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翁解讀風水經典系列-《青囊經》(十)

以下是語音的文字實錄:

好,我們繼續來解讀《青囊經》。上一講,我為大家解釋了“中五立極,臨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縱橫紀綱”六句話的意思,今天我們來解讀接下來的“陽以相陰,陰以含陽,陽生於陰,柔生始剛,陰德宏濟,陽德順昌”六句話。

首先“陽以相陰,陰以含陽”八個字。首先呢,我們要理解這八字中“相”字的涵義,“相”在這裡取“輔助、輔佐”之意,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講“季文子相三君”中的“相”字就是這個意思,而我們平時所說的“宰相”、“丞相”、“首相”中的“相”字,其本義也都是“輔佐”的意思。

那麼“陽以相陰”就應該比較好理解了,就是說自然天道中的“陽”輔助“陰”。但如此解釋大家肯定會有疑問,我們知道,易,易經的易,或者說天道自然之理,貴陽賤陰,按照陰陽各正其位的自然之道,應該是陽為君而陰輔佐之,為什麼黃石公在這裡會說出“陽以相陰”這種很明顯有違自然的理論呢?

實際上《青囊經》中如此說,正是抓住了陰陽天道的精髓。因為易學中有一種理論認為,陽的精髓不在於陽本身,而在陰中,陰中之陽叫做“真陽”,反之,陰的精髓並不在陰中部,而在陽中,陽中之陰叫做“真陰”。因此,《青囊經》此處所說的“陽以相陰”中的陰陽實際上是指“真陽”與“真陰”,真陰在內,需真陽在外以相之;真陽在內,須真陰在外以含之。所以,《青囊經》中才有“陽以相陰,陰以含陽”之說。

這種解釋方法呢,以明代蔣大鴻的觀點為代表,蔣大鴻在其《地理辯證》中對《青囊經》此句中的陰和陽做了很詳細的闡釋,怎麼說的呢?蔣大鴻說“蓋陽之妙,不在於陽,而在於陰,陰中之陽,乃真陽也,故陰為之感,而陽來應之,似乎陰反為君,而陽反為相,此經言神明之旨也,然陽之所以來應乎陰者,以陰中本自有之,以類相從,故來應耳,豈非陰含陽乎,陰含陽則能生陽矣,一切發生之氣,皆陽司之,則皆自陰出之者也”。這段話近乎是白話文,應該很好理解,這裡我就不再解釋了。

關於《青囊經》中“陽以相陰,陰以含陽”這兩句呢,在易學界,實際上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就是把這兩句話的語法,看成是中國古代文言文的一種特殊的“倒裝”形式。簡單地講,就是認為“陽以相陰,陰以含陽”這兩句話是兩個倒裝句,它的正常順序應該是:“陽以陰相,陰以陽含”。這樣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陽以陰為其相輔者,陰被陽所包含。這種解釋方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實際上,關於“陽以相陰,陰以含陽”這八個字的上述兩種解釋方法到底哪一種更準確,在易學界一直爭論不休,這種分歧已經持續了近兩千年,依然沒有定論。

我個人呢,比較傾向於第一種解釋,因為首先這種解釋更符合《青囊經》的論述習慣,其次,第二種解釋所主張的語法上的這種特殊的“倒裝”結構,實際上在古代文獻中是比較少見的,從古至今,這種用法出現的次數屈指可數。

好,我們繼續解釋接下來的“陽生於陰,柔生始剛”兩句,有了上面兩句的鋪墊,這兩句應該就很好理解了。“陽生於陰”應該不需再解釋,“柔生始剛”中的“柔”和“剛”需要簡單解釋一下。《易》曰:“乾剛坤柔”。很好理解,就是說乾的性質為剛,坤的性質為柔,而乾坤分別對應陽和陰,實際上也就是說明了陽為剛,陰為柔。因此,“柔生始剛”其實就是“陰生於陽”的意思。

好,接下來“陰德宏濟,陽德順昌”兩句。這兩句中最重要的是對“德”字的解釋。很多人認為這裡的“陰德”中的“德”和“陽德”中的“德”是不同的,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實際上這裡的兩個“德”字意思完全相同,就是指“道德”之意,當然,這裡的“道德”不是我們現代意義上“道德”的思。“道”指“自然”、“天道”,“德”指“自然規律”或者叫“順應自然規律”。

那麼“陰德宏濟,陽德順昌”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陰所依行的自然天道得到發揚,陽所依行的自然天道順為昌盛。

好,最後我再為大家總結一下,《青囊經》中“陽以相陰,陰以含陽,陽生於陰,柔生始剛,陰德宏濟,陽德順昌”六句話的意思是:陽輔助陰,陰之中包含著陽;陽生於陰,陰生於陽;陰所依行的自然天道得到發揚,陽所依行的自然天道順為昌盛。

好,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下一講我為大家解讀《青囊經》上卷的最後一句“是故,陽本陰,陰育陽,天依形,地附氣,此之謂化始。”的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