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爲何控制不住楊志?

HYD知


首先,我要說的是

,武松、魯智深和楊志在二龍山上,地位相差不大,根本沒有誰控制誰的意思。

尤其是魯智深和武松。雖然在《水滸傳》裡面,施耐庵沒有用過多的筆墨來描寫武松與魯智深的關係,但是二人彼此敬重是顯而易見的。

  1. 魯智深與武松互相敬重

就以二龍山的情節為例。有一次,白虎山的孔明被青州兵馬抓走,孔亮向二龍山求援。當時山上的主要負責人楊志、魯智深和武松提出召開一次會議。

在會上,武松首先說,我們今天要以義氣為重,一起攻打青州,活捉呼延灼,然後奪取府庫錢糧。這句話顯示出了武松的聰明才智,武松將重點放在了搶奪府庫錢糧,其目的是為大家謀取利益。這自然是很好的出兵理由(其實,武松和孔亮有私交)。

魯智深作為形式上的二龍山首領,自然明白武松的意思。但是魯智深立即表示,我也是這麼想的,於是便吩咐人手準備攻打青州。由此可見,魯智深和武松彼此都是心懷敬意,留有面子。

這時候,楊志出來說青州城池堅固,人強馬壯,不如聯合梁山一起行動。魯智深說,正是如此,並想借機與宋江一見。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首先說明,魯智深並沒有壓制武松,也沒有打算管武松。

2、魯智深很有可能嫉妒楊志

那麼,魯智深對於楊志呢?這兩個人以前都是“公務員”,魯智深曾經是個“提轄”相當於邊區的一個小警察。楊志呢,以前可是東京的“制使”,也就是首都殿前司所屬的軍官,相當於禁衛軍的官員。

當楊志因為生辰綱被劫之後,看到魯智深,曾經有過一次交鋒,兩個人誰也不服誰。雖然最後兩人冰釋前嫌,但其中一段對話就是問曾經各自的職位,報上自己的光榮歷史(比如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

)。由此可見,二人雖然表面友好,但是骨子裡卻有互相攀比的嫌疑。

因此到了二龍山,楊志雖然經常出謀劃策,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魯智深因為嫉妒楊志,經常會不自覺的壓制楊志。


兮兮說事兒


把不同的人捏合在一起的,是希望,現在叫願景。

一個人服另一個人,大多數時候,是那個人能夠提供更好的願景

比如魯智深和武松。兩人同為草根出身,都做過低級小吏,還幹過掛名和尚,兩人性格都極爽快,嫉惡如仇,價值觀趨同,願景也基本一致:

替天行道!兩人都反對招安,厭惡官場。

武松是在血濺鴛鴦樓後,投奔二龍山,他與魯智深惺惺相惜,兩人都是光明磊落、行俠仗義的好漢,武松對魯智深是敬重加感激,兩人關係就比較融洽。

楊志則大為不同。

他和魯智深差別太大。

論出身,楊志是老將楊令公的後人,算的上名門世家;論官職,楊志中過武舉,做過殿帥府制使;論志向,楊志算個官迷,曾經N次被從體制內踹出來,又N+1次哭著喊著要進入體制。只是,這哥們運氣實在不好,熱臉貼到了冷屁股,辦差不利,幹一次砸一次,最後,著了梁山的道,弄丟了生辰綱,實在走投無路,只好落草為寇上了二龍山。

楊志的志向絕不是當什麼山大王,舉什麼替天行道的旗子。他對朝廷還是有幻想的,

“朝廷虐我千百遍,我待朝廷如初戀”,即使落草,在他也是“曲線救國”,他夢想的是有朝一日,欽差大臣拿著聖旨來招安。

這樣的兩個人,出身、性情、脾氣、志向、願景完全不同!楊志到二龍山做第二把交椅,完全只是個過渡,是個跳板,這讓他怎麼聽魯智深的呢?

