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福利房"的家庭故事,什么情感"比海更深"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为导演是枝裕和2016年的作品,曾获第69届戛纳电影节关注单元提名。影片故事以"失败者"儿子良多和年迈母亲为中心展开。良多本是生活窘迫的小说家,与妻子离异后甚至不能如期支付孩子的抚养费,迫于生计以私家侦探的职业为生,但尽管如此也改不掉诸多生活陋习。母亲一人独居于福利房,即使面对不上进的儿子,她也依然母爱满怀。一天,良多与前妻、儿子因台风留宿在母亲的福利房中,局促的空间里"一家人"彼此敞开心扉与现实和解。良多是一位不太成功的父亲、儿子、丈夫,这虽残酷但却现实,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平凡人生仍需继续。

《比海更深》创作于《步履不停》之后,两部电影之间导演枝裕和与男主角阿部宽都成为了父亲,完成了人生角色转换。戏里戏外主创与角色共同成长,虚实交错中向我们诉说了更为感人真实的亲情故事。

此外,《比海更深》中也融入了导演是枝裕和的相关人生体验。他曾成长于福利房,9岁全家搬离之后住进了木结构的长屋。一天台风肆虐,平时没有存在感的父亲竟然保护了险些被摧残的木屋,父亲当时的形象一直印在导演脑中。于是“福利房”、“台风夜”都成为了《比海更深》的重要故事元素。

《比海更深》倾注了是枝裕和诸多情怀和人生感悟,影片所带给人们的情感共鸣也格外真切。本文首先从镜头语言、音乐语言、空间叙事三方面浅述电影的特点和亮点,继而从影片的三类"家庭"情感中分析母子、父子、夫妻的情感羁绊,最后反思"比海更深"的亲情所带给我们的生活启示。

一、镜头语言

  • 1.空镜头调度:衔接片头片尾,实现完整叙事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片头及片尾空境头的调度和处理。

影片开篇处,电车由远及近缓缓驶来,主角良多忧郁潦倒的模样出现在镜头中,良多倚靠在车门望着窗外,俨然一副不得志的中年人形象。

而后又一处空镜头出现,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墨绿色的画幅占据了镜头的三分之二,让我们仿佛感受到盛夏特有的水汽和闷热,一辆公交车由远及近慢慢驶来。良多由电车转乘坐公交悠闲懒散地前往母亲住处。画面里低低矮矮的平房与母亲居住的廉价福利房交相呼应,同时也从侧面体现母亲的住处距离市区较远,良多生活拮据,只能依靠廉价的交通方式才能抵达。

片尾处,台风过后、天朗气清,还是铁轨和电车,电车由近及远驶向远方,与片头的电车镜头达成衔接。片尾的电车上,良多与儿子、前妻并排坐在一起,面带微笑,轻快的音乐顺势而起,让我们的视线从母亲的福利房中转移至良多“一家三口”难得的"同画面"。经过"台风夜"的相处,良多明白了妻子重新生活的决心,妻子也能体会良多对于自己和儿子的挂念,并排的画面里,虽然没有对视的镜头,但是三个人的脸上却呈现了一份属于这个"家庭"的心照不宣。

片头片尾空镜头前后呼应,既在影片中各自完成了承接故事的使命,又通过彼此呼应使得影片的整体叙事完整统一。片头片尾的空镜头里,呈现的都是盛夏晴朗的景象,把因"台风"而构建起来的故事恰好置于中间。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尽管生活中偶尔会经历一些"风雨",但风雨之后的生活终将趋于平静,并且平凡。

  • 2.近景及特写镜头:渲染故事情感,交代人物细节

是枝裕和从纪录片导演至电影导演的过程中,沿袭着他电视语言的"口音"。在镜头叙事及细节处理等环节,可谓精湛独到。是枝裕和的近景及特写镜头里,不仅有人物的情感变化,更埋藏了诸多情节线索。

2.1近景镜头:蕴藏生活细节和人物习惯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影片开篇,良多的姐姐与母亲手写贺卡,然后交谈着生活琐碎。姐姐夸赞去世的父亲字迹漂亮,母亲回忆父亲生前坚持手写的习惯。母亲抬起手,在空气中做出了"研磨"的动作,姐姐马上明白了母亲的意思,也随之比划相同动作。

