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爲什麼願留楊志,卻不願留林沖?

mhj780916


如果單單來看王倫和宋江,兩人做個比較,武功才幹眼光,宋江就比王倫厲害多少?還真不見得,可是兩人的人生經歷怎麼就差距那麼大呢。我覺得根本就在於舍與得上面。

這個宋江就是一個押司小吏,相貌醜陋,地位不高,為什麼就在江湖上博下了那麼大的名頭,其實說白了就是四個字:樂善好施。這裡暫且不管宋江是真心還是有目的,你看宋江見了人就送銀子,他給人銀子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施捨,而是表現的十分誠懇,真心實意的要給你錢花,難怪受過他恩惠的人無不交口稱讚,感激涕零。宋江當了頭領之後,碰到個能人上山就會做出個樣子要讓出老大位子,顯然,他這只是做做樣子,因為沒有哪個老實人真會去坐這個位子。可是他每次都這樣,見人就拜,動不動就哭,姿態低的不能再低,好像這一切都是發自肺腑的,人家就算看透了,心裡也覺得舒坦啊。所以就算好多好漢都是被宋江坑蒙拐騙上山的,最後也都對宋江心悅誠服。


說了這麼多宋江,就是想說說王倫。王倫好歹也是個讀書人,這讀書人裡面的胸襟氣度一點學不到,那酸腐氣息卻學了一大堆。這個王倫作為一個文化人,一個土匪老前輩,又有柴大官人當靠山,似乎前途光明,但實際上呢。當時的他有啥呢,除了自己和小嘍囉,就兩個手下,這兩個手下綽號很厲害,一個摸著天,一個雲裡金剛,名頭很響,人高馬大,但卻是銀樣蠟槍頭,本事平常,更悲催的是這兩人壓根也不是他心腹。這就足以說明王倫不論是個人能力還是御人本事,都不咋地。

這樣的一個山頭,雖然算是個老資格,但是毫無人才,毫無發展前途。往上說,隨便一個知州派個兵就剿滅了,往下說,隨便來個強人就可以乾死這三個頭領,自己獨霸山頭。這時候的王倫無論是說自保還是發展,都要一樣東西,那就是人才。


後來林沖來了,後面還有柴大官人的關係,如果王倫是個心胸開闊有見識的人,應該大大歡迎才對,如果他跟宋江一樣,林沖來了主動讓位,林沖孤身一人,還真的會去坐那把交椅,肯定不會,反而會對他感激十分。就算王倫沒有心胸,有點手段的話,他明面上也應該交好林沖,實際上去架空他,為他所用。可是他乾的是啥呢,各種刁難啊,還非要林沖殺個人,立個軍令狀,目的就是趕林沖走,怕他威脅自己地位。林沖本來媳婦保不住,自己被陷害,鬱悶的不得了,王倫這麼一搞,他更是氣死了,就等著機會要收拾王倫呢。

林沖為了這個軍令狀,遇到了楊志,兩人幹了起來。王倫看兩人打了許久,跳出來裝好人,極力拉攏楊志,林沖如何看的不明白,王倫這是憋壞要對付我呢,對王倫的怨恨到了極點。王倫拉攏楊志想牽制林沖,他自以為很高明,實際上愚蠢至極。首先林沖來了這麼久了,他作為一個寨主,天時地利人和都佔全了,卻無法另一個林沖折服,他又憑什麼就認為自己可以另一個與林沖本事差不多的楊志折服呢,王倫哪裡來的自信?其次林沖好歹認識久了,性格脾氣都清楚了,楊志以前從沒見過,你王倫如何知道這楊志是什麼人,沒摸清狀況就胡亂拉攏,實在可笑。再有一點,王倫之前統共就管兩人,加上林沖不過三個,需要搞得那麼複雜嘛。



綜上,王倫想留楊志而不喜歡林沖,只是他一廂情願自己的幼稚想法而已,他覺得既然趕不走林沖,那就留下楊志牽制他,但他也不想想他能控制得了楊志嗎?結果楊志志不在落草,他也沒留住,卻更惹得林沖怨恨。後來呢,晁蓋一夥人來了,那可是有文有武,還加個大法師,個頂個比他們自己強,人家略施小計就讓本來怨念頗深的林沖爆發了,最後王倫被林沖乾死了,可憐可悲。