思路決定出路。兩人思路完全不一樣,尋找的出路也絕不會相同。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飲水君


這個題目本身就有問題,魯智深是二龍山老大不假,但是按照他的脾性和做派,不會對武松有管的行為,更不會想著去控制楊志。

魯智深與武松必然會惺惺相惜

先說魯智深與武松的關係,他們之前並未互相見過,武松在血濺鴛鴦樓以後,沒有出路,經人介紹,去二龍山投奔魯智深和楊志。

金聖嘆眼中,這兩個人都是上上人物,武松比魯智深還要受好評,在金聖嘆看來是天神一般人物。因為魯智深還在桃花山捲過金銀器,武松一直磊落。

二人的共同點一是對官府和朝廷已經徹底死心,不再抱任何幻想。二是都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主兒,魯智深搭救金翠蓮,一路幫助林沖,武松幫助施恩,都是一個性質。

再者,他們都是沒有出路以後,做了掛名的出家人,再後來都到了梁山以後,認清了宋江替天行道實際上是真招安的目的以後,也站在統一戰線上,成了不合作派。

綜合來看,魯智深、武松兩個人必然是惺惺相惜的英雄好漢。怎麼會是魯智深控制武松呢?

魯智深與楊志之間不會有情義基礎

首先,這倆人出身不一樣,魯智深草莽出身,做了個提轄,覺得不會有前途,藉著打抱不平的機會,逃離了。已經對社會絕望的他,絲毫不會抱希望了。

楊志是楊令公後人,一直是世襲的官職,對官家、朝廷一直殘存希望,為了官復原職找盡了機會。

結果還是因為只唯上不認下的態度,生辰綱丟了,楊志還把人得罪光了,徹底斷了再回去做官的希望。

魯智深是決絕的落草為寇。楊志是心懷不滿而不得不落草,落架的鳳凰不如雞的感覺。因為沒能去梁山,到了二龍山,認識了魯智深,聯手做了山寨寨主。這樣的兩個人到了一起,能有共同語言?

魯智深那麼聰明,大家只是一起落草吃碗飯,又不是創業開公司,能維持下去就行了,誰控制誰啊?有用嗎?


何殊我


二龍山是當初以魯智深和楊志二人為首加上曹正等一眾人合力奪取的,當時大家推魯智深做了二龍山的大當家,楊志為二當家,後來又加入了武松,張青孫二孃夫婦以及金眼彪施恩等人,共計大小頭領七人,手下嘍囉數千人,成為了僅次水泊梁山的第二大山頭!魯智深在江湖上的名氣很大,所以被大家公推為二龍山的大當家,但魯智深卻一直難以對二當家楊志進行有效的掌控,江湖上大名鼎鼎的打虎英雄武松都對魯智深敬佩有加,聽從魯智深的安排調遣,為什麼楊志卻能特立獨行,不受魯智深控制呢?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楊志之前的家庭背景和官職遠在魯智深之上

楊志是,宋朝著名的楊家將後人,自己又是武舉出身,曾擔任殿帥府制使,而且還是楊志做的還是京官;而魯智深呢?只是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有句話叫做“官大一級壓死人”楊志這比魯智深的官職可不是大一級兩級啊!

楊志比魯智深更富有謀略

其實魯智深和楊志這兩個人物在水滸一百零八好漢中都是富有一定謀略,有自己獨立思想,不容易受他人控制的,和李逵,王英那樣的人根本不是在一個層次,但兩人相較起來,還是楊志略勝一籌!從押送生辰綱時的小心謹慎,到鬥殺牛二時的沉著冷靜,最後在攻打青州時的冷靜細緻,都能體現楊志的智謀還是比魯智深較高的。

楊志孤傲的性格特點

水滸中楊志這個人最大的特點便是孤傲了!這是他後來在梁山上沒什麼知心好友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之前走投無路,落草為寇的原因!

魯智深之所以當上二龍山的大頭領,主要是在武功上略勝楊志一籌以及江湖上的威望比楊志高,像楊志這種一心只想著仕途的人,並不受當時草莽好漢所看好的,所以魯智深坐了第一把交椅

由於楊志這種孤傲,特立獨行的性格特點,加之自己出身,之前的官職,謀略都在魯智深之上,所以楊志並不受魯智深管制,往往在一些大事的決斷上,魯智深還聽從楊志的意見。而武松幾乎在以上幾個方面都不如二人,所以往往還是聽從這二位哥哥的。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楊志在梁山上排名第十七位,在天罡星序列中間,按照能力和功勞,也算說得過去。不過,看看楊志的履歷,家族名望和機會,這又是一個很尷尬的名次。楊志祖上是大名鼎鼎的楊令公,這和關勝、呼延灼有的一拼;楊志應過武舉,靠本事當到過制使,曾經和林沖、呼延灼交過手,都是在三五十個回合內打成平手。制使低於團練使,高於統領使。秦明是統制,呼延灼是都統制,不知道這統制和制使是怎麼比較的,大概楊志的官職不會低於秦明吧;楊志曾經上過樑山,王倫當年想留下他挾制林沖。綜合以上考慮,如果當初楊志真留下來,梁山五虎將應該有他一個席位,排名還應該在秦明之上。可由於種種原因,楊志只得了個“八虎騎”第三! 造成這種局面,只因為楊志這個人很“二”,整個出場經歷“二”,他想問題幹事情也有點兒“二”。