镜头给到母亲和姐姐的近景,未加其他台词,而这"无声"的动作则为片尾良多与"砚台"的故事埋下了伏笔,母女之间的默契也在此处体现。我在开篇并没有看懂这个近景动作,直到最后父亲"砚台"的出现,才明白这里这个镜头代表的含义。

2.2特写镜头:展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

是枝裕和的家庭影片中,特写镜头交替呈现,在不同的故事节点体现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影片中特写镜头诸多,在此我们来看其中三处。

特写一:制作冰品的杯子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良多和姐姐的生活并不富裕,未能帮助父母从福利房中搬离,母亲在这简陋的房间中生活几十年,自然有她独到的节俭之道。母亲自制杯子冰淇淋可算是持家绝技,一处特写镜头展示了母亲制作的细节。她将饮料倒入透明杯中,倒入的量似乎都是自己测算过的,仅仅刚刚没过杯底而已。而此处最精妙的细节是,两个透明的杯子远看没有区别,但是放在特写镜头处,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纹理不一致,也就是说家中连一套制作冰品的讲究杯具都没有,可见母亲生活之节俭和精细。

特写二:父亲良多的运动鞋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良多的小说家生活显然已入不敷出,私家侦探的工作也不顺利。离婚后,他很难体面地与儿子相见,幸亏前妻"法外开恩",允许这个拖欠了三个月抚养费的父亲能够与儿子单独相处。良多带儿子去挑选棒球鞋,儿子懂事地选择了一双便宜的,但良多读懂了儿子的眼神,拿着一双名牌球鞋前往柜台。特写镜头给到良多,他故意将球鞋蹭脏,而后以瑕疵为由寻求商品折扣。特写镜头中,不仅有良多"造假"的细节,画面里我们还能看到良多的球鞋,鞋底一处已经有了裂痕。对比下,父爱情感由此渲染而来,尽管良多"不务正业"、懒散好赌,但他对儿子的爱却通过各种细节溢出屏幕,抵达观众心间。

特写三:良多母亲的眼泪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台风之夜,良多、前妻响子、儿子真吾留宿在母亲简陋狭窄的福利房中。母亲与前儿媳有一处短暂相处的片段,母亲得知响子诸多优点后,上下端量着她,满脸宠溺,这里的眼神宠溺甚至超过了母亲对她的亲生女儿。而后,母亲直截了当,询问响子是否还有复合的可能。响子坦言感激母亲对自己的爱,但是她心意已决,良多并不适合组建家庭。

母亲十分难过,指责自己的儿子不争气,随后将一个小木盒递给响子。小木盒中装有孙子真吾的脐带,此时作为奶奶的她将这份"母子"纽带归还给孩子的母亲。这个归还,也让老母亲面对了一家无法"复原"的现实。

特写镜头中,老母亲眼含热泪,感叹世事无常。列举这一处特写,是因为我终于在是枝裕和的影片中看到了人物情感的直接表达。他的诸多作品比如《步履不停》《无人知晓》等,大多用克制的手法来描绘情感。但是在《比海更深》中,母亲含泪的特写如此真实、如此有温度,这样的对比更突显了此处特写的分量和意义。可见是枝裕和在这部影片中所传递的母爱多么直接和厚重。

二、音乐语言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是枝裕和的音乐语言一直带有自己的特点,明快的节奏和悠扬的曲调反应现实平凡而普通的生活。《比海更深》的音乐沿袭了这一传统,同时又独具特色。

  • 1."口哨"表现"不靠谱"

良多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父亲,他甚至存在诸多陋习,比如好不容易赚到一点钱还要去赌一把,回到母亲家中偷拿东西去典当换钱,为了谋生不惜打破职业操守从客户那里赚钱等等。一般在这类情节处,影片多用带有"口哨"节奏的明快音乐表现良多的"不靠谱"。

  • 2."鼓点"体现"诙谐"

当良多作为私家侦探与女同事乔装跟踪目标对象时,影片使用了具有"鼓点"节奏的音乐表现他们行为的夸张和诙谐,这类音乐使得整个影片显得更加活泼和生动。

  • 3."邓丽君"引出"主题"

"台风"给了良多与母亲更多相处的机会。母子二人坐在桌前谈心,破旧的收音机里播放出邓丽君的日语歌曲《别离的预感》。随着"比海更深、比天更蓝"的歌词徐徐道来,母亲也语重心长感叹"我们还没有爱过谁比海更深"。一曲"邓丽君",自然引出影片关于家庭的情感主题,不经意流露于生活之日常,恰如我们平凡于世间。