一覽眾河小


從結果來看,王倫不留林沖絕對是正確的

王倫是個什麼出身,是個讀書人,古代讀書人,四書五經,真正學習的精髓就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處理自己和家人的關係,和國家的關係和天下的關係,因此,看人是很準的,王倫第一眼看到林沖就知道林沖是個什麼貨色,所以就想要趕走林沖,最後失敗!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林沖在梁山王倫任期內沒有發揮什麼作用,最出彩的一次行動就是火拼王倫。

梁山再怎麼說也是人家王倫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盤,你們幾個人劫了生辰綱犯事了就要上山,正常人都會拒絕,我現在好吃好喝的,幹嘛要你們入夥,你們入夥之後是排老幾,所以說,晁蓋和吳用典型的就是來搶梁山的,根本不是來投奔。

所以,林沖火拼了王倫,也就是自己的上任領導之後雖然被晁蓋吳用等人器重,實際上已經破壞了江湖的規矩,沒人願意跟他玩了。

江湖就該有江湖該有的規矩

包括後來的魯智深,原來是結拜兄弟,魯智深三番五次救他的性命,為了朋友是兩肋插刀,結果,後來魯智深上梁山之後,只以教頭相稱,不以兄弟自居,這又是為何,在魯智深看來,林沖的上位之路來的很不光彩,是為江湖人所不齒的。

問題就出現在這裡了,林沖始終沒有流入江湖,而魯智深始終沒有出過江湖,江湖有江湖人的規矩。

林沖一直都是以官場身份自居,其實就是忘不了自己在體制內的背景,讓他納投名狀的時候,這個不能殺,那個不能殺,火拼其王倫的時候,反而下得了手,這就不是江湖人辦事的規矩。魯智深雖然以前在體制內待過,但是行為準則一直都是江湖的規矩辦,該出手時就出手,但是人家打山寨,那是實打實的,靠自己的本領。

所以,魯智深、武松、楊志都能在一起愉快的玩耍。

楊志不留梁山,可能不是因為看不上王倫,而是看不上林沖

楊志當時雖然發配充軍,但是還沒到落草為寇的地步,不像林沖混的那些慘,當時王倫邀請楊志上梁山,楊志不可能不猶豫,包括後來走投無路的時候,楊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投奔梁山,但是楊志遇到魯智深後,二人一拍即合,乾脆上二龍山落草罷了。

說明,楊志和魯智深只要有別的去處,就不會去找林沖,主要原因,還是林沖當初和楊志比武的時候,那是下死手了。

這種人,說到底就是內心自私,卻又表現出一臉的無辜,苦大仇深,跟這樣一個掃把星應該是沒有好事,同樣是在體制內混過的人,其實都明白,在體制內被人排擠的人,說到底都是不會做人。

王倫作為梁山第一任首領,將梁山打理的井井有條,屬於那種公司創始人,結果被晁蓋聯合內部的高官給惡意收購了,論其眼光是絕對到位的,當然,並非王倫心胸狹隘,而是林沖和晁蓋他們本來就圖謀不軌。


史論縱橫


水泊梁山最早佔山為王的不是宋江和晁蓋,而是白衣秀士王倫,王倫是落第秀才,是柴進扶植起來的,想做賊頭,沒有靠山是不行的。

當林沖和楊志因緣巧合的聚在了梁山之後,王倫笑迎楊志卻黑臉攆林沖,這是為什麼呢?就讓(秉燭讀春秋)為你一一解密吧。



話說林沖的娘子被高俅之子看中後,高衙內一直想調戲林娘子,但林娘子誓死不從。為這事,林沖攤上大事了,被高俅陷害,火燒草料場,林沖被逼雪夜上梁山。

林沖上梁山後,梁山寨主白衣秀士王倫百般刁難林沖,讓林沖三天之內交出“投名狀”。所謂的投名狀,就是讓林沖在山下殺一個人,表示入夥。

林沖無奈,但接連三天都不忍下手傷害無辜。後來,在山下巧遇青面獸楊志,二人打鬥多時,通名報姓後相識相知,英雄惜英雄,攜手去見王寨主。

王倫見林沖三天期限已過,仍然交不出“投名狀”