楊志的經歷和“二”有著密切的聯繫 楊志兩次押運。第一次押運花石綱,結果是命運不濟,船到了黃河裡翻了,人家一般“十個制使官”,九個都交了差,唯獨他一個失了手。後來為梁中書押運生辰綱,也是以失敗告終。有意思的是,這個生辰綱是第二次被人成功打劫,去年那一次,甚至都沒有留下任何線索。只有這個第二次被打劫,才讓人看了一出精彩的故事。 說到押運,楊志為此是兩次謀官。第一次失手後,楊志好不容易等到了罪行得到赦免,收得了一擔兒錢物,就到京城裡活動,想的是“官復原職”。第二次押運生辰綱,楊志是知道路途艱險的,他自己報了八處強人出沒的地方,每一處都潛藏著極度的危險,但楊志還是經不住誘惑答應下來。梁中書先是說:“你若與我送得生辰綱去,我自有抬舉你處。”楊志答應下來以後,梁中書又說:“我寫書呈重重保你受道誥命回來。”有了這個誘惑,楊志是不顧一切,玩兒命的前往東京去了。 楊志收了一擔錢物準備上東京活動官復原職,經過樑山泊,正趕上林沖要把一個投名狀,兩人好一番較量。本來,心胸促狹的王倫害怕鎮不住林沖,看到楊志這般好武藝,就有心留下他,以便讓楊志制約林沖,他好坐穩這個山寨之主。可是楊志一心想著回東京,就沒有留下。後來丟了生辰綱,也曾經想過再去梁山泊落草的,可是“如今臉上又添了金印”,這時候再去投奔人家,“好沒志氣”,多沒面子!就這樣又上了二龍山。但這個二龍山又怎能和梁山泊相比?論領導的名氣、山寨規模、安全環境都不在梁山一個層次,所以,這第二個山頭還是上了梁山泊。 二龍山這個“二”也就沒的說了,問題是楊志想奪過來自己佔著,卻偏偏有人在他前面到來,他是緊趕慢趕趕上了一個第二,因此上,他也只能是二龍山的二當家。別的不用說了,就連讓他第二次犯罪的人也叫牛二! 楊志這個人還真有點兒“二” “二”這個字現在用的比較多,也好懂。最初源於俗語,一吊錢是五百個大子兒,半吊錢就是二百五十個。由於一吊串在一起太重,不便於支付,所以也會把一吊錢分作兩串。不著調兒不夠吊就是半吊,半吊(調兒)就是二百五,簡稱“二”。辦事不經腦子,冒出一個想法來就莽撞的去幹,這種情況也被稱作是“二桿子”。看看楊志,還真有這麼點兒“二桿子”脾氣! 楊志經過樑山泊,被請到山上,王倫曾經勸他留下,楊志心裡想著那個“官復原職”,就沒有答應。在那個社會,想當官,這本無可厚非,文武科考不都是為了當官嗎?問題是楊志和人家不一樣,他是個罪犯,雖然赦免了其罪,但他永遠都是一個有“前科”的人。關鍵在於,他的那個“原單位”是誰說了算?高俅!這樣一個街頭混混能夠當上太尉,楊志還敢到他那裡去混事兒,的確算不上明事理之人。楊志在外混了多年,可能只聽說高俅憑得一腳球就飛黃騰達,其他方面的為人並不知道,但王倫清清楚楚給他說了,楊志並沒有警醒。王倫告訴楊志,“高太尉那廝安不得好人”,眼前的林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況且,你是一個曾經“有罪的人,雖經赦宥,難復前職”。更重要的是,“高俅那廝現掌軍職”,像你楊志這樣有本事的人,“如何肯容你”? 如果楊志對王倫的話有所懷疑的話,林沖就在眼前,總可以問一問林沖吧?楊志在梁山住了一宿,有時間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根本原因在於,楊志認為他那擔子錢物管用,只要能把那擔錢物還給他,他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沒成想,在高俅這種人把持的衙門裡,武藝、道德、正義都可以貶值,唯有官位是漲價的,所以,楊志錢是花出去了,可換來的只是見了高太尉一面,得到的是一番羞辱。 在這件事情上,楊志真是夠“二”的。 在殺牛二問題上,楊志也很“二”。



