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翁解讀風水經典系列-《青囊經》(八)

以下是語音的文字實錄:

我們來繼續解讀《青囊經》,上一講,我給大家解釋了“八體宏布,子母分施,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中“八體宏布,子母分施”的意思,也就是:八種卦象分佈在四方,八卦中為父母的乾、坤與為子女的坎、震、巽、離、坤、兌,沒有混亂,各安其位,各正其職。今天呢,我們就繼續解讀接下來的四句“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

《青囊經》中的這四句話並非是黃石公本人原創,而是有其出處,出自於《易傳》中的《說卦傳》這一篇的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一句。關於《易傳》這部書呢,我之前在解讀《青囊經》的第二講中已經為大家介紹過了,這裡就不在敷述。

也有些人講這四句話是出自《周易》,甚至認為《說卦傳》就是出自《周易》一書,這些觀點其實很搞笑,這些人實際上是沒有搞清易學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周易》、《易傳》和《易》的區別,很多人把這三者看做是相同的一部書,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實際上是《周易》和《易傳》兩部書二者合稱為《易經》,簡稱為《易》。

因此,我們可以說《青囊經》中的“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四句,或者《說卦傳》這篇文章出自於《易經》,但不可以說它們是出自於《周易》。《說卦傳》的開篇第一句就是“昔者,聖人之作《易》也”意思是“古代的聖人創作了《周易》”。那麼 《說卦傳》一篇自然不可能是出自於《周易》。

好,言歸正傳,我們知道了“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這四句的出處,那麼這四句話應該怎樣解釋呢?我們一句句來。

首先,“天地定位”四個字,應該很好理解,因為上文說到“八體宏布,子母分施”,天道宇宙中的八種卦象已經各安其位,那麼自然的結果就是“天地定位”,意思是,天地間的各種事物都已順天道,各安其位。那麼“天地定位”是一副怎樣的景象呢?

那就是接下來的“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關於“山澤通氣”這四個字呢,明末清初時的經學家黃宗炎給出了很嚴謹的解釋,即“山能灌澤成川,澤能蒸山作雲,是謂通氣”。意思是山可以影響水氣的流動,使其聚雲成雨,從而造就了河川,而河流水澤又能生成水汽,這是一個山水互相影響互相依存的循環系統,這就叫“通氣”。

那麼接下來的“雷風相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首先來解釋這個“薄”字,關於這個字呢,有些人解釋成“搏擊”之意,拼搏的搏,打擊的擊,這其實是不對的,這個“薄”是個通假字,實際上是通“迫”,逼迫的迫,是接近、迫近的意思,《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講:“浴,薄而觀之”,“薄”在這裡就是接近的意思,而我們平時常用的“日薄西山”、“義薄雲天”中的“薄”字也都是接近、迫近的意思。那麼“雷風相薄”這四個字應該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雷與風相伴出現,相互接近交雜。”

那麼“水火不相射”這五個字又是什麼意思呢?很明顯我們應該首先理解其中的“射”字。很多人把這個“射”字解釋成厭,厭惡的厭,“水火不相射”,就解釋為水火二者不相厭惡。這種解釋其實很可笑,首先水火二者應該是相厭的,這是天道規律,而且在此句中我們聯繫上下文,都是在講天地間的事物各順天道,各安其位,怎麼可能在此處出現一個“水火不相厭”的特殊情況呢?而且,如此解釋太過人性化,明顯不符合《青囊經》多述自然之象的論述習慣。

那麼“射”字到底應該怎樣解釋呢?實際上把射解釋成“厭”是對古代文獻的一種誤讀,我們去查閱古代的文字資料,確實可以找到“射”通“厭”的解釋,但實際上,這個“厭”字,本身就又是一個通假字,在這個地方並不是“厭惡”之意,而是通假“壓”字,鎮壓的壓,是壓制、壓迫的意思。這樣“水火不相射”五個字應該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自然界中的水和火,或者性質屬水與性質屬火的物質不會互相爭搶、壓制。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再總結一遍,《青囊經》中“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四句的意思是:天地間的各種事物都已順天道,各安其位,山脈與河流水澤形成了一個互相影響互相依存的循環系統;雷與風相伴出現,相互接近交雜;水和火二者不會互相爭搶、互相壓制。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下一講我為大家解釋《青囊經》中“中五立極,制臨四方”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