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和楊志一同上的二龍山,爲何兩人的關係卻逐漸疏遠呢?

那些心酸的日子


魯智深,在上二龍山落草之前,本是一個提轄,提轄的主要職責就是緝拿境內盜匪,不算官,是個吏。

魯智深為了給金翠蓮討一個公道,失手打死了賣豬肉的鎮關西,因而不得已之下,落髮為僧,逃避官府的追捕。

在五臺山,魯智深也當不了一個晨鐘暮鼓,恪守清規戒律的僧人,兩次大鬧五臺山後,智真長老礙於眾位僧人的要求,將魯智深趕出了五臺山,一紙書信,推薦給了大相國寺的智清禪師。

到了大相國寺,魯智深結識了林沖,因為替林沖出頭,開罪了高俅高太尉,於是再一次流落江湖,準備去投奔二龍山,結果二龍山的鄧龍與魯智深大戰,鄧龍見自己打不過魯智深,選擇閉門不出,任你如何叫陣,就是個不出戰,魯智深也沒有別的辦法。

楊志此時因為失陷了生辰綱,也流亡在外,在曹正開設的店內,準備吃霸王餐,與曹正一番對打之後,曹正不敵,楊志報明瞭身份。

於是,魯智深、曹正、楊志,使了一出苦肉計,殺了鄧龍。佔領了二龍山,此後,武松前來二龍山投奔,二龍山的勢力進一步壯大,成為了三山派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在二龍山時,魯智深、楊志、武松,互為統領,魯智深是大頭領,但是有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是三兄弟一塊兒商量著來。

上了梁山後,這三位統領只見的地位開始有了變化,魯智深和武松,分別排名第十三第十三,在步軍頭領中排名第一第二。

楊志則是排到了第十七位,在董平和張清之後,而且楊志馬軍八驃騎先鋒使。

在對戰中,往往是魯智深和武松各率領一隊步兵,向前殺去。

上了梁山後,二龍山三兄弟,魯智深與武松關係變的更加的密切,但是與楊志,卻有一定的隔閡。

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大家屬於不同的兵種,魯智深和武松,兩人屬於步軍,而楊志屬於馬軍。屬於不同的兵種,馬軍負責衝鋒,步軍負責掩殺,作戰任務不同,所以交集變少。

二是大家志向不同,楊志是金刀楊家的後人,身上有著光耀門楣的重擔,心裡面對於朝廷投降派的官軍更為親近一些。而魯智深對於朝廷官員則是失望透頂,說出了,只今滿朝昏暗,就如灑家的直裰兒,染作皂了,怎洗殺的乾淨。具體表現在在對於詔安的態度上,武松帶頭反對詔安,魯智深支持武松,楊志選擇站在了朝廷投降派一邊,沒有說話。


翻書風


魯智深在想上二龍山落草時,卻受到二龍山頭領的拒絕,讓魯智深非常生氣,但二龍山一則路不好走,二則人多,魯智深一時也沒有辦法。而楊志當時也官場失意,走投無路也想落草,魯智深和楊志相遇後,就一起上了二龍山,他們做了二龍山的頭領,後來武松又上了二龍山,他們三人也成了二龍山的三位頭領人物。


那魯智深和楊志一起上了二龍山,為什麼兩人的關係卻漸行漸遠呢?

首先,魯智深為人豪爽,但他卻沒有什麼家世背景。而楊志不同,他是大宋楊家將的後人,楊志對楊家將的故事肯定是耳目渲染,同時楊志從小接受的思想教育肯定也和魯智深不同。

也就是說,魯智深和楊志從內心內心深處的認知還是有區別的。而他們當初一起上二龍山,也只是相互幫助,因為那時他們都是走投無路,想找個地方落腳。對於各自的思想觀念卻沒有更多的交流,只是兄弟之間的情義。

其次,魯智深那時落草,已經對朝廷心存失望,不在想回到朝廷,不想在為朝廷效力。

而楊志卻不同,他是楊家將的後人,這時雖然失意,但他還是想不辱沒楊家的門風,他還是希望能回到朝廷,繼續為大宋朝效力。希望可以博出功名則不辱沒楊家將之後的名聲。

這時魯智深和楊志的想法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他們的思想也很難統一的。

最後,當武松上了二龍山後,也成了二龍山的頭領之一。而武松和魯智深一樣,不僅也對大宋朝廷失去希望,而且他們都是以出家人自居,一個是花和尚,一個是行者、頭陀。

這時魯智深和武松是一個群體的人,他們有一樣的身份,共同的想法,也有共同的語言。而魯智深和楊志卻不同,所以魯智深和楊志之間會出現漸行漸遠的感覺。


中孚鑑


原著裡並沒有寫到兩人關係疏遠,不知道提問者從哪裡看出來的。

就算兩人關係真的疏遠了,理由其實也能想出來。魯智深出家之前和楊志一樣也是提轄,在小種經略府任職,前途自然一片光明。但他為了救一個素不相識的金翠蓮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不得已做了和尚,先是被趕出五臺山,又在大相國寺也呆不下去,上了二龍山當強盜。從軍官到強盜,身份一落千丈,但魯智深是個豁達之人,並沒有放在心上,依舊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對他來說無論提轄、和尚還是強盜只不過是個身份,只求問心無愧足矣。

而楊志的境界比魯智深就差遠了,楊志的遭遇和魯智深類似,從提轄一路淪落為強盜。楊志的人生理想是建功立業封妻廕子,為楊家爭氣,現在居然做了強盜,還是被梁山的人坑的,心裡的怨氣自然不用多說。上了梁山自然不會像魯智深那樣依舊瀟灑地活著。以我自己拙見,魯智深難免會有點瞧不上楊志,因為楊志不夠豁達。咱倆一樣的遭遇,你看看我活得多自在。

如果兩人真的關係疏遠了,那原因就是這個。


落硯臨霜


無論是水滸原著和電視劇根本都沒有提起倆疏遠不疏遠的事情,頭條一些無良小編為了製造話題,經常憑自己的主觀故意製造一些名著里人和人之間的矛盾,實際這些矛盾根本就不存在,作者都不知道的事情,讀者憑什麼比作者知道得多?這邏輯根本就狗屁不通


手機用戶55394787567


魯智深:我沒說過!

楊 志:我也沒說過!

提問的:我說的好了吧!


躍馬揚鞭0605


梁山好漢如果放在現在一樣被國家通緝


秘密電影院


魯達光明正大,楊志心裡有事志在光祖耀族,不是一類人。


老夥計162720415


一個飯量大,一個飯量小是吧小編,請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