楊志把錢都用在了買官上,事不成,只好賣祖上的寶刀,以便當做盤纏,“投往他處安身”。可趕上人倒黴,整整站立了四個小時,沒有人問,好不容易來了個人,卻是東京城裡有名的渾球牛二。經過一番唇舌撕扯,楊志“一時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個著”,牛二倒地,楊志再補上兩刀,牛二“死在地上”。 如果把這件事和魯智深殺鄭屠做一下比較,就可以看出楊志很“二”。魯智深知道鄭屠幹得是賣肉的勾當,家裡肯定有刀,但人家是赤手空拳打鎮關西,只不過是下手重了點兒,三拳就把人打死了。鄭屠號稱鎮關西,肯定有一定的武藝,魯智深敢前去教訓他,是對自己的一種自信,否則,又怎敢到肉鋪前面去舞拳弄腳?牛二是個潑皮,拳腳功夫肯定不咋樣,對付街市上的居民百姓也許還行,因為人家不是練武之人,一般的武藝可能還有很多顧忌,但他的功夫不可能很高。假如武藝了得,無論是自己開武館,還是給有錢人家當武術教師,肯定能掙不少錢,用不著在街市上混。楊志如果不是很“二”,即便是牛二武功高強,抱著一顆“為民除害”之心,也應該藉此機會好好痛打牛二一頓。即便是不能從根本上教育好這個潑皮,趁這個機會把刀買了,也是好的。你看武松,把蔣門神打倒以後,逼著他把快活林還給施恩,並讓他離開孟州,否則是見一次打一次。可能有人會說,楊志是被牛二一步步逼到這個地步了。問題正在這兒,你這麼長時間被一個潑皮玩兒得滴溜溜轉,英雄氣概何在?不是“二”又是什麼! 魯智深打死了人,馬上意識到,要吃官司,應該馬上走。而楊志卻很“二”,讓街坊眾人和他一道到“官府裡”出手!美其名曰不肯連累了眾人。魯智深殺死了鄭屠,不管怎麼說,鄭屠還是個經營業戶,難道他就不怕連累眾位鄰居?像牛二這種潑皮,“開封府也治他不得”,殺了正好為官府省了很多麻煩,難道他在官府裡的重要性還會比鄭屠要緊!楊志可能覺得,殺了這樣的人,官府可能會給他定性一個“為民除害”,說不定哪一個當官的欣賞他,立馬就會給他一個捕頭或者是都頭乾乾。還有一種可能,楊志那一擔子錢物不是正道兒來的,要不然,逃走了再去掙一擔錢物就是了。只有這錢來路不明,才說明楊志不能逃走,逃走了連飯也吃不上,不是被捉,就是餓死。如果不是這種可能,只能說楊志很“二”。 楊志押運生辰綱表現的很“二”。 當梁中書要把生辰綱交給楊志押送時,楊志也曾經推三阻四,不想前去,但他推辭的結果是要一個說了算的“主管”,也就是要一個一人獨得的功勞。卻不想,他要到的只是“第一責任人”,絕對不是押運成功後的第一受益人。他也知道,這麼大一筆財富,人家是不會交給你一個“配軍”的,要是你不押運,自己貪下來怎麼辦?所以也說了“只消一個人和小人去”,結果就出現了梁中書老婆的“奶公謝都管”。有了這個人,楊志知道這差事是“去不得了”,原因也很清楚,他是梁中書夫人孃家“太師府門下奶公”,路上一旦和楊志彆扭起來,楊志是沒法和他“分說”的,但只是梁中書一句話,說讓他們路上都聽他的,就把事情接了下來。接下來就接下來吧,你能給這個老都管多一點尊重,讓他站在自己一邊,這事情可能還好說一些,可這個楊志卻和所有人都站在了對立面,以至於人家找老都管告狀,老都管出面和他“分說”。結果就是,他被老都管罵作“芥菜子”大小一個官兒,不過是一個“遭死的軍人”,跑出來“恁地逞能”幹啥? 實際上,楊志這種不顧自己身份逞能的事情還真的幹過。呼延灼攻打桃花山那會兒,李忠、周通抵擋不住,只好到二龍山來求救。二龍山“為首是花和尚魯智深”楊志不過是第二把交椅,可是他並沒有和魯智深商量,馬上就說,“本不去救應的是”,然後說了兩條理由,就替魯智深做主了。作為第二把交椅的楊志,貿然就做出山寨行動方面的重大決定,的確是夠“二”的。