,不由分說,就要趕林沖下山。對楊志卻熱情挽留。原來這其中有貓膩。

王倫目光短淺,不是做大事業的人,他之所以佔山為王,無非就是臨時餬口飯吃。等以後有了和朝廷攤牌的資本後,投降朝廷是必然的事情。

熱情挽留楊志,是為自己留條門路,因為楊志京城有門路,這次丟失了生辰綱,楊志就是打算去東京汴梁活動一下,看是否能官復原職,打點些銀兩,讓朝廷不再追究自己的責任,正好路過這裡,被林沖請到了山上來了。

王倫挽留楊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楊志是五侯楊令公之孫、武舉人、曾做制使的楊志身份也不低。

按說林沖曾經也是宋朝體制中人,身份不比楊志低,武功比楊志高不少,林沖才是無家可歸之人。

說實話,楊志不一定看得上小小的梁山賊人這個頭銜呢。王倫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想留的極力挽留,而對於極力想找個安身之所的林沖卻狠心趕走,世界有時真的不公平。

其實說白了,王倫是怕惹禍上身,我們知道,王倫和後來的宋江有得一拼,就是時時刻刻想著詔安,林沖是高太尉的死對頭,高俅對林沖是除之而後快,同樣林沖對高俅也有不共戴天之仇,王倫害怕以後無法面對高太尉,這就是白衣秀士擔心的地方。

林沖“殺人放火帶刀入堂”的罪過太大了,留下林沖,惹怒高俅,一但大軍殺來,王倫怕帶不起這個責任。

王倫的眼中楊志是屬於親朝廷派,而林沖已經成為了反賊,與朝廷對著幹了。王倫的面前林沖與楊志不論武力和身份是天然的對手,後來,由於晁蓋和宋江吳用的到來,都為林沖說情,既然林沖趕不走,留下楊志正好制衡林沖。

說到底,王倫就是忌憚林沖,林沖是朝廷要犯,加之武功高強,王倫怕壓制不住林沖。


再說杜遷、宋萬、朱貴都反對趕走林沖,畢竟林沖是他們的恩人柴進寫親筆信介紹的。行走江湖,講的就是義。

後來,出於義憤,也出於對排座次的不滿,林沖手刃了王倫,但自己沒有做寨主,反而讓給了晁蓋,其實這就是林沖沒有遠大理想的表現,王倫好歹留下了走投無路的林沖,要麼手刃王倫自己做寨主,要麼忍氣吞聲,殺了王倫,成全了晁蓋,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呢?林沖何苦啊!



秉燭讀春秋


林沖儘管懷揣著柴進的推薦信而上得梁山請求入夥,卻受盡了王倫的百般冷遇,後雖被勉強接受,但也沒有少受王倫的窩囊氣。但是楊志卻有兩次拒上梁山,第一次是王倫讓林沖去納投名狀時,林沖遇上了楊志,兩人大戰五十餘回合而不分勝敗。王倫見楊志一身好武藝,便相請楊志入夥。其時,楊志還志在仕途,便回絕了王倫。第二次是楊志丟了生辰綱,而走投無路時,同樣還是沒有上梁山。那為何林沖一定要纏上王倫呢?這主要有以下的幾方面原因。

其一,林沖犯得罪重,而楊志犯得罪輕,尋常山頭容不了身。林沖殺死差撥、陸虞候、富安等三人,又火燒大軍草料場,乃是犯了軍中大罪,官府絕對不會輕饒。王倫不接受林沖入夥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敢得罪官府。而楊志雖丟了生辰綱,但最多也是失職之過,再則,這生辰綱是梁中書送給蔡京的賀禮,屬於私活。所以,楊志丟了生辰綱,其實並不能算大罪。