三、空间叙事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是枝裕和的影片中,很多都以家庭为题材,那么表达家庭生活离不开的就是"空间"。相对布景而言,实景拍摄的空间叙事效果更加真实,具有代入感。《比海更深》中,是枝裕和通过细节展现母亲房间的局促和狭窄。

房间多小呢,阳台上母亲让良多把橘子树搬到屋内,良多转身就把玻璃门撞碎了,良多的高大身材在阳台上显然难以自由行动。

房间内部则小到容不下两张高度相等的桌子,一家人也无法在同一张桌子共进晚餐。台风来临前夕,姐姐带着老公、两个孩子来到母亲家,随后良多带着儿子真吾也一起抵达。狭小的房间里,一下子装进了7个人。母亲想要完全打开冰箱门,姐姐甚至需要往前探着身子来配合母亲。母亲从姐姐身后绕过,还需要侧身徐行,足见空间多么有限。

而后良多前妻响子前来,送走姐姐一家人,家中留下良多“三口”和母亲,一共四人。晚饭时,四个人分在两张桌子上吃饭才显得不那么紧凑。饭后良多在浴室泡澡,缩在小浴缸里更是显得滑稽和寒酸。

是枝裕和通过种种细节展现了"房间"的狭窄,房间虽小但生活井然,一家人十分默契地配合着在"蜗居"的空间里生活、移动。生活虽然辛苦,子女也没有能力帮母亲换房,但是其乐融融的生活状态让平凡的生活显得真实而温馨。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是枝裕和在这部电影中空间叙事的水平如此精妙,一方面来源于他多年的导演经验积累,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他的福利房生活经历。在《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一书中他提到,电影的取景地正是他当年生活的福利房社区。于是创作剧本时,他一边回忆儿时家中格局,一边设计台词,拍摄时则台词长度与空间移动的距离刚好吻合,几乎不需要在现场修改台词,"可以说是电影生涯中仅有的一次"。

四、三类"家庭"情感:母子、父子、夫妻的羁绊

《比海更深》中是枝裕和将诸多配角都牵入了"家庭"故事之中。比如良多的"侦探"同事,自小与父亲分别的他更能理解良多的父爱情深;比如夫妻二人互相猜忌、互相背叛的侦探事务所客户,体现了夫妻间的爱恨纠缠;比如前妻响子结交的新男友,面临的是重组家庭及扮演"继父"的问题等等。是枝裕和运用这样的角色设置,将每个普通人都置于各类"家庭"关系之中。

从主线来看,影片主要讲述了三类"家庭"情感,即母子、父子、夫妻。

  • 1.母子羁绊:期待与现实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中"母亲"贯穿整个故事并依母亲之口升华出主题。影片中我们能看到母亲对儿女既"望子成龙"又忠于现实的情感起伏。

母亲对良多尤其充满期待。面对邻居也以儿子小说家的身份介绍,听到邻居的赞美更是满脸幸福。知道良多回家来"偷"东西,也没有过分指责,反而接过儿子给的"零用钱"时显得很不好意思。

提到家里的橘子树,母亲淡淡说道,对待这颗树就像儿子一样,一直持续浇水,只是不再开花了。母亲浇灌着这颗与良多一同成长的橘子树,心中也曾满怀期待吧,只是"不在开花"就如现实中的儿子一样,也要接受和面对这样的结局。

母亲深知儿子的"不成器"。她一直都关注"笔迹"遗传这件事,看着良多的姐姐手写贺卡,嘲笑女儿字迹不好看,女儿则反驳是继承了妈妈;看到前儿媳响子字迹工整,对比儿子良多拙劣的字迹,又自责儿子是遗传了自己。母亲尽力将为子女的不完美归结在自己的问题上,因为继承了"我",所以他们才没有进步。

母亲对子女的爱体现在生活的各个细节。接待儿子一家的留宿,她拿出了珍藏的鱼汤咖喱底料;向汤内撒入豌豆时,还念叨着"他(儿子)很爱吃豌豆呢"。母亲的爱不就是那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份熟悉的味道吗。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与儿子谈心时,母亲表达了自己"入世哲学"的达观和智慧。谈到良多逝去的父亲,她宽慰"人走后,再深的思念也无法把他带回",人应该活在当下,好好珍惜活着的人们,不必过分执着于遥不可及的事情,这样的话就无法享受人生。