楊志這個人有何意義 楊志是宋朝名將之後,按照正常的途徑,即便是上梁山,也應該像呼延灼、關勝一樣,作為軍官,征剿梁山泊,然後被捉,被感動投降。但這種簡單的重複,不足以說明大宋軍隊整個將門之後的生存狀況,他們還有楊志這一種類型。對於梁山好漢來說,雖然都是上山,但方式還是有所區別的。阮氏兄弟是早就嚮往,“哪怕學得他們一日也好”,後來上了梁山,自然是心滿意足。前來征剿梁山的軍官們是打了敗仗,“回去也是個死”,只有投降。還有各種各樣吃官司的人、同為山頭兼併過來的人,為了某種需要被人挾持上山的人,都是殊途同歸。楊志也是一種類型,他不是因為官司,也不是作為俘虜,更沒有受到脅迫,相反,他是受到尊重和禮遇,受邀上梁山的。但是,楊志不願意上梁山,他是真心想著為國家出力,而不是先反後招安再去出力,儘管他那個出力的方式是賄賂獲得官位。當官場上真正容不下他的時候,他仍然想著不去梁山,因為人家“敬你”的時候沒去,等到臉上添了金印再去,是害怕人家笑話的。但二龍山這種山頭和梁山是沒法比的,所以,不願意上梁山的楊志還是得上梁山。


昭烈名臣


首先不同意管得住武松。因為在江湖上魯智深和武松名氣呢都非常響亮。武松為朋友甘願血拼,魯智深為朋友,為不相識的都能主持公道,慷慨解囊,在這一面比武松作的優秀。在處理事情時,武松比魯冷靜,也不會在周通李忠熱情招待下,把銀器具卷之一空,偷偷摸摸地走了。在這方面武松會更男人氣,偉岸。但魯武相同地方很多,重義,功夫各有所長,惺惺相惜,魯年紀稍大,又先上二龍山,武松於理於情都會尊魯智深為長。不存在其它想法。而揚志呢?熱衷於仕途,從他護送生辰綱就可以看出,冷靜,冷血,為了任務,沒有把他人當作兄弟。入二龍山只不過為了暫居之處,落草是萬般無奈之下,又不想辱沒祖宗之名。所以對魯和武之間沒有心交之,又怎可對魯俯首。


種豆南山下14


魯智深控制不住楊志?何出此言?難道楊志四處咬人了嗎?還是每天踢寡婦門挖絕戶墳了?魯智深除了用根鏈子拴住他,別無他法?


好像沒有吧!

相對於後來梁山泊等級森嚴的制度,二龍山的三位當家人魯智深、楊志和武松之間更像是鬆散的合夥人關係。

魯智深生性豁達,不拘小節,楊志雖然腦子缺根筋使但是根正苗紅,功夫也好,武二郎更不用說了,殺伐果斷,快意恩仇,一系列的戰鬥取得了巨大的江湖名聲。

他們三人實力相當,短期目標一致,之間也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

魯智深和楊志是隨機結合在一起的,當時楊志丟了生辰綱,走投無路。

恰好碰到魯智深也被高俅追殺,無處可去,上二龍山是兩個人共同協商的結果,誰也沒有賺誰,誰也沒有求誰。

談何而起的誰控制誰呢?需要控制嗎?難道楊志是個燈泡,非要給他安個電門根據需要讓他亮或者滅。

有的同學會說楊志是個官迷,總想撈個一官半職弄個封妻廕子,這和魯大師和武行者的志向不同。

沒錯,楊志以前就是那樣想的,哪怕他上了二龍山也是那樣想。

但是,魯智深也沒有攔他啊。

他當不了官,不是魯智深中間攔著或者起壞作用,完全是“運蹇時乖”,他當不成。

他謀個一官半職為國效力的想法最後是“冷臉貼了熱屁股”,當時來運轉的時候他又沒把握住機會,被吳用等人算計,丟了生辰綱。

這時即使朝廷再次赦免他的罪責,他也沒臉去央求人家給個官當啊!