其二,林沖雖武藝高強,但比較慫,活得窩囊,容易遷就。林沖在妻子遭到調戲時以及被刺配滄州的途中,其表現都很窩窩囊囊,這並非是對林沖的苛求。林沖自認是位好漢,如果說高衙內調戲林沖妻子,但並沒有得手,說林沖該忍也就算了。但是,林沖在野豬林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其時,董超、薛霸欲結果了林沖的性命。書中寫道:...林沖見說,淚如雨下,便道:“上下,我與你二位往日無仇,近日無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董超道:“說甚麼?門前救你不得。

但凡是江湖好漢,絕不會在臨死前哭哭啼啼,而乞求活命的。再則,都如此境地了,還向董超、薛霸乞求活命,能管用嗎?換上魯智深、武松等人也都絕不會如林沖這般。就連阿Q在被處斬時,都想大喊一聲:老子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所以,在臨危時乞命,這或許是普通人的本能,但絕不是“好漢”該有的作風。

楊志在丟失生辰綱後,對曹正等說道:王倫當初苦苦相留,俺卻不曾落草,如今臉上又添了“金印”,卻去投奔他時,好沒志氣。因此躊躇未決,進退兩難。” 兩相比較,可以說林沖雖武藝不輸於楊志,甚至還有可能略高於楊志,但在志氣上卻輸了楊志一籌。

其三,林沖在體制內待得太久,而缺乏江湖生存的能力。像魯智深與宋江等,這些官場體制的人,都糊里糊塗地進了黑店,中了蒙汗藥,而差點成了包子餡。但是,武松在路過孫二孃的黑店時,卻可以逃過蒙汗藥,這就是江湖草莽與官場體制內的人,在江湖上生存能力的差別。林沖就缺乏江湖獨自生存的能力,所以一旦柴進給了林沖“上梁山”的這根救命草,其便就賴上了王倫。

而楊志雖也曾是官場體制內的人,但其長相不受人待見,其仕途也不會平坦,應該是碰過不少次壁,從而練就了一些江湖謀生的手段。再則,楊志之前失陷過花石綱,也有了江湖逃亡的經驗。


歷史聞知社


王倫是水泊梁山的第一任寨主,他原本是個不及第的秀才,落魄時曾受柴大官人接濟,後入梁山落草,也不知何德何能,當了寨主。

我讀《水滸》,常有兩個非常強烈的感受。

第一,耐庵彷彿被女人深深的傷害過,以至於他筆下的女性人物,大多是水性楊花,薄情寡義,蛇蠍心腸的蕩婦。

第二,耐庵對讀書人有很深的成見,總是把讀書人寫成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的陰險小人,讀之有一種“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的感慨。你看他筆下的讀書人,小張三如此,黃文炳如此,王倫亦如此,心中總是藏著一些齷齪不堪,見不得光的魑魅魍魎。

王倫為什麼願留楊志,而不願留林沖呢?依我看來,有以下兩個原因。

1、書中描寫說林沖乃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武藝高強,名震天下,王倫擔心自己和杜遷、宋萬本事低微,將來鎮不住林沖。其實這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林沖得罪了高俅,是高俅千方百計要除掉的人。

我們知道,高俅是全書第一反派角色,《水滸》開篇講的就是他,然後才逐漸引出一個又一個梁山好漢,正所謂亂自上作也。林沖是惟一一個高俅親自參與陷害的梁山好漢,血海深仇,不共戴天。王倫作為一個秀才,做夢都想做官,他肯定不甘心一輩子做盜賊,所以他和宋江有點相似,都想招安。如果將來招安,林沖在山上,過不了高太尉這一關。即使不招安,以高太尉的權勢,派大軍前來征討,如之奈何?