母亲劝导儿子,面对现实,我们更应该活在当下,豁达之后才能得到幸福。我们没有经过爱谁会"比海更深",但是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珍惜生活,去寻找快乐,学会更好地去爱人。

在母亲的眼里,良多纵然有很多毛病,但是她还是希望儿子能够放下包袱,拥有一个豁达的人生。也许儿子不能带她离开这个拥挤的福利房,儿子也不会成为畅销的小说家,但是她接受着儿子的平凡,并希望儿子能够拥有平凡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正如影片开头母亲所述"(食物)小火慢炖才能入味,做人也是这个道理"。

  • 2.父子羁绊:"不在"与"存在"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是枝裕和在《比海更深》中用"不在"来表达"存在"。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良多父亲的影像,哪怕是一张照片,父亲的"不在"便体现于此。但是我们却能从很多细节处,感受父亲的存在,比如当铺老人的描述中我们知道父亲骄傲于儿子小说取得的成就,同时父亲也是一个经常光临"当铺"的拮据之人。再比如章鱼滑梯的回忆、父亲灵位的香炉、父亲的诸多当票还有那一方价格不菲的砚台。

父子之传承体现在良多与父亲以及良多与儿子的诸多习惯和细节里,家族祖孙三代通过这样的方式隔空联系着。

良多好赌,父亲也依然依赖着典当,并将自己的失败归于时代,在"颓废"这一点上父子极为相似;良多喜欢文学并习惯手写稿件,这里则遗传了父亲手写毛笔字的传统;良多儿时想当公务员,儿子真吾的愿望也是如此;良多爱好文学并出版小说,儿子的作文水平也很出色。

当然,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传承",则是台风雨夜良多与儿子躲在章鱼滑梯"探险"的部分,这是良多与父亲的专属记忆,如今他与儿子也拥有了这段美好回忆,这仿佛就像是家族的"父爱"传承。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良多带儿子买了几张彩票,良多称其为"亲情纽带",也是"300日元购买的梦想"。对儿子真吾而言,彩票可能是父母重归于好的希望,台风夜不小心掉落,一家三口冒雨寻找彩票,也成为了他们仿若梦境的一次团聚。台风离去,一切回归现实,父子的彩票之梦也回归现实。即使艰难,心中也要尚存希冀,这是良多与儿子的联系。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良多为了筹足儿子每个月的抚养费,终于还是从家里"偷来"看似值钱的"砚台"准备去当掉。得知"砚台"确实价格不菲时,他恍然大悟。当年父亲即使把良多的集邮册拿去典当,也没有拿砚台来换钱。父亲坚持用砚台磨墨手写文字,良多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学自尊,不甘于给漫画写故事赚取稿费,父子二人对于文字的敬畏亦是一份传承。结尾处,良多研磨着父亲留下的一方好砚,庄重地挺起了腰板。即使贫困,心中的梦想和追求不灭,这是良多与父亲的联系。

父子的羁绊就这样于"不在"与"存在"间体现着、传递着、影响着。去世的父亲从此消失在良多的世界,对于良多而言,父亲这是“不在”;离婚后的良多离开了儿子的成长,对于儿子而言,良多便是"不在"。但是他们之间各种联系又证明着彼此的"存在",这份"存在"深藏于在他们心灵和血脉深处。

  • 3.夫妻羁绊:相伴与别离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良多父亲去世后,母亲将父亲的大部分东西都扔掉了。良多调侃母亲竟然如此对待生活了50年的伴侣,母亲则表示正因为生活久了,才会扔掉。而后,母亲回忆在公园中看到的一只蝴蝶,她觉得那就是良多的父亲。也许对于母亲来说,"睹物思人"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共同生活了半辈子的人,那个人在心中的形象已经超过了物品多带来的回忆,所以蝴蝶为她带来的感触更深刻,像是一种心灵之间的对话。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另一对夫妻的羁绊,则体现在良多与前妻响子的关系中。离婚后,良多拖欠了三个月的抚养费,但是响子还是同意让他见儿子。良多发挥私家侦探的职业技能,远远跟进响子与新男友的交往进度。良多与前妻尽管离异,但他们还有儿子作为共同的纽带,良多对响子仍有感情,响子对他也没有过多怨言。