如果說他上了梁山以後,成了支持招安的一份子的話,比較靠譜。

因為大的環境變了,梁山有了逼迫朝廷不得不招安的實力,楊志此時投入其中名正言順。


梁山一百單八將聚齊後,原來各個山頭的人馬進行了重新的洗牌,組合,這時候楊志要幹什麼,支持哪條路線,其實已經和魯智深無關了,魯智深也不想去控制他,道不同不相為謀啊!


田獲三狐


歷史,特別是個人的歷史,均與自身的性格有關。

特別一提的是青面獸楊志,你根本無去評脈的一個人。他一出場似乎從楊令公的塵埃中,挑著一小擔金銀財寶去跑官。制使中十個,他唯一翻了船,跑了!想官復原職,高都笑曰:你滾吧,一個無擔當的人!鬱悶之下,殺一牛二,實四六不著調!梁中書暗有心機,生辰綱未送,江湖傳遍,劉唐一愣子都知道了,梁又再踹楊志一涼腳,禮品無了,好在曹正——林沖徒弟,和花和尚奪了二龍山!

楊志的一生,真正性格決定命運的一生!有起伏有波瀾,不會管理,不同情下人,認人不明,看勢不清,始終無法從第一次失敗中成長,不能認清自身的原因,他永遠是個逃避的孩子!

反觀魯達武二,在社會低層中,看情人間冷暖,世態炎涼,該出手時即出手,剛正不阿,實是水滸中一等人才。在二龍山,書中雖未有細節描寫,但三人應該歷經波難,應是三人人生中暢快的日子!楊志的性格,肯定尊讓魯達,敬重武松,而魯武二人也對楊家後人楊志一定多是同情。因此,小編這問,純是無中生有了吧?


萬里雪飄74


一個胖和尚一個青臉大漢、一個行者都不是尋常人物,武藝也不是尋常手段。非要說控制不住楊志,那他也控制不了武松,或者說不想控制。要知道,魯智深是俠客,不是傳銷。

二龍山是兄弟互相敬重的地方,沒明顯等級制,這與魯智深的性格有很大關係。雖然魯智深是大頭領,但是也不會強行要求武松做什麼。楊志的情況和武松差不多,也是個武藝高強的人,而且大局觀也不錯。早些時候,魯智深與楊志有過交手,二人從意氣用事再到旗鼓相當最後到惺惺相惜。

魯智深天生就是當大哥的料,他也有那個義氣和氣質。魯智深在自我介紹時經常會說,我不是他人,正是那怎樣怎樣,滿肚子底氣。楊志雖然和魯智深同自稱為“灑家”,氣勢上輸了一截。

在史進被官府抓住後,魯智深想去攻打,此時武松勸,說他們的實力不夠,最好不要去,朱武也說這樣不行。最後的結果就是魯智深偷偷一個人去的,結果就是被抓下獄。

可以看出來,魯智深雖然是大頭領,但沒強迫別人幹什麼,如果題主的邏輯,說魯智深控制不住楊志,那他同樣也控制不住武松。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楊志不同於另兩位的地方在於他喜歡當官,願意為朝廷效力,在某種意義上他不辨是非,早壓花石綱,後壓生辰綱,這都是欺榨百姓獲得的諂媚之物,楊志並沒覺著這很不義,或者說他麻木了。

兄弟情義水到渠成,但是思想去難以控制。沒錯,楊志與魯、武二人的目標不一樣,話說思想是沒法控制的,魯智深又不是傳銷。


大眼大世界


都是臨時湊在一處過日子,只要有酒有肉就行,魯志深只不過掛個名頭,有官兵來剿掄起大杖衝在前頭殺!殺!殺!什麼目標打算又沒有,豈跟宋江的替天行道梁山相比。說句實話真正有點軍事常識的也只有楊志,生辰丟後走頭無路上桃花山是逼不得以,所以話很少,開始不想歸梁山也是楊志從中作梗,因為他最恨晁蓋吳用那幫子人,是他們斷送了他的前程,做匪丟了楊門忠烈之譽,上梁山後可以說楊志是最贊成宋江的招安決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