大陆的张艺谋、陈凯歌导演出现,从80年代后半到90年代是一个非常火热的年代。我想当时受到影响的日本导演应该也有很多。

知日:之前你经常提到侯孝贤,但是比较少讲到杨德昌,你对他的电影是怎么看待的?

是枝:他的作品很现代,描绘了一种人性的复杂性,比侯孝贤的表现方式要更具现代性。在年代上,杨德昌要比侯孝贤跟我还更近一些。《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真的很棒。

知日:在中国大陆,你的作品非常受年轻人的喜爱,甚至有人将你比作小津安二郎,你有听到过类似的说法吗?

是枝:对外国观众来说,有这样的认识大概也没办法,但我在拍电影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小津。不如说,人的拍法、房间的构造、外观等空间相关的部分,我从成濑巳喜男那里学到更多。而同时代的侯孝贤的电影,反而离我更近。

前作《海街dairy》的原作漫画带来了一种类似「轮回」的时间感,季节变幻,人事变化,转了一圈之后,下一代的故事接着继续。在日本的传统中也有这样的观念,比如鸭长明有「江河流水,潺湲不绝,后浪已不复为前浪」(行く川のながれは絶えずして、しかも本の水にあらず)。原作漫画中的这种时间感,在小津的电影中也有类似的观念,比如《麦秋》《东京物语》,抱着这样的观念去复习小津电影,一边体验其中贯穿着怎样的时间观念还是第一次。

被说与小津相似,可以说是最大的赞美了,能够有这样的评价也非常感激。

我的电影中最常出现的是小孩和死去的人。

知日:你在电影中对于家庭关系的表现似乎越来越多,这是自觉吗?

是枝:确实是自觉的。不过从下一部电影开始会远离这个主题。这 10 年来,我的父母亲去世,自己成了父亲,在家庭关系中,是经历激烈变化的10年,对于自己能够做一个怎样的父亲的思考也好,对去世的父母的思念也好,都是自己私人部分的关注点,所以拍摄了很多家庭剧。

知日:当时你拍摄《海街dairy》的触动点是什么?

知日:你的电影中关于孩子的主题也很多,但是小孩并不是一般导演常用的。你是怎么考虑的呢?

是枝:拍小孩很有意思哦(笑)。我的电影中最常出现的是小孩,以及死去的人,也就是不在这个世上存在的死者。这两者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海街dairy》里也有一个「不存在的父亲」,父亲死后,被留下的孩子的故事。不存在的死者和孩子,一定会批判故事,这是对于异常人物的批判。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早稻田大学是枝裕和研究室

电影就是要做政治做不到的事

知日:你有想过拍摄和中国相关的题材吗?

是枝:战时,在中国大陆有一个叫「满映」,满洲国映画协会的电影制作公司,我很想拍摄以「满映」为舞台的剧情片。这10年一直在考虑,不管怎样都想拍一部以那里为舞台的电影。「满映」当然是日本人的傀儡建立的制作公司,在那里有日本人、中国人、韩国人,当时满洲处于日本人的控制下,受到了关东军的暴力控制。

而在「满映」内部,就我调查的来看,甘粕正彦后来成为了所长, 之前存在的不公平得到了解决,比如平等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工资,至少在公司内部,消除民族差别。将异民族放在同一张桌子上,一起制作电影,这个意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共享。而这是如何实现,又是如何随着战败失去的,我想反映这段历史。

虽然日本的政治也变得很糟糕,但是电影就是要做政治做不到的事。

知日:你之前提到日本人身上有一种「岛国根性」,你觉得日本人身上有这样整体的民族性吗?

是枝:在一亿多人口的岛国里,几乎都使用同一种语言,在狭隘的空间里生活着。在近代,也几乎没有什么移民,价值观很单一,形成了同调压力非常大的社会。只要大家都一样就很安心,这种意识非常强烈。对于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拥有不同想法的人们有排他的想法,将这些人以「反日」为名驱除出去。只有那些提倡简单的国家利益的人才承认其正确,就算是大众媒体,如果他们持有不同意见,也会被打为反日的敌人。

总之,在对中国、韩国的态度立场上来说,似乎越来越敌视,特别是这4、5年,这种意识更加深化了。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岛国根性。而这不仅仅是日本,美国、英国都是这样。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是枝 裕和(Koreeda Hirokazu)

电影导演。1962年出生于东京都练马区,198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后进入电视制作公司 TVMAN UNION。1995年,以改编自宫本辉同名小说的电影《幻之光》出道。

2004年,电影《无人知晓》入围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年仅14岁的主演柳乐优弥成为史上最年轻的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2013年《如父如子》获得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2014年4月,就任早稲田大学理工学术院教授。2015年,电影《海街diary》再次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16年5月,电影《比海更深》上映。2018年5月,电影《小偷家族》获得第71届戛纳电影金棕榈奖。

点击「原文链接」直达下单链接

近期好文推荐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相关书籍推荐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End-

2018.5.22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是枝裕和:第四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导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