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翁解讀風水經典系列-《青囊經》(二十)

以下是語音的文字實錄:

我們繼續來解讀《青囊經》。上一講,我為大家解釋了《青囊經》下卷中“無極而太極也。理寓於氣,氣囿於形。日月星宿,剛氣上騰;山川草木,柔氣下凝。資陽以昌,用陰以成”幾句的含義,意思是:從無到有,宇宙萬物生成。天道自然之規律寓於生旺之氣中,而生旺之氣則在如山脈河流等等萬物的“形勢”中體現出來。宇宙萬物生成之時,陽剛之氣上騰而形成日月星宿,陰柔之氣下凝而形成山川草木,宇宙間陰陽相合,而萬物生成發展。

今天,我們繼續來解讀接下來的“陽德有象,陰德有位,地有四勢,氣從八方,外氣行形,內氣止生,乘風則散,界水則止”這幾句話。

首先,“陽德有象,陰德有位”八個字,其中的“陽德”和“陰德”並不是我們平時所理解的意思,而是指陽和陰中所分別蘊含的天道性質,那麼從字面上這兩句話就很好理解,意思是陽的性質要有顯露出來的徵兆,陰的性質在其原本的位置上。實際上也就是在說天地之間陰陽各安其位而不相互僭越混亂。

“地有四勢,氣從八方”兩句,“四勢”是指四方形勢,後有人進一步理解成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四方山脈形勢,這種具體化的理解並非《青囊經》的本義,但也是可以的。“八方”則是指八個方位,有人將這裡的“八方”用八卦理論中的乾、坤、坎、震、巽、離、坤、兌八個方位進行解釋,也是可以的。“氣從八方”中的“氣”,我之前已多次講過,這裡是指天道自然的規律,也就是下文中所說的“內氣”。那麼“地有四勢,氣從八方”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天地間的陰陽各正其位後,大地上的山川河流等四方形勢便生成了,而天道自然的規律流行於八方。

“外氣行形,內氣止生”,這兩句話,“外氣行形”很好解釋,“外氣”就是指風水學中常說的“生旺之氣”,那麼“外氣行形”的意思是:生旺之氣行於萬物的“形勢”中。簡單地說就是生旺之氣依萬物的“形勢”而生。

接下來的“內氣止生”四個字不太好解釋,很多對《青囊經》的解讀作品中對這四個字要麼語焉不詳,要麼一帶而過,甚至直接忽略。實際上要理解這四個字還是必須要從古文字的本義入手,這裡的“止”字很多人理解成“阻止”或者“停止”之意,因此就導致了此句無法解釋,因為我們從常識去判斷就知道“氣”的作用一定是“使生”或者“旺生”,而不可能“止生”。實際上這裡的“止”並非是“阻止”之意。在上古時代的“止”字,我們從甲骨文中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像形字,其字形分成兩部分,上部分像人的腳趾頭,而下部分則像腳面和腳掌,實際上,“止”字的本義就是“腳”。《易經·噬嗑》中講:“屨(ju)校滅止,無咎。”中的“止”就是“腳”的意思。而在後世文字的發展中,因為腳是人或動物站立行走之基礎,因此“止”這個字就衍生出了基礎、根基的意思。《說文解字》中就講過:“止,下基也。”基礎的基。實際上《青囊經》中這句“內氣止生”中的“止”就是“根基”“基礎”意思,意思是“內氣”是萬物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上文我們已經講了,“內氣”就是指天道自然的規律,那麼“內氣止生”這兩句話理解起來就很容易了,意思是:而萬物的“形勢”生成和發展的根本在於天道自然的規律。

接下來的“乘風則散,界水則止”,這兩句大家耳熟能詳的的話,應該不需要做太多解釋了,就是指“外氣”,也就是“生旺之氣”遇到風就會消散,而水有界氣之用的意思。

最後,我再為大家做一個總結,《青囊經》下卷“陽德有象,陰德有位,地有四勢,氣從八方,外氣行形,內氣止生,乘風則散,界水則止”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天地之間陰陽各安其位而不相互僭越混亂,那麼大地上的山川河流等四方形勢便會生成了,於是天道自然的規律流行於八方。大地上“生旺之氣”依萬物的“形勢”而生,而萬物的“形勢”生成和發展的根本在於天道自然的規律。“生旺之氣”遇到風就會消散,而水則有界氣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