楊志卻不同,雖然失陷了花石綱,但已經得到朝廷的赦免。況且,他與高太尉以及朝廷沒有任何利益衝突和仇恨。再加上楊志顯赫的家世,五侯楊令公之孫,中過武舉,做過制使,定能使梁山蓬蓽生輝。有人說了,那林沖也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這身份也不低啊?那都是曾經的輝煌,過眼煙雲,此時的林沖已經是臉頰文面,朝廷懸賞通緝的要犯。

第二,為了制衡,想想很有意思,朝廷素有制衡之術,維護各個派系的穩定,強盜亦如此。此時的王倫心知肚明,林沖落草梁山已成定局。一來不好駁了柴大官人的面子,二來有眾好漢的求情,三來他也以納投名狀的名義難為了林沖一番,若是再不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既然林沖留下來,那就乾脆挽留楊志也落草,二人本事相當,互相制衡,雙方都不會輕舉妄動,這樣他就可以高枕無憂。書中沒有明確描寫,但細讀可知王倫心懷鬼胎的秀才心眼。我常想,幸虧王倫這廝沒有做官,不然世間又多一個欺壓百姓的濫官汙吏。

《水滸》中深文曲筆頗多,耐庵似乎故意要和讀者扳一扳手腕,偏不明寫,所以需要讀者反覆揣摩,細細品味,方解其中之味,真是其樂無窮也。

嗚呼!天下之樂,第一莫若於讀書,讀書之樂,第一莫若於讀《水滸》!

西嶽頑石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王倫趕走林沖是正確的,因為這傢伙不是好人。

林沖是個卑鄙小人。

他為了自保,怕被高太尉追殺,被髮配之前寫了一個休書。這樣一來,林沖自己就安全了,反而高太尉就會去逼迫他的老婆。萬一他老婆同意了,林沖性命就保住了。

萬一不同意,這也不管林沖的事情,高太尉一般不會繼續弄死他。

最終,林沖沒死,他老婆受逼迫不過自殺了!

就這種人。

另外,魯智深冒死救了他,並沒有暴露身份。林沖卻把魯智深的底細,告訴押解的公差。為什麼?

其實也不復雜。

林沖知道魯智深在老家居住,以他的脾氣一定會去照顧林沖的老婆。但要是讓魯智深不要管他老婆,這種話林沖可說不出口。就算說了,魯智深也不見得會聽。

所以,洩露給公差,高太尉必然去對付魯智深,魯智深只能跑路。

這樣一來,林沖老婆就沒人罩著,十有八九會屈服嫁給高衙內,這樣林沖小命就安全了。

為什麼魯智深上山以後,很快就不理睬林沖,和他保持距離?

就是魯智深看清楚這傢伙是什麼人!

這樣一個卑鄙又頗有武功,又有野心的人,如何能夠留下來?豈不是養虎遺患!

相反,楊志確實一個性子直爽的漢子。因為生辰綱被搶劫,激動之下差點自盡。後來遇到惡霸牛二欺負人,寧可坐牢也不受氣,將他殺了。

所以,寧可留下楊志,也不能留下林沖。


薩沙


首先聲明一點,留楊志是有前提的!這從側面也解釋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落第秀才會成為梁山最初的主人呢?正因為他還是有些心計和頭腦的,為什麼王倫對功夫不相上下的林沖和楊志會願意留下楊志而不願留下林沖呢?這些因素是關鍵。

留林沖怕引火燒身

林沖為什麼會被逼上梁山?那是因為得罪了高太尉,皇帝面前的大紅人!而且在上梁山之前更是犯下了當時的“滔天大罪”,放火燒了大軍的草料場,槍殺了陸謙陸虞侯和多名官府中人,是朝廷捉拿的要犯。水泊梁山本來就是官府針對的對象,平時沒做過有大影響的事,官府也便由他自在,沒進行圍剿,如今林沖來投梁山,作為首領的王倫自然有所顧慮。自己收留的可是朝廷的重犯,本來自己也是做的強人,難得守得一方太平,萬一讓官府知道自己收留了重犯,而且還是當朝太尉要殺的人,官府派兵來圍剿,自己的基業豈不毀於一旦,所以王倫覺得自己是不能收留林沖的,為了讓林沖下山,王倫還是先禮後兵,無奈還是趕不走林沖。

王倫擔心林沖取而代之

作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秀才,王倫為什麼能領導梁山?還不是憑著自己有著點學問,而林沖不是一般的莽夫(像李逵那樣的),可謂是文武雙全,而且八十萬禁軍教頭,威名天下知,對於一個這樣的人來到梁山,作為梁山之主的王倫難免還是會擔心自己被取而代之的。