片中提到的男人与女人对"前任"的对比十分精妙。"男人一般在失去爱人后,才知道自己真的爱她","女人喜欢油画,因为新的油画可以覆盖以前的画,但原画仍在心间"。所以,良多尚存挽回的想法,而响子更想朝前看,开始新生活。

良多父母的缘分止于父亲的离世,纵然人已离去,但回忆和情分仍在;良多与前妻缘分止于婚姻契约的失效,然而即使生活分别,但由爱情过渡的亲情不会消灭。

五、生活反思:"比海更深"的亲情对生活的启示

  • 1.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与宠爱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影片中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和爱护,想必观影后的我们都会为之感动。父亲不曾告诉过良多,他把儿子的小说分发给了诸多邻居,母亲不曾告诉良多她为挽回儿子的婚姻做出过努力。父母告诉良多更多的是即使生活不容易,也不必气馁,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主动去寻找快乐和幸福。父爱深沉、母爱包容,这世界还有什么感情能够"比海更深",除了父母的关爱还有什么情感更宽广无垠毫无保留呢。

父母用目光陪伴着我们成长,谁不曾有过"望子成龙"的梦想,但是如果梦想没有实现,那么就接受现实,大部分人不都是如此平凡度过一生吗。回首我们的成长之路,也许与父母观念曾有背离、也有彼此曾有不解,但是最懂我们的,能记得我们味觉偏好的只有他们。这就是他们的爱,平凡却无可替代。

  • 2.子女对父母的回报与陪伴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子女往往容易忽视父母的爱,就像影片中是孙子真吾发现了阳台上的奶奶在目送他们离开,而子女却没有小孩子那般敏感和天真。想想我们自己,多久没有"回头"看看身后的父母了。

福利房是20世纪日本为了缓解住房紧张兴建的密集楼群,也算历史悠久。随着时代变迁,很多老人随着子女搬离了老房子,但也有一些老人住在这里数十年直到生命终结。影片里,邻居闲谈提到一位独居老人在福利房去世很久才被发现,小区的广播里同时播放着走失老人的寻人信息。种种情节,足以反映了当下一部分日本老人的生活现状。

对于一些老人来讲,尤其是独居老人,独立生活中难免需要他人的帮助。但是,影片里的子女们是如何做的呢?良多的姐姐建议母亲多去认识新朋友寻找乐趣,良多则肯定了小区便利店为高层老人递送快递的贴心服务,但是他们都没有提到多来陪伴母亲或是将母亲接走。

母亲与良多单独相处时也曾提到"我是将死之人,这里恐怕是我最后的归宿,你得明白我身体越来越差,会需要你来身边照顾我",而良多却没有更多的回应,一方面良多的经济能力确实不足,另一方面体现了很多日本青年与父母惯有的生活方式便是如此。

从影片中抽离,我们反观当下,在城市打拼的我们多久没有回家陪陪父母,或者我们有没有试图帮父母改善生活环境。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很久都没有给父母打过电话了。父母的爱是"视觉"的,他们用目光注视着我们成长,而我们对父母的反馈为何选择"视而不见"呢。是枝裕和成长于福利房,此部影片不仅完成了他拍摄"公共住宅"的愿望,更传递了作为儿女对于父母亲情的反思。

六、结语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爱的多少、质量和纯度或许无法和他人比较,但这部《比海更深》倾注了我当下全部的爱"(是枝裕和《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是枝裕和在自传书籍《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中提到,拍摄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就是出于自己生活于福利房的经历,一直想要表达一部福利房中发生的家庭故事。影片中,诸多情节都有着导演本人的生活回忆。

《比海更深》可以算作《步履不停》的姊妹篇,是家庭故事的延续。《比海更深》的创作倾注了导演是枝裕和更多的"作家"初心,而非一个"电影人",一个"职人"。他提到,创作《比海更深》时,是本着"写自己想写的故事"这样的心情完成的,可以说是摒弃了好胜心和功利心,这对于一位日本当红导演来讲并不容易,毕竟电影商业化的压力来源于方方面面。

也许,正是一份纯粹的创作精神,才能表达出根植于家庭深处质朴真实的情感。"作为创作者,我从头到尾都被一种放松的力量牵引,这或许就是爱吧"。

我想,作为观众的我们来讲,这份“比海更深”的家庭亲情传递出的爱和启发,我们已经接收并且感受到了。


参考资料:是枝裕和《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11月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