留楊志是為了牽制林沖

照我看,王倫並非願意留楊志,只是在無法讓林沖下山的情況下,才極力表現出要楊志留下,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想找一個自己恩惠的人來幫忙牽制林沖,畢竟山寨中沒有人是林沖的對手,要是有楊志在一旁,自己的地位會感覺更加穩固。如果單純的只找楊志,恐怕王倫還真沒這個打算。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要想在《水滸傳》裡當一個合格的山大王,那麼你的馭人能力往往比武力更為重要,你看人方臘都不會武功,照樣不是把江南的八州二十五縣管理的僅僅有條的?更別說宋黑子了。但王倫不這麼認為,在他的思想裡強權(武力)才是解決問題的最重要武器,所以當林沖初到山頭想要入夥時,王倫慌了…

梁山這塊風水寶地是杜遷首先發現的,接著宋萬來了,二人找到了王倫,尊他為大哥,再後來又找到生意失敗的朱貴,四人聚集這一群嘍囉就開始打家劫舍的生活。那麼一開始為什麼王倫能當老大,邏輯文史姨認為很簡單,並不是說因為王倫認識幾個大字,而是論武力王倫還在其他三人之上(雖然幾人都很菜,但菜也是要分個一二三等的),所以他就有了一定的底氣。而林教頭上山時,王倫思考了良久,喃喃的想到:

我又沒十分本事,杜遷、宋萬武藝也只平常。如今不爭添了這個人,他是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若被他識破我們手段,他須占強,我們如何迎敵?

所以王倫不願留林沖就是因為忌憚林沖的本事,因此就算要得罪柴進,王倫也不準備留住林沖。而朱貴、杜遷、宋萬不會想那麼多,他們仨只覺得林沖的到來能給梁山增添不少戰鬥力,尤其是朱貴,在林沖就要被趕下山時正是他的一番話語讓王倫有所動搖。

這時的王倫也把林沖懦弱的性格以及走投無路的處境摸清了,他讓林沖去殺個人當投名狀。這條要求在其他人看來實在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但林沖不是濫殺之人,王倫也很好的抓住了他的心理。

等到林沖出門後,就引出了楊志的戲份,二人在山腰有一場激烈的打鬥,你來我往不分勝負。此時王倫也躲在樹後看了一段時間了,見二人的爭鬥如此精彩,連忙叫停,邀眾人上山,在得知楊志的境遇後就有心留他,理由也很簡單:

若留林沖,實形容得我們不濟,不如我做個人情,並留了楊志,與他作敵。

也就是說留楊志的目的只是為了制衡林沖,王倫對二人的態度一冷一熱,那麼若楊志真的留在山寨自然歸屬於王倫的“陣營”,關鍵時候也好使喚嘛。結果人楊志有大志向不願意落草,那王倫只得送他下山,繼續給林沖甩臉色。

可以想象林沖在寨中的每分每秒對晁蓋來說都是一種煎熬,而王倫卻沒想著改變自己,繼續走“嫉賢妒能”的路線,以至於自己在晁蓋等人上山後成功的“策反”林沖,自己身首異處了…


王倫也搞笑,他就不考慮楊志和林沖這倆官員會不會聯手收拾他呢…


邏輯文史游


王倫留人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能管住,要聽話,二是能幫忙,別惹禍。

先看林沖,首先管不住,京城出來的軍官,武藝高,見識多,治軍統兵一定遠勝他人,時間長了,隊伍姓王還是姓林就不好說了,此一。林沖有柴大官人的推薦信,梁山說到底是柴大官人在官府眼皮底下設置的惡人谷,大官人是真後臺,王倫是前臺職業經理人,林沖雖然在山上沒有人脈,但是日後萬一柴進要換高管,也是一句話的事,王倫不擔心才怪,此二。然後看惹禍,林沖身犯重罪,得罪的是太尉高俅,倘若此時,不用節度,一兩個董平張清那樣的兵馬都監,或是花榮這樣的知寨,就能給梁山帶來殺身大禍,這都不用高俅安排,下面的人自會主動,到時候柴大官人管不了,王倫得自己承擔後果。更為要命的是,林沖此人一臉苦相,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一般人這種情況,朋友也不會有幾個(魯智深是仰慕林沖武功,並天生俠義心腸,和林的交情也是一般,林也沒拿魯當生死之交)更別指望陌生人理解幫助了,王倫天性自私,對這種境遇的人自然沒有好感。

再說楊志,楊提轄官小職微,楊家將後代根本唬不了人,雖然武功不錯,但是沒有管理經驗,到處自稱楊老令公之後,明顯自信不足,能力不強。而且工作失誤之後,還想做工作再進去體制,是一個慣於被管理的優秀人才,此一。楊志不認識柴大官人,算是自主招錄的人才,上層路線沒有優勢。同時,武功也好,可以有效對抗林沖,此二。楊志最大的好處是汴京有路子,王倫如果雄心大一點,通過楊志,花錢找上樑中書等大官,就可以脫離柴大官人,另謀高就了。

最後補充一點,林沖王倫是趕不走的,王倫自己很清楚,如果堅決不要,林沖在山東別無選擇,勢必回去找柴進,柴進一怒,還得要。所以王倫實際上用了三步,一是金錢打動,林沖拿錢走人,是他自己不想來。二是投名狀要挾,逼林沖自己擺官軍架子,呆不下去。三是眾人求情,日後即便林沖上了山,大家也看不起他,他欠眾人一大堆人情,如何能行首領之事。所以王倫其實是心思縝密,城府極深,日後如果不是吳用來,恐怕沒人能治得了他。


壯士高歌入長安


不邀自來,這個問題有意思。

梁山在《水滸傳》中,其實是分為三個時期的。分別是:王倫時期,晁蓋時期,和宋江時期,這個應該沒人反對吧。

王倫拒絕林沖,盛邀楊志,這件事是發生在王倫時期,即梁山初期。當時,梁山也就是一個尋常草寇窩,遠沒有後來,成為宋徽宗筆下的“四大寇”。

而王倫這位首領,本質上是個不得志的秀才,中國有句古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自然梁山在王倫時期,是一位“安靜的小草寇”。這不但是秀才王倫的本質決定的,更是王倫身後的投資人決定的。

梁山也有投資人?當然!在林沖遭到王倫拒絕入夥時,杜千和宋萬說過:老大喂,這不等於不給柴大官人面子嗎?而《水滸傳》裡也多次寫道柴進最喜歡“專一招集天下往來的好漢,三五十個養在家中。常常囑付我們酒店裡:如有流配的犯人,可叫他投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

所以,王倫時期的梁山,本質上等於是柴進的“暗勢力”。柴進,周世宗柴榮之後,屬於“場面人”,一旦“場面上解決不了問題”,那麼該誰出手了?當然是“暗勢力”。不然都以為柴進傻啊?花錢養閒人?

明白這個背景,再看林沖,他被柴進推薦上山,首領王倫清楚武功敵不過林沖,又有柴進推薦,此刻林沖在王倫眼裡,等於是一個隨時能取得自己的“備選”。

面對這樣的強悍競爭對手,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走您,我們廟小留不住真神。第二個就是,必須讓林沖懂規矩。

王倫其實本意是選擇了第一條,但以他讀書人的頭腦,明白林沖其實是趕不走的,所以通過設置一系列的障礙等,讓林沖懂規矩,是龍給我潛著,是虎給我臥著。

效果如何?果然非常好!若沒有晁蓋等人前來攪局,林沖保證會老老實實的在王倫手下。

明白了林沖,楊志其實也就簡單了,其一,拉楊志以制衡林沖。其二,由於林沖的存在,增加了王倫的不安,讓王倫有了危機感,想增強實力,擺脫柴進幕後掌控,或能跟柴進能討價還價的籌碼。

其中,制衡林沖的意思,是最強。因為林沖對王倫來言,就是一顆不知何時爆炸的炸彈,而楊志則是拆除這個炸彈的人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